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6大年初五泰山祈福
| 分类: 旅游休闲 |
三官庙左边是龙泉亭,右边是石刻“青未了”、“我亦登临”、“渐入佳境”等。接下来就到了“经石峪”石坊。经石峪,因山峪中罕见巨石刻有隶书《金刚经》而闻名遐迩。过了经石峪石坊,就到了碧霞灵应宫。碧霞灵应宫是泰山老奶奶上、中、下三庙中最大的一组建筑群。一幢古色古香的石房子,房子右侧石龟驮着巨大的龙碑。
过水帘洞,几分钟时间,来到熟悉的“蓬莱季良小住”处。由此右转,过小桥继续攀上。过“总理奉安纪念碑”,很快就是横亘在道路之间、粗壮但早已枯干、有着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美丽传说的“四槐树”了。此处海拔600米。
登上山坡,回望“步云桥”,黑压压的人流挤满了桥上与山道。
过了步云桥是五大夫松与飞来石。拐过弯便是泰山标志景观“望人松”,接着就是“对松山”石坊,站在石坊前,雄伟的泰山主峰展现在眼前,耸立在山巅的南天门依稀可见。似天梯般著名的十八盘像挂在山壁一样,蔚为壮观,令人惊叹。
十八盘有1630余级石阶,石阶的两边崖壁如削,十八盘镶嵌其间,犹如一线天。十八盘上有南天门,下有龙门与升仙坊。仰视天门,盘路陡绝,如云梯倒挂。此段最为艰险,每攀登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体力与汗水,尤其一路走来,至十八盘已是精疲力尽、疲惫有加,台阶又很少过渡性的平台,一个劲儿直挺挺往上,最考验人的意志、毅力、耐力与体力。也正因为此,泰山的雄伟壮美,在南天门与十八盘间显露无疑。
生活就像爬大山,有苦有辣也有甜,坚持不懈奔目标,一步一步往上攀!
十八盘路上人多得简直不可思议,像赶大集般人挨着人。即使想快也快不了多少,只能一个人紧跟着一个人慢慢往上挪动。
挑战自我,在乎分分秒秒。即使人多也坚持在人流中尽量快一点。
11点零1分!经过两个小时23分钟急行军式的攀登,终于登上南天门。
有道是高处不胜寒。泰山之巅果然寒风凛冽。南天门里的财神殿前人山人海,天街石坊下人流如织。把冲锋衣外套拿出来,重新穿上,然后一路沿天街直奔碧霞祠。
碧霞祠前的西神门台阶,一样人挤人,多亏有消防员及民警拉起警戒线,现场维持秩序。他们的眼睫毛都附上了一层白白的霜,为了游客的安宁,一直坚守岗位并不停地喊着“靠右边走,不要停留”。
去碧霞祠的专门用警戒线拦起来一个通道,有序地一批批的组织进入,保证了有条不紊地进行。碧霞祠内,也有人专门维持秩序。
从碧霞祠,赶往玉皇顶,途径唐摩崖石刻。在这泰山标志性景点拍照打卡之后前往玉皇顶。
玉皇顶海拔1545米,为泰山极顶。玉皇顶上有汉武帝封禅时立的无字碑。还有“唯天在上”、“古登封台”、“天左一柱”等石刻。站在玉皇顶,后山的天烛峰、山下的水库及村落等一览无余,真的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下”之感。
玉皇顶下的“五岳独尊”石刻,照相的人围得水泄不通,即使想单独拍那几个字都变得很难。
从玉皇顶前往拱北石,路上寒风凛凛,冻得人瑟瑟发抖,此时想起背包中还有帽子……
从气象站的脚下,沿着小路往前就是日观峰了。日观峰上没有花草树木,只有穿空的怪石。日观峰的周围全是悬崖峭壁,的确大有“昂首天外”、“雄峙天东”之势。
打卡拱北石后,右转直奔日观峰南侧的瞻鲁台。
途径峭壁,上书陈毅秀美的诗刻:“泰岳高耸万山从”。穿过一线天,是1991年赖少其题的:太阳大如斗,群山皆抖擞,按剑又狂歌,立马大关口。
“章蕴”的一首《登玉皇顶》更令人赞叹钦佩:八十谁云老,高峰尚可攀;身临玉皇顶,脚下万重山。
而瞻鲁台石梁突兀,平展如台,台上有巨石,上刻“瞻鲁台”三大字,据说系明人所为。相传孔子曾在此远瞻鲁国。大抵是因为太冷了,瞻鲁台上游客稀少。站在瞻鲁台上俯瞰,群山连绵,山岚叠嶂,逶迤壮丽,令人心旷神怡,眼界大开。
从瞻鲁台,穿过一道围墙中的拱门,下面就是数块巨石天然在悬崖上形成的奇观“仙人桥”。由此一路回到碧霞祠,出西神门不远,有石阶路下山。
因时间关系后山没有前往。
12时25分,开始下山。由此下山,台阶陡峭,台阶之间高度高,但宽度宽一点,不像十八盘那般窄,且有过渡性的平台供人小憩。尤其当日,此处的人比十八盘也少很多。
下到与十八盘路会合后,一路从山涧小道下山,避开正道拥挤的人流。
一个小时十分钟后,到达中天门。虽然已是下午,但上山的人依然不见少。排队乘坐缆车的游客依然排着长长的队伍。
从中天门继续徒步下山,途中稍事休息,并吃了点东西,然后继续徒步。
经过两个半小时的奔波,顺利下到山底。
为了控制人数,节日期间登泰山需要网上预约。据说,当日预约进山的中午就已经满额,足见登山人之多。
累并快乐着!2023年第一次泰山祈福,顺利完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