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又到周五了。虽然到石岛第一天就按图索骥去了东楮岛,但匆匆过客,走马观花,好多景点没有仔细观赏,于是我们在毛大哥夫妇陪同下,再游东楮岛。
首先是海边的娘娘庙。漆红的大门锁着,不大的大门,一副门联却别具一格,引人入胜,上联与下联的字的偏旁部首分别均为三点水、走之旁:“通达逍遥远近游
江河湖海清波浪 横批是:碧海平波”。
海边一个凉亭,是建在礁石上、延伸到海里面。透过凉亭,海上若干白色的风电装机组成的风力发电场,壮观震撼,宛如海上一道美丽的风景。松柏苍翠与大海相依,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此处的礁石像风吹的一样,红褐色的石纹仿佛随风而去,统一地倾向于西北方向,无一例外,令人惊叹!
然后,我们又驱车前往东楮岛的最东端。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不仅继续观赏海上礁石,礁石上的鸟儿像熟悉的老朋友一样,耐心地站在那儿,任我们从不同角度拍照;同时,还跟着毛大哥夫妇捡拾海菜及鹅卵石,收获颇丰。
重头戏当然还是东楮岛村。
如果说第一次来的时候是外观、走马观花,那么今次则是深入探访、细致了解。
“唐乡”,海草房墙壁上绘着简易形象画,据老大哥介绍,其仅是名字而已,与“唐朝”毫不沾边。
我们步入老街,古老的海草房有的据说拥有几百年历史。一则别具一格的广告语格外引人注目:快乐是免费的,特别快乐可能就要花一些钱了……白布上诙谐的语言,简洁的告白,富有哲理的语句,令人莞尔。
漫步老街,古井,古碾,古房,还有那古朴的招幌与老咸鱼等店铺,透射出东楮岛曾经的历史与沧桑,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之地。
据说,东楮岛村之名与楮树有关。在百年老楮树旁,毛大哥向我们介绍了楮树有关情况。原来,楮树随处可见,在济南的华不注山西侧还有大片的楮树呢。其结出的红果实还能吃。真可谓熟视无睹,不是在东楮岛“补课”,对于楮树可能依旧停留在视而不见的感觉呢。
如今的东楮岛,即使老街上的房子,也多已商业化了。除了商店便是民宿。“小海螺渔家乐”、“鹅语畔”、“渔舟唱晚”、“幸福渔家”……一家家民宿,富含诗意的名字。
走进“幸福渔家”,走廊的墙壁上挂着原省委书记刘家义来访的照片,自豪与骄傲的表情洋溢在女主人的脸上。
在草席搭建的颇具艺术风格的“老楮树”商店,我们与年轻的女主人寒暄,并在此品味老冰棍的味道。
随意走街串户地漫游,房子的水泥墙壁上留有“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大字,这才使人想起这里是祖国的海防前哨!
村里富有时代特色的红瓦顶的大会堂,其建筑带有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风格,也成为东楮岛的“文物”。
参观了老街、古井、老树、老房……我们对东楮岛村的了解更加丰富、印象更加深刻。
回返的路上,毛大哥又引领我们前往海城码头参观停泊在码头的众多大型渔船。碧蓝的天空,蔚蓝的大海,一艘艘大型渔船整齐地排列在码头上……一座座龙门吊下,密密麻麻的线杆在一艘艘大船周围竖立着。据说,如今的海城港不仅停靠船只而且还造船。其壮观的场面,在内海湾是难以见到也无法与之比拟的。
中午,我们与从老家赶来的WT弟三人会面。
傍晚,前往荣成站接毛大哥的女儿与外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