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教育的国际视野》
(2022-03-19 10:34:52)
标签:
转载 |
读书随感十七:《教育的国际视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运用其它国家成功的教育经验来改变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好的思路。跳出中国教育的樊篱,从局外的角度审视中国教育,可能会更深刻。
上官子木是教育学博士,现就职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2005年他出了一本书,《教育的国际视野》。这本书一共有四个部分,分为四辑。第一辑比较了中外早期教育的差异,第二辑比较了中外学校教育的差异,第三辑对中外学生素质差异进行了比较,第四辑分析了中国教育现实问题。在序言里,他说,这本书从头到尾都在比,拿中国的教育与国外比,从幼儿园比到小学再比到中学,看看中外基础教育究竟有什么差异。通过比较他发现:国外基础教育的课程是重应用、重实践、重创新、重生活知识、重职业技能;我国的课程是重书本、重理论、重积累、重抽象知识、重应试技能;国外的教育注重使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人生;我国的教育注重使学生了解应试、了解书本、了解社会等级、了解生存竞争。尽管上官博士在序言中说明,中外教育各有其优劣,但是纵观全书,我感觉他对于国外的教育理论、教育方式、教育效果大部分是借鉴其优点长处,对中国现阶段的教育是持批评态度的。
中外教育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引起了教育界内外广泛的讨论。本书就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试标准、能力评价、家庭教育方式等问题,通过具体事例细致地分析了中外教育的各个方面差异,力求探寻我国现行教育中的深层缺陷。中外教育各有其优劣,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将国外教育的长处学到手,同时改进我们自己的教育缺陷。因而本书关注的国外基础教育有什么优势并值得我们效法,以及在中外教育差距中哪些是我们应当改进的不足之处。
中国的教育体制与思想与欧美的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中国教育比较重视知识的学习、积累和考察,而欧美教育比较强调能力与创造性。在根本上来讲,能力和知识与一体的,并且是相互联系的。之所以在中国的教育中由于考试的“指挥一切”的作用,从而使我们将考的作为教的一切,机器的训练充斥着我们的课堂,是由于我们太看重教育的功利性。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学习生存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成长放在第一位的。而在实际的政府与社会的定位中,教育还具有提升民族竞争力、创造力的作用。教育是民族富强的途径,这一点没有错,但它是循序渐进的。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两位教育学的理论大师在他的著作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理论一直没有被人们重视:要尊重人的自然主义特征,教育要符合人的自然特征。强化和任意拔高都是对人的自然发展的在破坏。
作者是教育学博士,通过从早期教育、学校教育、学生素质等方面进行的中外教育的大量事实的列举与比较,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教育的问题,明白了我们与别人的差距确实存在。“基础教育是每一个人走向社会生活的起点,因而基础教育给个体奠定的基础应是广泛的,并体现在人生目标、职业兴趣、自我认识、了解社会、人际交往等多方面。”“长期以来,我们把靠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而获得的应试能力当作了基础好,完全掩盖了我国学生综合能力水平低、基础差的实际现状。”“综合能力包含了一个人适应生存环境所需要的种种能力,诸如生活自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宽容能力,也包括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应具有的责任感等等。”“基础好的原则是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充分的自信心、良好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广博的知识、宽阔的视野、足够的人文素养。”专家在比较中告诉我们很多教育的基本理念,在铺陈事实的同时指出了我们的失误。
经典摘抄:
1、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应该在孩子最有想象力的时候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2、不应过早地告诉孩子某一种既定的标准,否则会使孩子的思维缺乏弹性而定型化。中国人习惯于将正确的方法早早教给孩子,让孩子不走弯路,外国人习惯推迟讲述正确标准的时间,让孩子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中国的教育注重的是技能学习,而国外的教育注重的是悟性开发,即给儿童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自己教育自己。
4、美国的教师常常鼓励孩子在一段不长的时间里从事多项活动,以期培养儿童的灵活性及创造性。中国的教师总是鼓励孩子在尽可能长的时间里专心于一件事,以期培养儿童的恒心、耐性。
5、西方人比较重视自我意识的个性发展,多鼓励儿童自由且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中国人则比较强调自我意识的社会性发展,多引导儿童逐渐学会在某些场合掩饰和控制自己的真实情感或真实想法。
6、日本的父母希望孩子能从小经历艰险,以便从中锻炼出顽强的性格;中国的父母则希望孩子能一帆风顺,并且总是尽可能地帮助孩子避开逆境。
7、我们关注的是儿童学到了多少知识 ,懂得了多少道理;国外注重的是儿童经历了多少活动,获得了多少体验。
8、国外普遍认为孩子越天然越好,我们的观念正相反,认为人为加工得越多越好。
9、中外基础教育的重大差别:我们以课文为世界,而人家是世界为课本。
10、中外课堂教学的差异:是模仿别人的思考,还是自主思考。对比我国的语文课,老师不会问学生,“你怎么想”或“你为什么这样想”,而是告诉学生应当怎样理解,即引导你“应当怎样想”,并搞清“为什么应当这样想”。
11、重要的不是学到什么,而是要学会探索什么。
12、中国学校评价学生时所关注的是学生现在和以往学得怎样,即注重的是学生现有的能力。美国学校评价学生时所关注的是学生今后能学得怎样,即注重的是学生是否有潜力。
13、美国的作文需要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表现自我,因而首先需要有自我了解能力。中国的作文不需要了解自己,但一定要了解社会的正统价值观。
14、西方人注重分析,强调纵向深入;中国人注重综合,强调横向展开。西方人重求异,强调批判性与独创性;中国重求同,强调融合性与公允性。
15、西方的孩子从小就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意识;中国的孩子从小就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等级意识。
26、西方人视教育的成功标志为,培养了学生的自信以及符合自己潜质的兴趣;中国人视教育的成功标志是,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以及在即使不感兴趣的学习领域里也能刻苦用功的毅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