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庄,正如其名字一样,不仅地处边远,而且位居山巅,因其村内有三泉而闻名,人称边庄三泉;又因靠近斗母泉而沾光,许多游人在游览斗母泉后,往往会顺游边庄三泉。
4月23日,一个阳光明媚的周六,我们9人相约边庄。
说到边庄,多数人并不一定熟悉。这个距离市区25公里的“袖珍”小山村,与周围其他8个自然村共同组成一个行政村——斗母泉村。这个坐落在山顶上的村子,还隶属于济南市中区,可以说是市中区离市区最远的一个村落。
斗母泉早就熟悉,已游历过数次。之所以选择边庄作为户外活动之地,源于柳王夫妇驾车山区巡游时,发现并路过这个“新大陆”,遂力邀大家前往体验山间路途及美拍沿途山景。
上午9时许,我们6人(于夫妇及F、孙)如约先期抵达边庄。S因公干晚到一会,柳王未到,大家遂决定临时找地方先活动一下。车泊于边庄北面的山垭口处,再往北是柏树茂密的一个山头。我们徒步开始攀登此山。该小山并不太高,山坡也不算陡峭。大家穿越林间,偶有开着黄花的蒲公英、苦苦菜及扭扭嘴等野菜,勾起大家童年的回忆。一些儿时经常接触、甚或放学后经常去剜割的野菜,几十年不接触,都认不得了,甚至连名字都快忘记了。比如,什么扭扭嘴、泥姑袋、羊角草、甜酒棵等等……那时候,物质匮乏,小伙伴们放学割草剜菜,经常在野外吃一些熟悉的野菜。
山上的石头像页岩石,一页一页的,薄薄的,乳白色,看上去硬度不大。明显裸露着的石头也很少,多是砂石状的沙土,与泰山石差别很大。
不大一会儿,我们没费多大劲儿就登上了山顶。透过斑驳的树影,左前方连绵的群山近在眼前,山顶的公路弯弯曲曲在山岚间伸展,一座崮坐落在山上格外显眼。大家纷纷猜测,柳王驾车巡游可能就是对面的山岗。
小山北面又是一座类似的小山。大家意犹未尽,遂下山坡,继续攀登。穿过一片栗子地,登上又一座小山。山林一样的茂密,山形与山石与第一座小山别无两样。边玩边攀,不知不觉就登到山顶。北面仍然有一座小山,但看上去山坡开始变陡峭,大家便决意回返,前往斗母泉游览。
沿着山路下到通往斗母泉的柏油路,S驱车正好赶来。简单商量,S把车开到斗母泉村头的停车场,我们一起徒步去斗母泉。
斗母泉虽然游历过若干次,但大概两年没去了,村容村貌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村头的停车场是新建的,斗母泉以前被围挡着难以靠近,如今已经敞开着,游人可近前观赏。泉水通过一龙头哗啦啦流个不停,泉池水位不高,但泉水清澈见底。斗母泉旁依旧有老乡在摆摊,销售着鸡蛋、花椒、小米等自己收获的土特产品。泉池上面的台阶上已经枯干的车梁木依旧矗立着,旁边生出一树枝不知是不是车梁木从根部生发的。斗母泉对面的斗母宫依旧大门紧锁。
虽然数次游历斗母泉,但每次都是走马观花,对位于青铜山顶海拔548米的这个山村由九个自然村组成也是第一次听说。斗母泉又叫大泉,难怪村里有蓝色的牌子上写着“大泉”二字。该村由碉堡峪、小泉、边庄、东坡、西坡、南圈、岭东、岭西及大泉亦即斗母泉9个自然村组成,人口280多人。据说,在其东西5公里、南北3公里范围内,散布有包括斗母泉在内的白花泉、南甘露泉、寄宝泉、小泉及以所在地命名的泉水14处,另有季节性泉水10多处,是济南近郊泉水集中、山势优美、植被丰富的自然风景区。
不了解不知道,没想到斗母泉周围还有如此多的景点。逐个小村观赏考察一下这些藏在深闺中的“山泉”也一定很有意义吧。
观赏完斗母泉,我们沿村路往东优哉游哉地游走,路南侧的山坡有一农家乐——“路家小院”引起大家的注意。一段青砖城墙式的院墙,一块吊挂在树枝上的木牌招幌,有点儿似秋千状,上面写着“一个家人和朋友聚会的地方”。舒同体的“路家小院”四个金色大字印在白色墙壁的黑色框内,左边的墙壁画有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彩色画像,一副韵味十足的样子。年轻的女主人站在院墙内热情地打招呼。我们遂穿过其富有特色的大门,走进院里。不过,其偌大的院落并没有营业,都是疫情惹的祸。女主人说,虽然地处山中野外,但不时有人员来检查,不允许堂食。院子里栽植着苹果树、海棠等各类花草,还有假山流水等装饰,墙上写有“山中无别事,目及尽青山”等,整得整个院子亭台楼阁、花草树木、井然有序,颇具韵味。如果盛夏时节,约三五好友,驱车游玩后,坐在小院树荫下感受着山上微风,品茗或小酌,一定很惬意的。
告别农家乐,我们沿路继续漫游。本欲去斗母泉东边的山转转,熟料半路遇到一条没栓的大狗尾随而来,考虑到还有几位女士在后面,遂原路返回,沿着几排别墅旁的小路往北溜达。
别墅院的北面,山坡上有一片柏树。在平坦的山上,有一独门独院的平房“青铜山居”,门前停着一辆大奔,大门两端还镶嵌着刻着对联的大理石。虽然房舍看上去有些儿陈旧,但于此建房且大门大院依然不失其阔绰的印记。
一位花甲老头走出院子,闲聊中他自叙鲁西人士,工作于济南,此房系儿子早先购地所建。平时夫妻俩居住,周末或节假日儿子一家也来。
虽然空气清新,也算比较幽静,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居住于此,远离市区,无人打扰,多少有点孤寂吧。当然人各有所求,正如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
漫步林间,有路通往远处山下,我们遂返回,试图沿另一小路迂回到停车场。走着走着,意想不到的是此路不通。于是,我们下到山崖,试探着走小路回返。此时,柳王也赶到。
位于斗母泉东北方向的山崖,小路痕迹时清时模糊,我们穿越荆棘与草丛,一番折腾,总算回到斗母泉旁。一路上,紫色的梧桐树花盛开在山坡,在春天的绿色中,点缀着这个美丽山村的自然画面。
徒步回到停车场,然后向边庄走去。柳王早已驱车边庄东边山巅,不停地呼喊我们。考虑到同行的于孙等未去看过边庄三泉,遂引其进入边庄,一直沿右边山路(有通往龙王庙指示牌)直通最南端。边庄,看上去总共有民宅不过五六栋石房,一些石房似无人居住,只有一些羊被圈在院中。
边庄三泉位于南端岩石下,如今,修葺一新。三泉依方位分别取名“北泉、南泉、西泉”。而眼前只有一眼泉,为石砌方池,池中依旧有泉水,上盖以水泥棚盖。看上去,废弃已久。
观赏完边庄三泉,驱车山顶,柳王已在山巅巡游。听闻山路崎岖难行,我们遂徒步查勘路况,也顺便锻炼一下。望着单行道般窄窄的砂石山路,只能单向行驶,万一遇到会车难以想象,何况车行砂石路容易打滑,据说前面还有坑洼,越走越感觉有点儿担心,于是决意不驱车前行。站在山巅,一览无余,左边斗母泉南的山崖近在眼前,眺望东南方向,南山第一大佛边的青铜山景区清晰可见,右边山岚起伏一望无垠,真是开阔啊。
原路回撤至车下, 就地商定,午餐还是再回斗母泉村头的停车场,不仅地方敞亮且庇荫。于是,柳王等亦驾车赶到,9个人开始了自备佳肴的午餐。
餐后,大家意犹未尽,再次回到斗母泉。然后从亭子处上山,前往通向南山大佛的山坡。途中,熟悉的老山楂树依旧枝繁叶茂地生长在路边的山坡上,一个以山楂树之恋为主题的美拍,给大家带来了新的话题与尽情的欢乐 。
山坡上,大家或上或下,席地而坐,面朝太阳,无拘无束地天南地北闲聊着,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感受着春风微微的吹熏,在山野中与大自然真切地零距离接触,那感觉也十分惬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