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关,“回不回家过年”总会成为生活在外游子们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倘若父母犹在,但凡有条件者是无需选择的!有句古话: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过年回家的重要性。虽然父母不在了,但每年依旧回家过年,除了有距离近、交通方便且有私家车的“条件”外,还有一种难以言表的特别的情愫萦绕在心,虽然在外工作40多年,但根依旧在老家……
年前疫情放开之后,一波感染高峰席卷各地,大批人尤其是上班者纷纷“阳”了。能不能回家过年格外令人关注。好在一波过后,城市里逐渐趋于平静,但农村开始漫延,只能做两手准备。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阳”的人越来越多,疫情似乎有趋减弱的迹象。腊月二十六,到郊区赶集,购买了猪心猪蹄等,准备一下“年货”。
打扫好卫生,贴好对联,腊月二十八上午,驱车两个半小时顺利回家。
按照惯例,年前走亲访友。出乎意料的是当地异常小心,对疫情防控高度自觉、十分严格。无论亲朋好友,不再走动,尤其年长未“阳”者更是小心有加。夫人年愈九旬的姥爷就在此列,事前其舅就告知无需造访。故而,除了去大姐家看看之外,老领导老邻居老朋友及其他亲戚朋友等等均未走访,有道是尊敬不如从命。尤其作为“外来”者,更应自觉自重。
二十九日,是老家村里的集市,街上居然门可罗雀,摊位稀稀拉拉,赶集的不见几人,与往年的热闹场面大相径庭。我们只好在大街转悠一圈,观赏了一下那棵唯一留有古村痕迹的老槐树与四合院。
街上家家新桃换旧符,户户门前红灯挂,一派节日气氛。
大年三十,与WT、CK、FQ及BN等一起午餐。下午按照惯例,一个户门里的人集中一起,提着鞭炮、带着香纸等成群结队去家族墓茔上坟“请老头子”。意想不到的是当日,各自为政,静悄悄地,竟然没遇到其他人。
先去车埠为父母上坟,然后前往旁家埠老墓茔,大爷的坟墓在那儿。看到大爷的坟墓,大爷昔日呵护我们的情景历历在目……
初一,村子里面鞭炮声声,街上不见行人,真的是各自窝在家里过大年,就连婶子大娘左邻右舍也没有串门拜年的。如今,好在线下不动线上可以照样办事,拜年当然亦然!
2023年春节,这个年过得静悄悄、有特色。
说起过年,年味儿越来越淡成为口头禅。其实,要说年味儿,关键还是时代发展,人们的口味变了。过年传统的贴对联、挂红灯、包饺子、蒸饽饽、放鞭炮等等一样不少。尤其,年夜里的鞭炮响个不停,礼花照亮夜空。仔细品味,年味依旧。
回家过年,如以往不同的是住在城里酒店。虽然与住老家有所不同,但各有利弊吧。今年春节天气很冷,住在酒店都需要暖风机加热。每天清晨,我独自从新嘉酒店徒步50余分钟接近5公里到家。一连几天,坚持不辍,既锻炼身体又观赏路上景色。
每天,与哥嫂侄子一起相聚聊天,共度佳节。
按照计划,初五去泰山祈福,遂决定初三回返济南,好休息一天。
初三早上,吃完水饺后,带着山楂、白菜、花生、大姜、萝卜等满是乡情亲情的土产品,怀着依依不舍心情,告别家乡,踏上返程之路。
没想到,路上竟然车辆很多,历经三个小时赶回济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