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汪的泉(2)——复活的泉旺头马蹄泉

(2012-04-16 09:58:58)
标签:

文化

分类: 贾汪风情

http://s10/middle/6d495b39nbb986fc0faa9&690


 


 

http://s4/middle/6d495b39nbb9875e54883&690


 


 

http://s3/middle/6d495b39nbb98773b8212&690


 


 

http://s3/middle/6d495b39nbb987a75a212&690





http://s13/middle/6d495b39nbb987ba10a5c&690





http://s13/middle/6d495b39nbb987d75c60c&690





http://s14/middle/6d495b39nbb98815537bd&690





http://s6/bmiddle/6d495b394bb988a6c1175&690





http://s4/middle/6d495b394bb9891eebd63&690



http://s2/middle/6d495b394bb9895226351&690



http://s10/bmiddle/6d495b394bb9896f90039&690



 

 

泉旺头紧挨着贾汪区政府所在地老矿的西面,是隶属贾汪镇的一个村子。据相关史志记载:泉旺头明朝建村,因村头泉水旺盛故名泉旺头。

泉旺头泉水众多,有名的象马蹄泉、锅框泉、象鼻子泉、东园泉、大泉、黑古墩泉等。据村民们说:以前,每到冬季气温降到度以下时,温热的泉水水气升腾,整个村子如同笼罩在雾里一般。由此,足见泉水的茂盛。

在泉旺头村北,有一个直径近5米、上面留有三个汲水孔的大水池,不知道的人以为这是个多眼水井,其实,它是一眼喷涌的泉

今年74岁的薛相海老人介绍说:此泉名叫马蹄泉,相传北宋时穆桂英带兵在此扎寨抗辽,由马踩踏而成,因泉的形状如同马蹄,故称马蹄泉。上世纪五十年代“人民公社”时期,对马蹄泉进行扩大并砌碹。可是好景不长,随着周围矿井的增多及开采的延深,加上附近水泥厂、部队等开挖深水源井,工农业用水大增,泉水逐渐干涸了。天长日久泉也被抛弃的乱石杂物堵塞,成了一眼有名无实的死泉。近年来,煤矿关井、水泥厂倒闭、部队迁走,马蹄泉竟然又慢慢涌水了。见此情景,附近村民一合计,于2010年6月大家自发的组织起来,出工出力进行清淤淘泉。男女老少二、三十人热火朝天地干了一个多星期,清理出砖、石杂物计10四轮车,沉寂了几十年的马蹄泉终于又复活了。望着喷涌的泉水,村民们心里甜丝丝、乐滋滋地。

谈到淘泉,住在泉西面的村民薛相森掏出手机,兴奋地向笔者展示,他拍下的淘泉视频一直珍藏在里面。从视频里笔者看到,碹里碹外施工人员身着单衣,笑声喧语好一派紧张忙碌景象。想象得出来,村民们通过他们的辛苦劳作,期盼泉水能复活的心情是多么地热切。

在泉池东面开有一出水孔,汩汩泉水顺着水沟哗哗流淌。虽然是隆冬季节,但村民们在水沟旁洗衣淘菜十分便利。薛相森说:这泉水他用温度计测量过,水温有13度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泉旺头的泉水多、水质好,村民们用水养鱼鱼儿鲜,种稻稻儿香,最著名的特产是雪里红萝卜。《铜山县大泉乡志》载:“泉旺头萝卜品种有弯腰青、大红袍、花紫头。此萝卜含水量高,味甜如糖,可与水果媲美,生食甜如糖,清脆解渴,熟食烧菜浑汤,喝起来如猪油味,且有助消化等功能。萝卜名扬四邻八乡,每年收获季节,前来品尝的人络绎不绝,上市价高。”村民们讲:收萝卜时必须轻拿轻放,稍不注意萝卜就易炸裂,村里有句俗语叫做“砀山梨,不如泉旺头的萝卜皮。”虽然有些自夸,但也不无自豪。

现在,不少外村地磨豆腐、轧豆汁的商户都慕名前来取水。因为,用这里泉水做出的豆腐、豆汁,既味美可口,又洁白出数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