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评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受教研组长的委托,我就本周四陈丽老师和王丽娟老师的两堂课谈点儿自己的感受。
一、教师基本功扎实,自身素质高
两位老师教学语言准确清晰、生动形象、充满激情,她们良好的语言表达技巧,使得听课的我如沐春风。教态亲切自然,有亲和力,在课堂上对全体学生的关注更是体现了老师的希望和关爱。最让我惊叹的是她们制作的课件的精美。陈老师设计的“生活号”小船,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之风中,偏离了航向,驶向了“自大岛”;在“糟糕透了”的批评之风中,也偏离了航向,驶向了“自卑岛”;只有在鼓励与批评中谨慎的把握方向,才能使上成功岛。这种直观的方式把文章的主旨诠释得深刻而透彻。王老师课件中恰如其分的音乐渲染,把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把课堂一次又一次推向了高潮。
二、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准确,到位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代母亲和父亲对他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中感悟到的两种不同的爱,使学生明白表扬和批评都是我们每一个人健康成长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的。两位老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准确,到位。抓重点词句品析了父母的不同评价,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体验那种被甜蜜的鼓励推上巅峰,而后又被无情的批评摔下谷底的情感的落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入情入境,不自觉把自己也当成了巴迪。随着巴迪的不断成长,到最后成为著名的大作家,学生明白了“精彩极了”也好,“槽糕透了”也好,这两种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发出了“忠言逆耳”的感慨。最后或说或写自己生活中的小故事。整个课堂,有词句的品析,有情感的体验,有人文的教育,有说、写的训练。
三、注重学生的课外积累
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都非常注重学生的课外积累。陈老师和学生们分享的小诗,王老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积累的感恩父母的精彩句子,让学生再次感受了语言文字的优美,逐步提升文学素养。她们的这种好习惯,让我对明德语文的明天充满了希望。
以上三点,是我此次听课最大的收获,也是最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但同时,我也有一点不够成熟的想法,想和大家做个交流。说得不对的,请批评指正。
这两节课,单看哪一节都非常精彩,但如果站在同课异教的角度来看,有些时候,给了我们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个人认为,同课异教不仅是不同的老师来教,更要求我们用自己独特的眼光来审视教材,进行一些有个性化的,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当然,能够很好的运用教参,比起我们以前的机械抄写已经是一个飞跃的进步了。总之,这次听课对我启发很大,今后,我会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为我课堂上两种不同的评价,努力把糟糕变精彩,把精彩变精妙。让课堂有柳暗花明的变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