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池村,一个名字与水稻有关的村庄,想象中会是一洼平地,间或有池塘水库之类的水源……但她却实实在在是一个小山村,一个看上去与稻田没有一丝关联的山中村。这个小山村离市区不远,从仲宫通往西营之路,前行不大一会儿的南侧,导航稻池村就会很容易找到。7月9日,我们一行6人前往探寻。
穿过路边的村庄,一条水泥路往南伸进山谷。夏日的山野,满目青翠,硕果累累,道路两边多是果满枝头的果园,套着白色塑料袋的苹果、红扑扑的桃子、紫褐色的香梨,还有绿油油的核桃等等,不时有老乡从地里挑着盛满油桃或香梨的篮子走来。果园里,时不时地会看到老乡或打药或锄草的身影,虽然气温肆虐,酷暑难耐,他们依旧劳作不辍,庄稼人的艰辛不易可见一斑。
稻池村南的山谷,南北狭长,三面环山。步入山谷,目之所及,山岚起伏,青翠叠嶂,奇峰突兀,怪石嶙峋,蔚为壮观,大有来到小太行腹地之感。
此处不仅有号称“东非大裂谷”的一洞穴,且有线路登山,故每到周末会有驴友前往游玩。
探寻洞穴所在,咨询一位老乡,告诉我们刚有一拨驴友上山,就在前面不远一土坯房旁边有上山之路。果然,通往山里的水泥路西边地里,有一幢土坯房,房前是种着玉米及蔬菜的院子,一老年妇人正在房前洗着衣服,酒瓶及塑料瓶等随意地堆砌在墙下,这才是真真切切的田园生活。
土坯房子隔着马路对面,有一红色上山的标识。老乡说由此上山可观大洞穴,也可登山。钻进丛林,一股凉爽之气立马令人感觉舒适无比,仿佛从热咕嘟的蒸笼进入自然的空调之地。雨后的丛林,地面湿漉漉的散发着水分,茂密的树木林荫浓郁,穿行其间,虽不乏登高,但感觉比在阳光下暴晒舒服得多。
第一次来,不知道洞穴离此多远。山路弯弯,迂回盘旋,突然间一股淡淡的花香扑鼻而来,只见小路边一片未知名的白色的花儿盛开着,散发出阵阵的幽香。大青枣儿果实累累挂在枝头,翠绿的野酸枣儿随处可见。正走着,听见上面传来说话声,遂喊道:洞穴在哪儿?立马传来回声“沿路一直上!”
果然,没攀登多高,洞穴出现在眼前。
两米多高,一米半宽,呈椭圆状。眼前的洞穴,据说里面深有二十多米。洞穴外的驴友告诉我们,其同行的四位女士钻进里面了。洞穴没有出口,进去看看原路返回。洞口外写着“东非大裂谷”几个字。
看完洞穴,我们原路下山。然后顺着水泥路继续往里。一座很小的水库依旧干枯着,尽管连日来下了几场雨。路边除了果园,偶尔有一点玉米地。路遇一群驴友全副武装,往山谷深处奔去。有驴友说,他们由此上山,准备下午下山,绕着山转一圈。
没到山谷深处,大家就感觉有点闷热,担心中暑,建议寻一有水处乘凉。于是,放弃继续探寻济南版的“小太行”,尽管据说每个山谷都可以登顶,而且据说山坡上还有好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洞穴,尽管西侧的山上似山门般的山峰很诱人……我们还是选择了“告别”,前往素有网红打卡“小桂林”之称的云河村。
云河村离西营不远,距白云村很近。一条河流从村前穿过,大桥西南角的峭壁下,河水冲旋形成一宁静的水湾,碧水清崖,河道弯弯,颇有点小桂林的味道,前些年被驴友们称之为济南版的“小桂林”。
盛夏时节,大桥两边河水中,游玩的男女老少络绎不绝。尤其是那些天真烂漫的小孩子,拿着水枪蹚在水中,打闹嬉戏,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从大桥北端,我们沿着小路下到河北面,顺着河道北行。SF干脆穿着鞋子蹚如水中,感受了一把童趣。蓝天白云下,山涧,溪流,密林,水草……漫步河边,凝望着哗哗的流水,闷热的感觉宛似随流水一消而尽。
从云河村,到小南营,时近晌午,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我们本想前往藕池水库边乘凉,行至小南营村时,买了个西瓜,大家见路旁凉亭环境优雅,虽在路边但还算清静,看看西边村内还有二层楼“花姐农家乐”比较醒目,于是搬下桌椅,就地休息。小河边,柳荫下,凉亭中,吃西瓜,品茗茶,悠悠哉哉打起牌,不亦乐乎。其实,幸福本来就很简单……
下午1时许,约定花姐农家乐给送来六个菜,原地午餐,吊床午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