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方知,事如春梦了无痕

分类: 随笔 |
人到中年方知,事如春梦了无痕
立夏后,连续下了几场小雨。雨过天晴,被雨水洗过的天空蓝得似透明的绸缎,那些绿色的叶子和还没有来得及凋谢的花朵显得格外明艳和热情。四周格外静谧,我背着手走路,一边低头瞅着自己的影子,一边抬头望着懒懒的悬在天上的云。偶尔也停下脚步,看从空中跌落下来的几缕阳光在树枝间、植物丛中东躲西藏。忽然一股暖风向我迎面吹来,我有了一种感觉,仿佛有一只小而多足的虫子钻进了身体,我想伸手捉住它,却又无处下手,在茫然无措间,我仿佛身处云端般地恍惚,一股倦意不知不觉地袭来。
我想找一处隐秘的地方,钻进浓密的草丛里,那里有阳光与植物腐叶混合的味道,有浓郁的泥土的味道,有虫子走后留下的欢喜或悲愁的味道。我喜欢这些味道。喜欢伴着这些味道静静地躺着,慢慢地进入梦乡。
梦里有另外一种生活,它与现实的世界一样,有看似真实的生活情节和喜怒哀乐,却又处处透着荒诞、离奇和匪夷所思。在梦中,我踩在支离破碎的时间前行,经过某些似曾相识的地方,遇到某些似曾相识的人,它们时而清晰时而恍惚。但我不敢太深入,生怕走得久了,走得远了,时间的指针停在某段梦境里就再也回不来了。我浅探了一会儿路,好像一个闪念便又从另一个出口那里退回到了现实。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论梦里的气氛是如何的诡异,生活是如何的虚妄,故事是如何的迷离,梦醒时分,它都如在水面上划过的道儿,无论划得有多深,转眼连条痕迹也不会留下。
凡是人都会做梦。按科学解释,梦通常指睡眠时身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动。但实际上许多人在梦中的经历与现实并无直接的联系,也就是梦并非完全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想造成的。比如,历史上那个最为著名的“庄周梦蝶”,想必就不会是因为庄周白日里吃饱了饭,时时想着自己变成蝴蝶,以至于晚上做梦时就真得成了蝴蝶。如果是一般人在梦里变成了蝴蝶,或者变成了鸡猫猪狗,虽觉得不可思议,但大抵也不过是一笑了之。但庄周就是庄周,他醒来在一时的迷惘后,竟然发出了“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的千古疑问。这一问,就让一个普通的梦具有了哲学意味。
无论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人的梦境和真实的生活有时是很难区分开的。梦境有时会给人一种真实的感受,而在真实的生活中也会让人有身在梦中的感觉。这就好比演戏的人,常常分不清戏里戏外哪个才是真实的自己。
除了“庄周梦蝶”外,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几个经典之梦。而最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便是黄粱美梦、南柯一梦 、梦笔生花等。其中的“南柯一梦”讲的是唐代有个叫淳于棼的读书人在槐树下睡觉,梦到自己到了大槐安国,娶公主为妻,做了南柯太守,享尽荣华富贵。后遭国王疑忌被遣还乡。醒后发现大槐安国是槐树下的蚁穴。历代学者文人以此来比喻世事变幻,人生无常。不过,我总以为这样的比喻稍显肤浅。
在淳于棼的梦里,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京城的官员成了驸马郎,在南柯郡任太守的三十年期间,他勤政爱民,受到当地百姓称赞,并育有五男二女七个孩子。后来,受皇命统兵出征打仗,却被打得一败涂地。因此,被贬为平民。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梦是如此的逼真。你说它是梦吧,它却完全与平常生活一样,充满了人间烟火:你说它是真实的吧,却是“南柯一梦终须醒 浮生若梦皆是空!”
就像庄周问自己: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假如我是这个故事中的淳于棼,可能也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到底梦里发生的是真实的呢,还是现实的一切是梦?仔细揣摩,这个问题是很有意思的。作为无意识的产物,再看似真实的梦也无疑是“幻”和“空”,这其实也是宇宙人生的奥秘。因此,梦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对我们日常的一个警醒、反思、省察。而未经省察的生活,必然是一种灾难。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希望越大,幻想越美好时,就越容易自我陶醉,越容易一厢情愿,越容易被假相所蒙骗。这就是《红楼梦》里说的“假作真时真亦假”。而梦境发生的一切投射到现实,它往往在我们梦醒时分“恍然大悟”,原来刚才发生的一切都是梦,而梦都是“假象”、“泡影”。与此同时,我们也许会进一步追问,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是不是真是如《金刚经》里面讲的“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样我们就有可能有意游离于生活之外,以旁观者的冷静去观察一切,并一路去寻找真实。当然,这种“真实”有时候会很残酷。它会告诉我们,我们所谓的真实其实与梦境中发生的一切并无本质区别。它一样的不可琢磨, 变幻无常。我们不应该执着庸常生活中的名利得失,并让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本真,丧失天真和善良的本性。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年轻时读过《读者文摘》上的一篇文章。说的是英国的一位女子梦游到了外国,并在当地结婚生子,直到三十年后才忽然梦醒并记起在英国早已成家。这个故事真假不论,但它还是说明了一个人生的真相:“人生如梦”。我们原来一直陷入在假象和梦幻中,一直用“假象”取代了“真相”。这不仅是一个哲学要面临的问题,也是一个普通人要面临的问题。
有人说经常做梦的人大都比较感性和敏感,他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地方,通过建构一个虚拟的梦境世界,并在其中灌注于情感始末。在梦中他拯救了人生,补偿了人生的缺陷。展示出了生活中最隐蔽的那些部分。然而,当梦醒后,那虚拟的世界终归会如泡沫般破灭。其实,梦是虚拟的,我们现实的世界何尝不是如此!
苏东坡曾以“事如春梦了无痕”来形容世事变幻,如春夜的梦境虽然美好却容易消逝,不留一点痕迹。无论是烟花曼妙的梦境,还是暗藏玄机的现实,也不管是醉以美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示以男女这些人世间的破事,都不过是“以身外身做梦中梦”而已!
“在巨屋中,在火屋中,/在清点年岁的暗夜里,/在清算岁月的暗夜里,/但愿还我的本名!/当东方天阶上的神圣/赐我静坐在他身旁,/当诸神一一自报大名,/愿我也记起我的本名!”
——出自古埃及诗歌重要文献《亡灵书》
只是梦一旦醒来,在那当下的刹那,我是谁?身处何方?才是最要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