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7四登泰山:东御道至桃花源

标签:
365 |
5月17日,周三。本来与平安、邢哥相约一起登泰山。因为邢哥新冠前期没阳,近日又“补课”在家,所以我们两人前往。
早上6点半从济南驱车出发,走济泰高速,大约一个小时就赶到东御道牌坊。从牌坊到东御道景区检票处,要穿越梨园村,过直沟水库。直沟水库现在改名为“未央湖”,成为东御道景区必经之路上一重要景点,不仅名字颇具诗意,三面环山、山清水秀,青山绿水加湖边新建的亭子——青阳堂,在山谷中韵味十足。
未央湖北侧是当年经常徒步走的宰牛沟,由此上山穿越丛林不久就到恐龙背,可惜现在为防火禁止游客前往。过未央湖,攀过一段台阶,新修建的东御道景区大门赫然在目。两座金黄色的古色古香的门塔分列左右,一条石阶通道往上,立马就是检票口了。
7点56分,我们顺利通过检票口,正式开启泰山登顶之旅。
泰山东御道线路是4月26日正式开启使用的。五一节前的4月28日,曾经由此下山。
此为泰山除了红门、天外村、天烛峰、桃花源之外,第五条登山线路。
从东御道攀行,可达中天门,与红门及天外村两路上山线交汇。
据介绍,东御道的创建时间是公元前219年,是当年为秦始皇封禅泰山专门开辟的登山之路,距今已有2242年。
第二个到泰山的皇帝是汉武帝。汉武帝从公元前110年到公元前89年,20年左右的时间,一共到泰山8次,做了7次封禅。汉武帝封禅泰山,走的也是这条路线。这大概是为何此条线路称为“汉东御道”之原因吧。
新开通的东御道沿着当年的御道遗迹修建,总投资1.06亿元,修缮盘道5公里,设置台阶4000余级,整修了汉阙门、未央湖、青阳堂、东天门、紫气阁等多处文化与自然遗存,历时近一年建成。
与红门中路的一步一景、人文古迹众多相比,东御道更多的是自然风光。整个线路穿行于大山深处,
山谷宽阔,山路平缓,行进期间,不时飘来阵阵浓郁的槐花香味。茂密的洋槐树遍布山涧,有道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人间已是五月天,山间洋槐花正盛开,一串串的洋槐花挂满枝头,白花花的在山里成为一大景观。众多槐树枝头洋槐花盛开,树干被碧绿的爬山虎缠绕,上上下下一片翠绿。当年秦汉千军万马登泰山的壮观场面随风而去,只能靠想象了;如今山谷幽静,绿茵遍野,人行期间,甚或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让人在大自然的环抱中忘却烦恼。
相比其他登山线路,东御道最为平缓。
8时24分,到达甘泉榭;8点半整,过启天亭;9时许,到达东天门。
过东天门后,泰山十八盘历历在目;沿着栈道继续往下,“中华泰山”巨石横卧在中天门上面。
经过1小时15分钟攀登,9点11分到达中天门。
等平安赶来,我们在中天门稍事休息并拍照。
9点35分,我们从中天门向着下一目标南天门进发!
大概是因为中天门索道维修停运的缘故,徒步登山的人比平日格外多。在“快活三里”,路遇几位外地游客,其中一位脸庞长得酷似某位领导,寒暄几句,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冲淡了登山中的疲惫,带来了些许的轻松与欢快!
原来他们来自遥远的大西北甘肃。“有客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是登山人,相遇皆缘分。很快,我们就达成了一片,成为同路人。我们也自告奋勇地尽起地主之意,充当且临时“导游”。
“这是迎天门”;“这是斩云剑”;“众多石刻随处可见”;“瞧,这是什么字?”我指着石刻的象形字“鼠”也卖弄起来……
“如果你们愿意,我可做免费的导游,但要跟上我的步伐……”。一路走一路交流,临近十八盘,只剩下两位五十出头的一起同行,一位姓刘,一位姓田。
十八盘,越往上越陡峭,过龙门,然后是升仙坊,南天门胜利在望!
11时03分,终于登上南天门!从中天门,用时1小时28分钟。
平安尚在途中,我与刘、田临时决定,前往南天门西侧的月观峰。开始,小路有铁栅栏当着,甚感遗憾;不料,同行的刘一试,居然打开了小栅栏。于是,拾级而上,我边走边为其讲解:月观峰又叫望府峰,即在月朗星稀的夜晚,站在这里,可以望见济南府;又可以仰望月亮,所以得名月观峰,又名望府亭;同时,站在月观峰,俯瞰天街,其壮观场景一览无余。的确,不单天街,连日观峰、气象站、西神门及玉皇顶,均进入视线、历历在目。
站在望府亭,环视四周,泰山蔚为壮观、群峦叠嶂的壮观景色映入眼帘。
对于初来乍到的外地游客来说,多是沿着天街走马观花般游览,能走偏路,登上月观峰,领略泰山天街的壮阔景致,也实在难得!
从月观峰下来,我们漫步天街。在彭真题字石刻前,为他们讲起顺读反读都顺通的“山高望远”四个大字,引得他们啧啧称赞。
该石刻前后皆有落款, 左边两行是还愿立碑的时间和人员:“民国二十一年夏月,潍县众弟子立”……
泰山,文化底蕴的确深厚。对于许多游客来说,不仔细观察,很多石刻典故被匆匆忽略。当然,靠一次两次游览,真正读懂泰山也不现实。
在我的建议下,我们沿着天街,先前往碧霞祠参拜泰山奶奶,真诚地为朋友祈祷顺遂平安!然后,出东神门,径直东行,观赏奇异的“仙人桥”,登上瞻鲁台俯瞰泰安城;然后,从瞻鲁台,绕道气象站后面,过“一线天”,观赏郭沫若“挟东山以超北海”、陈毅“岱岳高耸万山丛”及“太阳大如斗,群山皆抖擞”等题字石刻。
这些极具特点的石刻,不深入角角落落是难以观赏到的。
由此抵达日观峰所在地的标志性景致拱北石。打卡拍照后,顺路到达“孔子登临处”。
初夏的泰山,还未褪去春的山花斑斓,又迎来了海棠花开的绚丽多彩。孔子登临处南面,到气象站下,大片的海棠花开满树满枝,俨然成为粉红色的海洋,蔚为壮观!
在离此不远的“五岳独尊”石刻处,他们本想在此拍照留念,不料,人多得水泄不通,一位难求!
“要么你们排队等一下拍个照,来一次不容易嘛。我从玉皇顶准备去后山了,你们就回去吧。”我刚说完,他们便说:“后山还有景点吗?”
“还有北天门。一个丈人峰,以及国泰民安几个石刻大字。”
“从后山能回南天门吗?”姓刘的问道。
“可以回的,”我说。
“那我们一起到后山看看吧。”
于是,他们随便拍了个照,然后我们又一起登上玉皇顶,参拜玉皇大帝。
随后,前往丈人峰。打卡“天下第一山”,并合影留念。我又引领其来到丈人峰后面,观赏“国泰民安”四个石刻大字。
“这是一名日本友人柳田伊秀写的。泰山石刻众多,但外国人的石刻恐怕并不多见。”我向他们介绍。
望着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看着几行落款,连其他的游客也感觉十分震撼,没想到泰山上著名的“国泰民安”四个大字竟出自日本友人之手。
后来查询,柳田伊秀其实叫柳田泰云(1902-1990年),名伊秀,号泰云,出生于日本书法世家,是日本杰出书法家。祖父柳田正斋是活跃于明治中期的著名书法家,父母亲也都擅长书法。
柳田泰云一生潜心研究中国书法,具有很深的造诣,他认为中国是日本汉字的母国,因此在日本大力推广中国书法,柳田家族对泰山文化心驰神往。他个人曾三次访问泰安,攀登泰山。
1989年,垂老之年的柳田泰云先生向中国政府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能把他书写的“国泰民安”刻在泰山上,中国政府答应了他的请求。在书写完“国泰民安”四个大字后,柳田泰云先生去世了。1990年9月13日,柳田先生亲笔书写的“国泰民安”四个大字在泰山极顶举行揭幕仪式,碑刻揭幕之时,柳田泰云先生的遗孀青兰女士率107人的日本书法代表团到泰山参加仪式。88岁的柳田泰云先生已于1990年3月25日与世长辞了。按照柳田先生的遗嘱,他的骨灰一半留在了日本,一半埋在了泰山。
为了表示对泰山的敬仰,柳田泰云先生还为儿子取名为柳田泰山,与泰山连在一起。
此题刻字体遒劲,浑厚洒脱。字面高500厘米,宽400厘米。“国泰民安”4字竖列1行,字径100厘米,楷书。
从丈人峰往北,下台阶,很快便到了后石坞索道站。在那儿,我们三人泡方便面午餐,随后平安赶来。
与刘、田二位分手道别后,他们前往南天门,下山到中天门集合。我们则商定从桃花源下山。
下午1点44分,我们从桃花源索道站开始下山。桃花源下山,不仅路途相对平缓,且距离稍近一点。当然,要乘坐一段距离的景区车。
桃花源之路,没想到由此下山的人还不少。大概与此条索道依旧运营有关。一路穿行于林荫中,时而下台阶,时而走平道,比起步步登高的上山,轻松多了。经过1小时08分奔波,我们于下午2点52分顺利下到桃花源索道站。
15点05分,坐上彩石溪景区内中巴,出大门后换成16路公交车,直达泰山火车站。
此时,到济南最早的车只有18点11分由日照西到济南的火车了。我们在站前地下商城稍事休息,然后乘火车1个小时后返回济南,圆满完成了泰山之旅。
后记:后来查询,各线路登顶距离:桃花源3.4公里;红门6.1公里;天烛峰到北天门4.4公里;东御道至中天门5公里;中天门至南天门2.4公里。由此可见,最近的路线当属桃花源;最远的路线则是东御道了,因为由此登顶为5加2.4等于7.4公里,比红门还远1.3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