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有个橛山,山不高且名不见经传,但其耸立于平原,十分突兀,且山巅峻峭奇险,既十分壮观,又刺激惊险,是众多驴友练身的好去处。
橛山,偏隅于西南方向104国道(京岚线)与玉符河交汇处的西南角。
知道橛山,还是华府户外群10月24日组织攀登该山。当日,我们夫妇驱车导航沿104国道,穿越一铁路涵洞至橛山。虽经反复探寻,但始终未找到上山路线而放弃。
上周去北大山,站在山顶东望,橛山近在眼前,两山间隔着京沪高速与104国道南北两条交通要道。同行者有提议:下周探寻橛山,并达成一致。
12月4日,我们如约相聚橛山。
上午9时许,SF及牛哥夫妇我们共六人先后来到铁路涵洞南侧。L因膝盖至今未好,我们五人开始探寻橛山之路。
橛山,看上去是西南东北走向。在涵洞南侧,一条车辙明显的土路通往橛山的北部山坡。山坡非常平缓,树木也很少。沿着土路徒步,至山沟没了车辙且小路也无痕迹。脚下杂草丛生,荆棘遍布,土黄色的苇杆擎着白色的花絮在微风中摇曳。
我们跨过小山沟,上面是几座布满杂草的茔坟。杂乱的野酸枣枝子随处可见,一不小心就“热情”地挂住你的衣服,拉着你的手指,令你防不胜、措手不及,甚或衣破血出。虽然只有短短的一段距离,真可谓披荆斩棘,攀上山坡后,一条上山小路清晰可见。大概,此路是从玉符河边延伸而来。
道路至关重要,尤其登山。
沿着羊肠小道,我们缓缓攀登。天公作美,天空瓦蓝瓦蓝,一丝云彩也没有,稀疏地林中,一面红色旗子迎风飘扬。站在山坡上,玉符河蜿蜒从橛山脚下由东南向西北流去,河水湛蓝湛蓝,水天一色。东侧的山峦连绵起伏,延伸向东南。玉符河大桥,历历在目。南北与东西两条铁路大动脉交叉,不时有六十多节车厢的绿皮列车轰隆隆地从山北面穿越,与乳白色的由北及南飞驰的动车相映交汇。西面矗立着的水泥厂房及北大山顶的屹云廊近在眼前。
半个多小时后,橛山山巅高耸着的山峰出现在眼前。
沿着山顶继续攀上,很快来到山顶岩石下。突兀的岩石,呈灰白色,经年风霜雨雪,岩石表面被侵蚀,有的似欲开裂。即使如此这般,依然有树枝根植于岩石隙缝,顽强的生命力令人赞叹。
原本平缓的山顶,被突兀隆起的岩石山峰挡路。岩石虽有不规则的台阶可攀,但十分陡峭。见状,不敢轻易冒险,遂想打退堂鼓原路回返。
突然间,岩石山峰南侧传来驴友的声音。他们告诉我们:从西侧岩石山峰下面可以绕过去!一时茅塞顿开,柳暗花明。西侧的小路倒是清晰可见,只是路很窄,西面是荆棘与悬崖。行进在山峰下,需要小心翼翼。
正走着,岩石山峰上的驴友向我们喊道:走过了!往回走一下,有个小路可以爬上来……
我们根据他们的提示,又沿着小路返回来。一个空塑料瓶挂在一个小的枝条上,下面有人行痕迹。沿此上坡,攀登上来。原来,远远看到的突兀的山峰由三个断面组成。我们攀登上来的地方,在第一与第二个断面之间。
站在岩石上,左瞧又看,寻找着路线。
在驴友们的提示下,从山峰东侧,我们穿过乱石与杂藤,绕行至第二与第三断面间。
像直立的屏风一样,岩石山峰高耸着。几个男女驴友正从南面最高的山顶依次缓慢地往下下着,看上去确实有点儿危险,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胆量与攀技!南面的峭壁上,有一硕大的洞口,阳光从南侧穿洞照射进洞里面。洞的旁边还写有“洞缘”二字。
第二断面相对容易攀登一些。我与牛哥先后登上,不知驴友何时插在上面的红旗依旧迎风猎猎。岩石山峰很窄,两边是悬崖。
无论如何,我们总算攀登上来了。多亏偶遇一群驴友,不然会失之交臂,枉跑一趟的。
为保险起见, 我们从岩石山峰原路回返,然后下到山峰下的小路,继续往南徒步,婉转着来到山峰的南头,登上依旧全是岩石的山脊,顺路下山。
回望山峰,整个儿似一面屏风一样矗立在山顶。
北面一段,远远望去,酷似天狗一般,昂首向北。
顺着山路,继续往前,还有一个山顶,据说一直往前可以从水泥厂下山,也可沿山脊继续往南。考虑到时间不早,大家决定从山垭口往下的一个山脊寻路下山。
大片的杂草,没过膝盖。间或的柏树黑黢黢的,一片片都烧焦了,一看就是被山火烧过。
杂草丛林中,压根儿就没有路的痕迹。我们一路探寻,踏过草丛,穿过树林,缓缓下到山底。原来,下面是市中区的一个陵园。
从陵园出来,沿着柏油路,很快来到泊车地点。
大家商定,午餐前往卧虎山水库西面玉符河边的农家乐。我们顺着玉符河东面的大路,沿河而行,并不时停车观景拍照。
黄花山下,有一高塔耸立在山坡。农家乐就在高塔对面的河岸,路边一棵粗大的老柳树。饭后,我们沿河北上,导航走红福路回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