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0云南行之六

标签:
365 |
分类: 旅游休闲 |
3月10日,早上6点多就起床,准备到湖边看日出。出门沿着公路往东,有游客在夜幕中前往饭店早餐,开启旅程新的一天。
夜色中的泸沽湖像一位沉睡在格姆女神山脚下的少女,在群山环抱中显得静谧、安详而又神奇。四周黑压压的夜幕,唯有湖边的客栈闪烁着昏暗的灯光。
穿越村寨的街巷,偶尔传来一声声犬吠。格姆女神山索道也淹没在夜色中。随着东方微微放亮,湖边开始有游客走来,大家都满怀希望,等待着泸沽湖美妙的时刻----日出。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美丽的泸沽湖也在曙光中渐渐苏醒,四周的大山也逐渐露出应有的英姿。慢慢地,东方天空中飘起一丝丝红色的彩云,逐渐变幻成一片两片彩霞,铺洒在湖面上,水天一色,红郁郁的连成一片,唤醒了泸沽湖新的一天。仰卧着的格姆女神山像扯开神秘面纱般,重新显示出其伟岸与雄姿;湖边的情人树迎着曙光,双双矗立在岸边,羞涩地面向湖心,迎接着初升的太阳;岸边一只只的猪槽船漂在水面,在微风中摇曳,大山,湖水,岸柳,小船,还有那小岛,在曙光初照的幽静清晨,构成一幅美妙而无需装饰的自然画卷。泸沽湖,实在是太美了!泸沽湖的清晨尤其美!
7点40分,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到了!鲜红的太阳从泸沽湖对岸的山上冉冉升起。刹那间,彩云映红了东方整个天空,阳光透出一道红色的光芒铺洒在湖面,太阳上面一片透亮的彩云一会儿像飞翔的神鸟,一会儿变成一条神龙……随着太阳的升起,湖面也被染成了红色。整个泸沽湖水天一色,仿佛笼罩在霞光路。神秘的尼赛村也披上了金色,开启了新的生活。
早餐后,我们告别尼塞村,前往位于四川境内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泸沽湖镇的摩梭人家。
途中,站在泸沽湖边观景台上愿望格姆女神山,又像一只雄狮盘踞在山巅。难怪此山又叫狮子山。湖边的玛尼堆上,多彩经幡连接着旁边的树木随风飘扬。
在四川境内的情人滩,我们停车观赏。浅浅的湖滩,碧蓝的湖水,连绵的群山,湖面上悠悠的小船,美景如画,令人赏心悦目。刻 着“泸沽湖”三个巨大红字的奇石端坐在湖边,成为人们打卡留念的标志物。
一路沿着泸沽湖前行,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奔波,上午8点半,我们到达泸沽湖镇的母支村,一个2014年就被住建部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的摩梭人村寨。
走进村里,典型的异域风情山村,民房多为木质结构,房檐多为歇山顶式,在街上晒太阳的老人裹着头巾,露出沧桑的脸庞。接待我们的是一个挂着“摩梭母系大家庭家访户”大牌子的人家。一身民族服饰装扮的女主人在其火塘室内向我们娓娓道来:从其家庭情况,二十多口人,母亲97岁等开始,介绍摩梭人的风俗习惯。火塘中供奉着佛像等,门槛高、左脚进右脚出,进门需低头……整个过程就体现出躬身尊拜之意。“摩梭人是蒙古族南征留下的一支,属于蒙古族支系”;“摩梭人不刷牙,靠的是盐巴水漱口,刷肠子”;“摩梭人不过清明与鬼节,不与活人争土地。一碗饭胜过百年祭奠”;“老人去世,放七七四十九天,然后山上一把火烧掉,撒在地上,所以没有坟头。人不可以随地大小便”;“大人小孩不过生日,因为不知道哪天生,过生日意味着给阎王爷报喜……”
泸沽湖畔居住的摩梭人,婚姻独特,风俗独特,家家之主,皆为女性,其家庭成员血缘,均为母系血统。如家庭成员中,祖辈只有外祖母及其兄弟姐妹,母辈只有母亲,舅舅和姨母。在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神奇,那么古朴,无论是成丁礼、阿夏婚、母系家庭、丧葬,都是绝无仅有的。每个礼仪,每种风俗,背后都有一个个优美动人的故事,无不充满几分神秘,几分浪漫,几分诗情,几分画意,从而给人以神奇的遐想与梦幻般的思忆。
当然,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内外交流的扩大,市场经济的大潮不可能不影响着每一寸土地。健谈的女主人两个儿子均在内地当兵,其家里一包包的花椒、瓜子及核桃仁,十元一包卖给游客。介绍完毕,如套路般地带领我们前往村子里面的文化艺术展览中心,让大家购买银制品。商业气息丝毫不比外面差。
告别母支村,我们继续顺时针绕湖而行。途中,前往海门村药材商店购物,然后去往最后一个景点:走婚桥。
走婚桥,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境内,坐落在泸沽湖东南水域的草海区域,是泸沽湖上唯一的座桥。桥下由于长年泥沙淤积,导致水深变浅,长有茂密的芦苇,远远望去,像一片草的海洋,故当地人称其为“草海”。走婚桥是摩梭男女约会的地方, 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
白天,成年摩梭男女在聚会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心意。男子若对女子倾心,则在白天约好女子后,于半夜前往女子的“花楼”(指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间)。在这里,男性称女情人为“阿夏”,女性称男情人为“阿注”。夜幕降临,走婚桥上来往着赴约的“阿注”们。
走婚桥堪称“现实版的鹊桥”,绵延300余米横跨在草海上,是当地摩梭人“阿夏”““阿柱”走婚的必经之地。
观赏完走婚桥及草海,我们午餐后便继续沿湖南岸回返丽江。晚上乘坐丽江到昆明的火车,夜宿车上,赶往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