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在毛大哥的精心策划与安排下,我们去有着“东黄山”美誉的槎山及大鱼岛游览。途中照例随心所欲地在人和街道朱口村附近的海滩观海。这一行程,既漫步沙滩观海,又攀登槎山赏石,可谓一程两得。
搓山离我们租住的小区十五六公里,一路沿着海岸线前 行。上午7点40分,毛大哥建议先在朱口停下来观海。
朱口村位于荣成市人和镇,南面濒黄海,隔海与韩国相望,朱口海岸线长达10公里,沿线分布两个海湾和5000米长的海沙滩,是天然的海水浴场。其北依槎山,气候宜人,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车停在路旁,我们漫步海边,汹涌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拍打着沙滩,卷起一层层浪花。正像歌曲唱的那样:阳光,沙滩,海浪……给人以无限遐想。山与大海隔着一条公路,可谓山水相依。我们在海边的礁石上尽情地拍照,在沙滩上蹦蹦跳跳,年愈七十的陈大姐也兴奋地在海边跳了起来,随着相机快门“啪啪”的声响,难以忘怀的美好瞬间化作永恒的记忆。
从朱口沙滩,我们沿路前行,8点40分到达槎山。
槎山横卧于荣成市南部黄海之滨人和镇,其主峰清凉顶海拔539米,因它峰连九顶,其色如黛,故著称“九顶铁槎山”。
据资料载:“槎“字古代作“筏”字解释,就是“船”的意思。春夏和初秋季节,海上多雾,漫上岸来,集聚在山坳沟壑间,如轻烟缕缕,袅袅浮动。此时的槎山宛如仙山琼阁,时隐时现。槎山九座峰顶漂浮在雾海之上,宛如叶叶扁舟,浮游于海上。“山如海上槎”,故称九顶铁槎山。
槎山九顶连绵,危峰兀立,巍峨峻拔,山海相映,雄伟壮观,自古便有“大东胜境”之称。
槎山又是一国家森林公园。其植被茂密,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槎山有南门和西门两处大门。
我们是从南门上山的,一路沿着林中石阶拾级而上。开始穿越丛林,遮天蔽日,一路绿荫,没有什么风景。随着不断地攀高,有一滴翠洞的标志出现在眼前,遂顺路前往。一块巨石下,滴答滴答的山水从上而下,形成一汪碧水。倾斜的巨石下有一巨洞,大概是因为有水滴下而得名滴翠洞吧。
离此不远还有一个咸水洞。咸水洞在一峭壁上,洞旁有铁柱围栏圈着,旁边有一突兀的巨石,与峭壁分立,似“天烛”般雄伟。在大山中,居然有咸水洞,旁边亦无具体说明,实属罕见。网上有介绍说洞中有清水一泓,水略咸,传说此洞与大海相通,洞里水位随海潮涨落。
因毛大哥没登,一路很少遇到他人。在咸水洞与滴翠洞之间,路遇几位年轻的小伙子,听口音十分熟悉。寒暄得知,其来自潍坊歌尔,家是夏店大河南村。异乡遇故知,倍感亲切,遂聊了一会儿,挥手告别。
9点30分,
经过不到一小时的攀登,来到延寿宫。据说此乃金代所建,毁于战火,1991年重建。延寿宫又叫增福延寿宫,是一道教胜地。两边分别有药王与关帝庙。右边客堂的门联写着“法自石门出,气从造化来”,其中“法”字为繁体字
“灋”,一时难以辨认。
延寿宫东侧有一古朴的银杏树,树后有一巨石,上刻有“成仙台”
,不远处有一巨石,写有“福星高照”四个大字。
旁边有老祖洞,继续拾级而上,则有海蚀洞——一块往里凹陷的巨石,大概像被海水侵蚀、风化而形成的凹面。
随着步步登高,不仅山下的海湾更加壮丽,其宛似一个C状的项链镶嵌在海边,海浪卷起的浪花缓缓涌到海边,酷似银色的镶边一样;山上的石头也变得多姿多彩,可谓怪石嶙峋。有的似螃蟹,人们称之为仙蟹石;有的像一只兔子,人称之为“神兔下山”;还有“金龟问天”、“护山神娃”……一块块石头,鬼斧神工,惟妙惟肖,仔细端详,任人想象,趣味无穷,令人惊叹!越往上走,越感觉此山确实非同凡响、不同一般,值得一看。学生洞、云光洞、千真洞……每个洞都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和神奇的故事。
开始,因为毛大哥没有攀登,加之担心陈大姐与蔺也难以攀爬,心里还有点打退堂鼓的念头。没想到,越是往上,景色越是壮观秀丽;没想到,陈大姐与蔺竟然也登到了延寿宫。
如果说,开始攀登感到此山除了庇荫外,并不值得花费50多块钱的话,登到延寿宫后,感觉景色尚可,值得一攀;等到登山顶峰,你会感觉多亏没有放弃,否则失之交臂的美景会令人后悔莫及!
此时此刻,想起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所言:“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虽然槎山并没有那么高远(海拔仅五百余米)、也没有什么峻险,但是如果仅凭初始的感观半途而废的话,则无疑会留有遗憾的。况且,毕竟拾级而上也许需要付出体力和汗水的。
如果以延寿宫作为起点的话,沿着右边的台阶上山,可以环绕一周,从左边转回来的。
山顶上不仅拥有“天池”“怪石”及开满粉红鲜花的“芙蓉树”等许多景致,而且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感,一座座山峰连绵相接,一块块良田宛似画卷,碧波大海一望无垠,顿时令人心旷神怡、格局大开!
途中偶遇来自天津的一位摄友,其从乳山赶来,直叹槎山的确不虚此行,东黄山之名并不虚传。
上下历经2小时20分钟,顺利完成登山任务。
与毛大哥陈大姐在山下稍事休息,然后,我们回返顺路去牧云庵村。一个有着“渔村画乡”之誉的百年“画村”。
牧云庵三面群山环抱,南临大海,是远近驰名的画村,漫步在牧云庵村,宛如走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美术天地,一幢幢长长的墙壁上绘制着一幅幅“醉酒图”、“盛世可歌”等有趣的壁画,家家户户的映壁上都用图画装点着,绚丽多姿,仿佛人在画中游。她确是一个极其富有诗意的村庄。一个不大的村子,出了许多国家级、省级不同的画家,可谓名闻遐迩。
穿牧云庵村而过,我们又来到一个素有“海上大寨”之称、号称北方最大渔村的海边的大鱼岛村。一边是一排排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一边是童话世界般的海草房。大鱼岛村不宽的道路两旁,分明是两个世界。整个村子无疑是古老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我们漫步在海草房边,吸吮着海风吹来的淡淡的海味,观赏着极富特色的海草房,很快来到老渔港。一座白色的老灯塔静静地矗立在海边的礁石上,伴随着浪涌波涛,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巨变。
值得一提的是,站在大鱼岛海边,远眺槎山,九座青黛色的山峰历历在目、清晰可见。印证了槎山又有九顶铁槎山之名。有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槎山上反而看不清九座山峰。
中午,我们在毛大哥的引领下赶到东山南路午餐,一顿有滋有味的远近闻名的鲅鱼水饺,不单大饱口福,且留下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