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是语文的特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我的理解,“语用”就是语文实践。
阅读、口语交际、识字写字也都是“语用”的组成,他们和习作都有紧密的联系,“读写结合”“说写结合”是正确提法。
所谓的“语用”,可能来源于北师大二附中王元化老师的“语用教学”。王老师把“语用学”理论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提出了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很符合语文学习的特点。
他提出基于语用学的语文教学模式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语文教学本质上是语用教学。
第二,语用教学的核心是语用体验,语用体验是语文教学的本体。
第三,语用教学的三个基本原理:体验性原理,关联性原理,公度性原理。
第四,语用教学的三重基本境界:人文精神境界,为了人生的境界,走向社会的境界。
第五,语用教学模式对于教学内外基本关系的处理,包括口语、书面语,以及听说读写的关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