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滩市村,一个号称“中国唯一村辖市、山东海拔最高村”的小山村,去年冬天因为冰瀑在网上走红。今年1月23日,我们曾计划前往观赏冰瀑,但因安全与防火等原因,未能进去。5月29日,我们又相约蒿滩市村游玩。
蒿滩是属于泰安泰山景区下港镇所辖木营村的一个小自然村,据说海拔高度860米,200来口人。其位于泰山东麓,北邻章丘、东接莱芜,西与历城相距不远。
我们沿济泰高速从西营出口下,进入梯子山路,至藕池公交站牌,左转沿着藕池村东行,盘山入岭,环绕至山口,一个界牌高悬在公路旁边:这边济南那边泰安!
过山垭口,一进入泰安界,路边有一“齐长城遗址”石碑。我们遂停车,待SF与孙赶来后一同前行。
穿“谷山”,过“高本”,绕“天罗”,一个个奇怪的村名很有点意思。然后就是彭家峪水库了。我们从左边沿水库往里,不巧遇到整修水库大坝的施工车辆挡住了本来就很狭窄的道路。好在不多时间,很快就疏通了。
在木营村,防火站要求逐车登记,然后放行。
沿着狭窄的水泥路,我们婉转着进入山里。一路山道,好在车辆很少,不然会车都很麻烦。
七拐八转,终于进入蒿滩市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座水库。水库大坝高耸在山间,落差很大,看上去十分壮观。这里大概就是冬季人们观赏冰瀑的地方吧。
从水库左侧的道路进村,一个网上看到的简易牌坊展现在眼前,虽然初次看到但感觉有点儿熟悉,右侧是“中国唯一村辖市”,左侧是“山东海拔最高村”,横批从右往左是“蒿滩市”。牌坊附近有一座庙。庙旁边两棵古老沧桑的树,左边是槐树,右边是柏树。村里一位老人告诉我们,庙为龙王庙,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往里走,路边有几户民宅,一块石头上刻的“蒿滩市邮电局”几个大字引人注目,附近的民房上依旧挂有覆满灰尘的“公用电话”的牌子,尽管“”公用电话”早已走进历史。环视四周,也未见醒目的绿色标志的邮政局所。一中年妇女在自己房前菜畦里悠然地挥动着锄头,锄着面积不大的菜地。举目四望,满眼的山野,蒿滩市村就坐落在崇山峻岭中。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上山之前,我们探访了一农家乐。如果说,蒿滩市村是山东海拔最高的村,那这个名叫“聚仙泉”的农家乐无疑就是山东海拔最高的农家乐了。农家乐紧靠在南面山壁下,一个简易的牌坊门上写着“聚仙泉“三个大字,里面的峭壁下,的确有一眼泉叫聚贤泉。泉池不大,泉水清澈透亮。好在我们有备而来,带着塑料桶可灌水。
这里山清水秀,植被茂密,山峦重叠,满目青翠,沟谷交错,空气清新,气候怡人,犹如世外桃源。美中不足的是道路不畅,进出必须走一条路。
据史料记载,"蒿滩市"的叫法由来已久。殷商甲骨文卜辞中己见泰山附近有"蒿"地之记载,"市"则为古代举行贸易之所。蒿滩附近之齐长城,为齐鲁两国之分界线,齐长城沿线关隘置有多处"市","蒿滩市"便由此得名。
蒿滩市村尽头是齐长城岭地质公园。一座巨大的门楼横亘在两山之间的山谷,使得蒿滩市村成为名副其实的葫芦峪。
我们从进村的牌坊附近,沿着一条小路上山。小路开始是水泥铺修的沟堰,旁边是一片竹林。沿此小径婉转上山,不时发现作为路标的红色布条,脚下踏出的痕迹也清晰可见。攀行在满眼翠绿的山林里,绿隐蔽日,空气清新,虽然不大一会儿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好在山坡平缓,攀登一会歇息一会,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个半小时攀至山顶。
一路攀登,远望群山,逶迤连绵、山岚叠嶂,彭家峪水库镶嵌在群山中,历历在目,犹在眼前。蒿滩市村的一排排红砖瓦房,点缀在山谷中井然有序。起伏的山脉,碧绿青翠,踏着软绵的松针,呼吸着新鲜空气,享受着视野之内皆养眼的色泽......一阵微风吹来,浑身透着爽朗的丝丝凉意,正应了那句老话:累,并快乐着!
沿山脊由西往东,透过稀疏的树林,北面七星台景区里的“齐长城烽火台”呈现在眼前。不经意间,一股浓郁的洋槐花香味扑鼻而来。抬头仰望,意想不到,山坡上白花花的洋槐花居然依旧挂满枝头。有道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里洋槐花正开!
穿过一片“黑松林”,我们很快来到一座房子前。房子早已是“人去楼空”,后面是七星台景区高高的围墙,沿着围墙的东北方向,一座高耸山谷间的吊桥历历在目,那大概就是七星台景区里的鹊桥了吧。
时间已是11点45分。如果沿着吊桥方向下山,可能路比较远了。我们决定从房子东侧的山脊下山。山脊上,杂草满山,间或柏树,枯萎腐烂的树木随处可见。看似有人活动的痕迹,但下山的道路却模糊不清。“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话虽如此,但真正下山无路可循并没那么简单!
S一路当先,走在前头,走一段探一段。我们则紧随其后,沿着刚踏出的痕迹亦步亦趋地走下去。时而杂草丛生、荆棘密布;时而乱石横卧,深浅难辨;时而,藤条缠绕,险峻陡峭……触景生情,突然间,大家联想起现实:道路十分重要!探索道路,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登山尚且如此,况现实生活乎?!
一边探路下山,一边欣赏着美景。尤其左侧山谷中似玛瑙般碧绿的水库、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群,那一定是景区了。远眺东南方向的山坡,绿油油的草地,大概就是所谓云顶草原了吧。
一路探索,一路欢歌,我们终于冒着小小的惊险来到了山下的道路。
原来,道路是齐长城岭地质公园内的。沿路右行,很快,上面书有“齐长城”三个大字的城门楼横亘在两山之间。步出门楼,小广场上只有一男两女三位蒿滩市村的老乡在摆摊出售着山楂等土特产。
景区门卫是一位操着浓重聊城口音的六十多岁的男士。据介绍,齐长城岭地质公园门票每人40元,虽值周末,但门可罗雀,明显感觉人气稀疏……
回到“聚仙泉”农家乐,我们在泉边悠然午餐。在这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