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即将颓圮的徐州道台衙门

(2013-01-10 09:58:58)
标签:

文化

分类: 古彭新徐

即将颓圮的徐州道台衙门



即将颓圮的徐州道台衙门



即将颓圮的徐州道台衙门



即将颓圮的徐州道台衙门


 

即将颓圮的徐州道台衙门

 

 

即将颓圮的徐州道台衙门

                                                 

徐海道署图

即将颓圮的徐州道台衙门

                                              

一字大照壁

即将颓圮的徐州道台衙门

 

 

即将颓圮的徐州道台衙门



即将颓圮的徐州道台衙门



即将颓圮的徐州道台衙门

                                                         

军阀时期的徐州道台衙门

即将颓圮的徐州道台衙门

即将颓圮的徐州道台衙门

即将颓圮的徐州道台衙门

即将颓圮的徐州道台衙门

即将颓圮的徐州道台衙门



即将颓圮的徐州道台衙门



即将颓圮的徐州道台衙门

                                                                         

 罕见的龙头木(网络照片)

即将颓圮的徐州道台衙门



即将颓圮的徐州道台衙门

                                                                    

现存的西式小楼

即将颓圮的徐州道台衙门



即将颓圮的徐州道台衙门


原道衙前的大雕堡(网络照片)

 


 

      从书刊上知道,市内文亭街上有一个庞大的照壁,它原是徐州道台衙门的影壁墙。

      一日闲暇,到文亭街去寻玩,问了许多路人和商业主,都摇头不知。有个老年人打愣说:可能城区改造,给拆掉了吧。我想:这影壁墙是我市重要文物之一,断然不可能拆除的。那次也有收获,就是找到了即将颓圮的徐州道台衙门。

      又一次再寻,顺着一个老者的指引,跨过文亭街南,走进居民楼群,正莫名其妙之时,蓦然回首,却见那硕大的影壁墙赫然隔挡在两楼之间。真是,即使从此走过,不留意,也是很难发觉它的存在。

       徐海道署亦称“道台衙门”,是明清两代徐州地区及民国时期徐海道的最高行政机关,徐海道为民国置,属江苏省,治铜山县,辖铜山、丰县、沛县、萧县、砀山、邳县、宿迁、睢宁、东海、灌云、沭阳、赣榆十二县。

      辛亥革命爆发,清将张勋兵败南京后退守徐州,把道台衙门作为自己的“大帅府”。1912年初,革命军北伐,张勋北撤,徐州于2月11日光复,第二天清帝就宣布退位。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张勋率领“辫子军”卷土重来。他醉心于复辟清室,先后在徐州召开四次督军会议(即徐州会议)。张作霖、曹锟、冯国璋等13省军阀抵徐,张勋派绿呢大轿到车站迎接,包定徐州四大旅馆招待。会议在道衙门大堂举行,军阀们一致推举张勋为1 3省区大盟主。从此张勋名声大噪,道台衙门每天车马喧哗,冠盖云集,种种倒退现象重演,直到1917年张勋北上复辟失败而告终。张勋失败后,其驻徐州“辫子军”被收编,直系军阀陈调元、奉系军阀张宗昌和褚玉璞等先后占领徐州,将道台衙门作为办公处。  

     1928年4月,蒋介石和冯玉祥在此处结盟誓师,开始了第二次北伐。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宗仁在此指挥了著名的台儿庄大战。1937年月10中旬成立司令长官部,即设在徐州道台衙门内,当时旧道署内办公用房多是罗汉墙(上半截木雕花棂,下半截青砖砌成),便于采光通风。办公室后的大花园,占地不太多,但假山、亭池、布置得宜……李宗仁将军不摆架子,经常在司令部里接见民众代表、青年学生和中外记者,如《大公报》主编范长江、新华社汉口记者陆诒、新西兰韦尔根生女士和中国人民的朋友、英国记者爱泼斯坦等。1938年3月至5月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使徐州城为国内外瞩目的地方。  

      日伪时期,徐州曾经是伪淮海省的省会,汉奸郝鹏举的省政府就在这里。

      抗战胜利后,顾祝同率部进驻徐州,在道台衙门设立徐州绥靖公署,顾祝同调走后,薛岳来任绥靖公署主任。徐州绥靖公署在道台衙门设立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共有25名罪大恶极的日本战犯被绳之以法。

      1946年初,周恩来、张治中、马歇尔组成的军事调停三人小组,曾在这个地方工作过,当时,国共双方在徐州都驻有重兵,为避免军事冲突,为了和平积极斡旋。

      1948年,这个院子成了国民党徐州“剿总”司令部,淮海战役期间刘峙、杜聿明在这里指挥几十万军队同解放军进行了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决战。

      在1948年剿总司令部时的道台衙门布局图上清晰地显示,约有房屋95间,自南向北依次为照壁、大门、大堂、二堂、三堂、后楼,左右配以厢房,厢房两侧配东西两院,当年作礼堂、办公厅、办公楼、军官宿舍等用途。原道台衙门前的“一字型”大照壁长30米,高5.6米,巍峨壮观,为徐州地区第一大照壁,照壁中心原有一幅太阳彩绘图,现不存。大礼堂面阔5间21米,进深9米,檩16米,脊高9米,歇山式屋顶,屋面原为绿色琉璃瓦(色泽也代表了等级,平民只能用灰色,官家可用绿色,皇家才能用黄色)型制,正脊两端安放有绿色吻兽,为明清官式建筑。

      1948年12月1日,徐州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部就设在道台衙门内,司令员刘勇家住在成功巷3号小洋楼。1952年,毛泽东视察徐州时,曾到刘勇家休息。道台衙门还曾作为著名电影《南征北战》的外景拍摄地,后来就改为驻徐部队的家属宿舍。

      在全国范围内,见证了近现代史上这么多不同时期重大事件的地方恐怕也不会很多,可以说这是徐州当今尚存的最有历史价值的一处建筑。

      据悉:徐州道台衙门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原有建筑照壁、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后楼等一应俱全。

      改革开放后,徐州市曾准备按《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将道台衙门收归地方加以修缮,并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景观对外开放。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实现。1997年,部队为改善军官生活条件,准备拆除道台衙门建宿舍楼。地方政府出面,才保留下了照壁、大堂和一座小洋楼,其他古建筑拆毁了。近年来,徐州旧城区的改造步伐日新月异,道台衙门所在的优越位置,使之由往日的“兵家必争之地”成为“商家必争之地”。已经拓宽的文亭街酒楼林立,店铺相连,俨然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道台衙门一周的大碉堡被拆除了,成功巷3号小洋楼也被拆除了。

      道台衙门现存的大堂外立着一块“徐海道署”的碑,上书“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后有简介。

      如今的道台衙门已不复昔日的壮观,仅有照壁、大礼堂、大礼堂东山墙耳房、西式小洋楼四处建筑,且因年久失修,建筑部分颓毁。

      大礼堂东山墙有一段基本保持完好的斗拱,非常简练,和民居斗拱(插拱)非常相似,上面原有的彩绘多已脱落,但个别斗拱依稀有彩绘残存的痕迹。从西山墙倒塌后露出的木梁架,可看出其采用了双木成梁的办法,既解决了自身体量小的问题,又解决了屋面承重的难题,在徐州官式建筑中尚属首例。处于大礼堂檐口和山檐交接处的龙头木,简洁生动,有一种清新之美,这种龙头木起到角科斗拱的功能,此类构造在全国各地都无发现,为道台衙门的首创。此外,大礼堂东山墙耳房的前廊柱采取了在檐柱上安装牛腿斜撑解决檐檩较细的承重问题,节省了木料,西式小洋楼现存一段木地板为旧时遗存。

      现除衙门现存的5间大堂因年久失修摇摇欲坠外,其标志性组成部分衙门照壁也是凄凉,照壁一墙之隔建起的楼房令其失去了展示原貌的空间,整个长约30多米的照壁堆积了一些生活垃圾,壁上贴有牛皮癣广告痕迹。

      据在文亭街一带生活了30多年的网友“山成牙”回忆:

      10多年前,没有拓宽的文亭街,远远就能望到那两个两层楼高的大碉堡,这是道街门一周6个碉堡中最大的两个(现在只剩下一个小的躲在成功大厦后面)。行人走到大碉堡前,要沿围墙向南转,绕过一堵高大的影壁,再向北转,才能重新回到文亭街。虽然有些不方便,但看着这高耸的影壁、威严的大碉堡,文亭街总是给人以不可捉摸的神秘历史感。后来才知道,两个大碉堡前横跨在文亭街上的小门叫辕门,据说东辕门上书“南国屏藩”,西辕门上书“北门钥锁”。两个大碉堡之间才是道衙正式的大门,门前有一对石狮子(我见到的是被“破四旧”砸坏的狮子头),大门前为广场,广场上立大旗杆,南有一堵照壁。1997年以后,文亭街拓宽,虽然行人好走了,但大碉堡没了。文亭街从一条最能体现徐州“兵家必争”色彩的街道,沦为一条平庸的街道。

近来,为了给文亭街东头新建的“财富贵邦”大厦铺设供电管线,沿街地下挖了一米深的沟,当挖到原道台衙门前的时候,文亭街地下的秘密也重现天日了,工人都说,这一段路面下边石头最多,最难挖。在西边的啥汤店、东边的巷口头两地,地下有大块的石头,应是10年前被拆毁的两个大碉堡的旧址,只是下面没发现暗道(原来三中东墙的碉堡拆毁时,我曾发现下面有暗道,石砌成,深不可测)。在两地中间,地下挖出许多方石板,应是道衙门中轴线上的路,向北直通现存的二堂、向南直通现存的影壁;有的地层由碎石加石灰组成,工人挖不动,用柴油机带动的风镐钻,才挖动(可能这碎石加石灰的搅伴物是江米汁,建城墙都用这样的方法,十分坚固)。施工中还挖出大量琉璃瓦碎片,黄绿两色,和现存影壁上的琉璃瓦一样。

      徐州道台衙门见证了徐州近代百年风云变幻的历史,特别是国共两党28年的恩恩怨怨,保护道台衙门无论对徐州的历史,还是徐州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望着即将颓圮的徐州道台衙门,每一位到访者不禁要问:历史沧桑,容颜衰败,道台安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