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一个好校长真的不得了(好校长之重庆市巴蜀小学马宏篇)

(2020-06-23 10:28:37)
标签:

转载

分类: 校长平台vs教育视点

一个好校长真的不得了(好校长之重庆市巴蜀小学马宏篇)

 

2019年才刚刚启幕,一条特大新闻在重庆教育界、在全国教育界一下子就爆棚了!在微信上、在QQ空间里,也被不断地刷屏!刷屏!!刷屏!!!这就是:重庆市巴蜀小学校的教学成果《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荣获经国务院批准的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两个特等奖之一,这是该奖项设置以来全国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的一次奖给了一所基层的小学校(2018年的另一项基础教育特等奖是奖给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今天我要向大家隆重推出的好校长,就是来自重庆市巴蜀小学的马宏校长。

当我从报刊上、微信里看到重庆市巴蜀小学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这一消息的时候,我为巴蜀小学点赞、骄傲,我更是在第一时间向该校的马宏校长发出热烈的祝贺!当我看到这一消息的时候,我的心、我的情,立马穿越时空、穿越时光隧道,又回到了十年前。2009年春天,在成都市实验小学时任校长陆枋女士的带领下,我第一次走进巴蜀小学的校园,第一次与当时还只是担任着巴蜀小学总支书记、副校长的马宏相识、相聊。这一次的见面,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在分校担任执行校长时提出的“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再就是她隆重地向我们一行推出的巴蜀小学的《建校宣言》。回想这十年来,一次次地走进巴蜀小学,很多次地与马校长及其班子成员进行交流,甚至可以说充分地见证了巴蜀小学的“这十年”;巴蜀小学“这十年”一步一步的脚印、一点一滴的积淀,我深深地感受到:巴蜀小学的这次获奖,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巴蜀小学在马宏校长带领下,继承巴蜀小学的光荣传统、创新发展巴蜀小学的必然结果。

巴蜀小学是一所有着光荣的教育传统的老校、名校,这所学校的创始人在创校的时候所发表的《建校宣言》,就已经注定了这所学校将在中国教育史册上留下她的名字,就已经注定了在未来的岁月里,这所学校一定会具有的知名度、美誉度。马宏校长这个好校长的第一个“不得了”,就是在她一上任,就从学校办学数十年的文献中,挖掘出了巴蜀小学的“镇校之宝”——《建校宣言》。马宏校长这个好校长的第二个“不得了”,就在于她带领着学校行政一班人和全体教职员工一起学习、反复学习《建校宣言》。马宏校长这个好校长的第三个“不得了”,还在于她从《建校宣言》中挖掘出了有着与时俱进价值和意义的巴蜀小学的办学精神追求、办学目标等,这就是:

第一,巴蜀小学的精神追求是——“真”(处事真切,待人真挚)与“动”(教育是时代上继往开来的事业,他要趋合时代,适应潮流;他要发扬文化,扶植思想。在未来的时日中,他决没有止境);

第二,巴蜀小学主张的“生活教育”等科学观点(我们可以使学校生活转成家庭生活化……使学校生活转成社会化);

第三,巴蜀小学办学的基本追求和伟大目标——“创造一个新的学校环境,实验一些新的学校教育”。

十年来,带着这样的巴蜀精神、科学观点和伟大使命,马宏和巴蜀小学的老师们勤奋地耕耘在中国教育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带着这样的巴蜀精神、科学观点和伟大使命,马宏校长从哲学的高度、社会学的广度、文化学的深度,深刻地思考了不少教育的问题,提出并践行了不少带有创新色彩的教育命题——

“教育是‘做’的哲学”。马宏校长从自己多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的经历中,不断地梳理和总结、提升出了“教育是‘做’的哲学”这一重要观点。在马校长看来:“实做”是巴蜀人的生活方式,“思辩”是巴蜀人的工作习惯。她在学校里不断地重申,巴蜀人“做的哲学”一定是带着思想去实践,不断开启的一定是有思想的行动,在实践之中不断地梳理和总结出思想。她最喜欢反复强调的观点是:“以学术的方式守候生命的静好”;“共同经历,彼此滋养”;“情怀需要行动证明”;“做了的才说”;“在实践中系统探索、选点突破”……十年来,在马宏校长带领下,巴蜀人一步一个脚印让“做”的哲学不断地被强化、被具象化,同时也让“教育是‘做’的哲学”这一命题,在巴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成化于果。

“教育需要读懂儿童”。在马宏校长的心里和眼里,儿童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主体,是儿童们生命之花不断盛开的真正“主角”和“主人翁”。基于这样的思考,她向全体巴蜀人庄重提出:“小学教育需要读懂儿童,需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思考育人的目标、育人的举措、育人的模式;唯有如此,巴蜀教育才能真正做到‘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与学生生命一起绽放’”。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从儿童出发,基于儿童、发现儿童、读懂儿童、成就儿童,也就成为巴蜀小学课改路径选择的第一个学术逻辑起点。我们在此可以肯定地说,正是这一学术逻辑起点,成就了巴蜀小学这十年的持续进步和跨越式发展,成就了巴蜀小学这一次的国家级特等奖。

“走好‘最后一公里’”。教育评价、尤其是学生评价,一直就是教育界公认的难度最高最大的命题。在马宏校长的心里和眼里,学生的评价是学校教育走向自己的目标和归宿的“最后一公里”。十年来,马宏校长带领着巴蜀团队从课程开始、学科开始,先后经历了课堂,经历了文化,最后终于走到了“评价”的面前,一步一步地“逼近”了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可以说,《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这一成果的初步完成,就是他们接近“最后一公里”所做出的艰辛努力和巨大贡献。巴蜀小学的评价改革一直协同着课程改革、课堂改革和文化滋养,经历了从学科内评价走向跨学科评价、从知识评价走向综合素养评价、从纸笔评价走向实践能力评价、从他人评价走向自主评价为主的一系列改变,实现了从评价学生“是什么样的人”到引领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理念与实践转变,从关注当下到关注未来的转变。

“过有境界的教育生活”。马宏校长是从教师逐渐成长起来的一个好校长,自己成长的经历让她深深地懂得老师们心中的所思所想,更懂得老师们的教育人生追求;所以,在她走上校长岗位以后,她明确地提出了要引领和帮助老师们过上“有境界的教育生活”。为了兑现自己的这一主张,她积极主动地降低自己的身段,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们进行情感的、心灵的沟通,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们进行多元的深度的互动,建构巴蜀小学教师的“心灵共同体”。巴蜀小学的教师“心灵共同体”不仅有物质上对老师们的关照、关怀和帮助,更有心灵上的、专业发展上的呵护、祝福和引领。正是由于有马宏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的关心、爱护和引领,巴蜀小学的教师团队有了更强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执行力,也才有了巴蜀小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牵引力、推动力,也才有了巴蜀小学全校教职员工在工作上、事业上的全身心投入和无怨无悔的奋进。

而如今,有国家级特等奖的激励,有新的奋斗目标的引领,我相信,巴蜀小学在马宏校长的带领下,必将“芝麻开花节节高”,“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