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彩石附近的群山中,有一个叫做路相村的小山村。其三面环山,因为村北面的山腰有一“仙人堂”而成为驴友们的网红打卡地之一。5月14日周六,我们相约前往一探究竟。
沿着采石路一路往南,从市区驱车大约四十多分钟就来到了路相村。村委位于村子最北端的山脚下,门前水泥铺的路面干干净净,且有健身小广场。我们泊车于此,背起行囊,沿着村委东侧一条通往山间的小路,开启了探寻与登山锻炼之旅。
在大山里,只要有坝有水就叫“水库”,因此经常会看到大大小小的水库,就像九寨沟里的“海子”,但凡有水的地方都叫“海子”。路相也不例外,也有有坝有水的地方。例外的是它不叫“水库”而叫水塘。沿山路迈进不远,左边就有一汪碧水,旁边牌子上写有“路相水塘”字样,令人引俊不禁——这村的人够谦虚的,大抵是因为水面不大吧,所以没有叫“水库”。
漫步山间,环视周围,山岚叠嶂,绿树浓荫,山谷幽静,满目的青翠不仅养眼,而且空气新鲜,感觉特别舒适。仰望山腰,翠绿的林间有一抹红格外显眼。仙人堂红色的大门及四周的彩旗映入眼帘。步入山间不远,山谷中有一装置,几根钢丝绳直连山顶,通过滑轮往山上运送装备物料等。一名头带工作盔帽的电力职工走来,寒暄得知,山顶施工的与高铁线路有关。他还告诉我们,仙人堂由此往上即可至。
山谷里端,平阔的地上有一小房,一位男子在房北侧侍弄着小小的菜园。望着那几间房舍,看着田畦中的蔬菜,密林环绕的大山深处,辟地种菜,这才是真正的田园生活……
沿着山坡拾级而上,不远处有一“白云洞”的简易牌子,栓在电杆上,指向右边山坡。顺此攀上,峭壁下掩映在树荫中有一椭圆形洞。洞口上端由三块石头砌成椭圆发悬状,上面嵌有方形石,书着“白云洞”三字,旁边挂着历城区文化和旅游局颁发的银底色红字“路相白云洞”牌子。洞口的左侧立有一重修记石碑一通,抬首“大清”、而落款“康熙四十年”云云,足见此洞历史之悠久。
由白云洞回返正路,继续攀登,来到一山垭口。仔细观察,垭口为“十字路口”,继续前行往北,下山坡,远望有一村落,叫做玉龙村。左右两边的山脊,一条脚踏出的“驴道”隐约可见,通向两边。而“仙人堂”则在垭口这面往左转的山崖上。
从垭口下来往西走不多远 ,首先看到的是灵官庙。挂着“灵官庙旧址”银色牌子的地方有几间平房,旁边还有一座小型的石块砌的灵官庙。步入大门,在山崖处有一挺大的平台,峭壁下是朱漆色屏峰式的墙面,把一个天然巨洞封闭在内,这就是“仙人堂”了。
“仙人堂”的右边,有两间小屋。一位七旬李姓老汉,红扑扑的脸庞,留着短发,面带慈祥,健壮的身子看上去十分硬朗,热情质朴。听说我们来的目的,他主动当起“导游”。“这是无字碑,国内只有两块……”他指着“仙人堂”右侧山壁上的一块凹进去的平面长方形石头说。“这是隋唐时期的石碑,都碎了,上面还有地址(边沿)四至……”他引我们在“仙人堂”门口外的矮墙上仔细观察残碑……
“仙人堂”内,是一处天然形成的不规则的大洞。大洞内有深有浅,大洞套小洞。大洞宽敞处似大厅般,供奉着各路神仙。
据李老汉介绍,“仙人堂”历史久远,朱漆色屏峰门是最近几年才做的。网上查询,“仙人堂”还有一些美妙的传说。当地人多称之为“庙”。
李老汉既是森林防火员又是“仙人堂”看守者,他们三人每人一天,轮流值守,三天一轮回。他指着附近的山峰告诉我们,周围共有五个山头,每个山头都有当年日本鬼子修建的碉堡。沿山顶小路右行,可以转回路相村……
站在平台上,俯瞰路相村,其池塘与民宅历历在目。对面的山壁上,一椭圆型巨洞与“仙人堂”遥相呼应。
从平台穿过一个小门,来到山崖边,发现一个天然石洞,里面空空的。
在山顶施工的隆隆机器声,引得我们前往一探。穿过丛林,在山顶上有铁架、柴油机等,施工人员用机械在一洞内把石头切割成圆柱,一块块地提到地面上来。如此挖洞比以前的人工开凿炸药轰炸先进多了。即使如此,在山上施工,灰尘暴土,烈日暴晒,艰苦程度可见一斑。搭讪得知,其均来自东北。
从施工点,我们开始往东行,一路羊肠小道,倒也十分清晰。过垭口后,穿行于山坡密林,环境幽静,气候宜人,虽是小路,几无攀高,一路顺畅。很快转到山的东侧,阳光暖洋洋地洒在身上,远处起伏的山岚连绵不断,极目眺望,十分养眼。郁郁葱葱,满目青翠,尽管与南方植被茂密的山体无法比拟,但初夏的山野,花草树木生机盎然,披上一层绿色的盛装,徜徉其间,赏心悦目,青青的草味沁人心扉。
沿着山坡穿行,路遇一女四男一行驴友。他们从东边的山村上来,准备去“仙人堂”然后到玉龙村。因不知线路相问于我们。寒暄后,彼此各行其道,我们继续沿路前行。我们相当于在山上围着路相村绕行一周。当行至仙人堂对面时,仙人堂与山谷中的水塘历历在目。途径四五个山,没发现李老汉说的碉堡,大概我们没走山顶,多是绕山腰而行的原因吧。
在最后的山上,一样有施工人员在挖洞。在挖洞的地方北侧,有一条下山的小路,踏出的小路十分陡峭,蜿蜒下到村里。村头的地里,大葱成了举着大头的葱妈妈;苦菜花在田间地头开得像木本花儿一样;桑葚一颗颗地藏在桑叶间开始变红;青涩的绿杏挂在枝头看上去就使人口流酸水;毛茸茸的桃子透出了红润的嫩皮;花椒也开始结出一簇簇的果实……待到春去秋来,必定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在路相村偶遇门前晾晒高粱者,上前打探,一个酒糟味儿扑鼻而来。原来这家卢姓主人自己酿造白酒,且有酱香白酒,参观之后,买其四瓶。在村委门前,共进午餐,自带佳肴,举杯换盏,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