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元旦,总有一些人登泰山祈福。登泰山,保平安。平安,是泰山文化的核心元素之一。人们希望通过这一形式辞旧迎新,祈愿新的一年里国泰民安、家人健康、生活顺遂!
告别跌宕起伏的2020年,我们终于迎来了2021元旦。于是,我们几家早早相约新年泰山祈福。
为了新年假期活动顺利开展,提早利用周末回老家一趟。新年前夕,大雪突降,气温骤下,一下子降到零下十几度。为了迎接新年,我们提前计划线路登泰山:考虑到气候变化及大家身体状况,一是乘中巴车到中天门,然后徒步登顶,一是从红门徒步至中天门,然后周围转转再下山。最后大家选择后一方案,对于登顶还是心有疑虑。
元旦那天,我们7时正式出发,相约红门室内停车场集合。济泰高速的开通,大大缩短了济南到泰山的距离。一个小时多一点,我们就赶到目的地。8点多,往红门赶去。
红门是泰山中路游览线,也是泰山人文和自然景观最集中的经典登山线路,因为历朝皇帝也从这条道登山,又称泰山御道。登山沿途树荫夹道,石阶盘旋,峰峦竞秀,自然景观雄奇秀美。沿途古迹众多,寺庙碑碣,摩崖刻石,传统文化韵味浓郁。由红门出发开始登山,经关帝庙、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坊、红门宫等景点后,到达进山购票处--万仙楼,在此购买泰山门票。
如今济泰通游,年卡百元,可网上购,无限次用。
大概是最近一些地方疫情反弹的原因吧,进山需要层层把关,不仅要验证健康码,还要过安检。经过一番手续,我们一行6人于9时许顺利进山,开启了一天的泰山祈福登山之旅。
中天门海拔虽然800多米,但从红门到中天门,每次都一路感觉十分平坦。进山后,步行经由斗母宫、经石峪等,走一段平路有几个台阶,如履平地;至壶天阁后才有真正的攀高之感。进入景区,一道道景观引得大家驻足拍照,从东侧山沟里的巨石“中流砥柱”到西面林中别具一格的石刻“虎”字,还有寓意“风月无边”的“二䖝”两个石刻字等,大家都争相拍照留念。期间,路遇济南泰山户外群一众驴友与来自太原的几个驴友。
一路说笑,穿柏洞,过四棵槐,经壶天阁,然后就是回马岭,不经意间,历时不到两个小时,很快到达中天门。
原计划,如果大家体力不支的话,准备到中天门右边的的山岭转转。此处有亭阁,内有大钟,旁有刻着“中华泰山”四个大红字的横卧巨石……熟料,据说因为防火,此亭辟为防火亭,道路封锁,不许上人。
在中天门暂时休息,热水10元一杯。休息期间,大家感觉体力尚可,决定乘索道登顶!于是,我们临时动议,兵分两路,四人乘索道,两人徒步,向泰山极顶进发!
11时零7分,我们继续往上攀登,经快活三里,过玉液泉、穿迎天门、观斩云剑,边走边不断地观赏石刻与风景,来到云步桥。云步桥北侧的巨幅冰瀑引得众人纷纷拍照。洁白的冰瀑,披在悬崖上,形成不规则的图案,滴滴哒哒的流水从上面透过冰瀑,流到下面,冰瀑中间露出不规则的窟窿,更为图案平添了几分意象景观。路边虽然偶有冰瀑挂在山川,但云步桥处的冰瀑最为壮观与美妙。云步桥下面有一石板砌成的石亭,名曰观瀑亭。这里,平时雨水多的时候会形成一巨幅瀑布,如今在严寒之季,能看到冰瀑也实属不易。望着一片冰瀑,心想,他们乘坐索道看不到如此美景太亏了。
跨过云步桥,就是五大夫松景点了。一路上,每个景点都有一段历史典故或来历。我们匆匆“飞来石”边拍个照继续攀登,望人松、朝阳洞,对松山……天梯般的十八盘映入眼帘。南天门高悬天际,历历在目。
过对松山牌坊,左侧万丈碑,右边“《泰山颂》”石刻。万丈碑所在的悬崖壁立千仞,灰白色的石壁间或墨绿色的松树,宛似巨幅山水花屏。而刻于乾隆年间的“万丈碑”,正好位于巨幅花屏左下角,人誉为巨幅画卷的印章!而位于对松山一带的盘道边石壁上,一副龙飞凤舞的大红竖刻草书《泰山松》。正观望时,身后一游客给同行者讲解:大意是,人们为什么登泰山?这首现代人写的诗句给出了答案:“高而可登
雄而可亲 松石为骨 清泉为心 呼吸宇宙
吐纳风云 海天之怀
华夏之魂”。听着那位仁兄的解读,看着石刻上的文字,对其草书的研究造诣深感钦佩,不然真的好多字认不出来。后经查询,书者杨辛,系当代美学家、书法家,北大教授,山东省泰山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泰山研究所名誉所长。末署跋文“余廿六次登岱顶
纵情山水之间 求索天人之际 仰之弥高 探之弥深 感生之有涯 学泰山无涯也 己卯春
杨辛”。此首《泰山颂》无论是诗还是跋,荡气回肠,加上经典书法,堪称上乘佳品。泰山,每每登及,只要留心,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其深厚的历史渊源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绝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够弄通弄明白的。
过对松山,就到了泰山上最难爬的一段路——十八盘。泰山十八盘,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也是泰山整个景区中精华中之精华,同时也是泰山最重要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其“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的说法,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其不仅距离远且十分陡峭。尤其过了“升仙坊”那一段,好像两山崖壁如削去了一块,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所以好多人提起登山,尤其提起十八盘,从心里面就胆怯害怕。然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尤其攀登至南天门,回望十八盘,其磅礴宏伟的气势、雄奇壮丽的景色、年代久远的遗迹,给人带来难以形容的心灵震撼,使许多游客终身难忘!
登上南天门,大有终于登顶之成就感。仔细数来,从中天门到南天门,用时一个小时40分钟,若从红门算起则不到4个小时。自己对自己还算满足。再一次坚定了自己对体力、毅力尤其是心力的信心!
每一次努力都有成果,每一次坚持都有收获!
从南天门,我们放慢脚步,慢慢游览天上街市——天街。
新年第一天,泰山极顶蓝天如洗,阳光普照。大概与疫情有关吧,游人似乎比往年要少了些。我们沿着天街,前往泰山老奶奶的上庙——碧霞祠朝拜许愿。庄严肃静的碧霞祠里,没有往日络绎不绝的人流,人们依次有序朝拜。院内东北角照例有免费的白开水敞开供应给八方来的游客。在泰山极顶,人们不但感受到了一览众山小”的磅礴气势和一步一景的美妙,同时也感受到了泰山人的温暖,尤其在数九寒天的日子里。
从碧霞祠,我们转到唐摩崖石刻,尔后到泰山最高处海拔1545米的玉皇顶。在此,与做索道提前上来的同行者会合。有道是,高处不胜寒啊。本来一路攀登,没感觉到寒冷,来到玉皇顶之后,呼啸的北风真有点刺骨的感觉。从玉皇顶到日观峰,路上不一会儿冻得耳朵及手都有些儿疼。从拱北石远望东边,天空似乎分成两层,上面碧蓝如洗,下面灰蒙蒙的,连绵起伏的山岚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缥缈如仙境。朦胧的云海旷达蔽野接天连地,给人以神秘面纱之感。有道是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天气同样会出现不同的景色。
从日观峰,我们往南行,在一避风处稍息,大家拿出行囊里的苹果、鸡蛋、花生还有面饼、小吃等等,简单充饥。毕竟,已经下午一点多了。
有道是,计划不如变化快。开始,没想到登顶,然而最后终于登顶了!后来,考虑多看点景色,时间允许计划从天烛峰下。但听一驴友介绍,天烛峰景区恐有积雪,道路难行,遂决定原路下山。
爬泰山的一大乐趣,就是在欣赏壮阔美景的同时,还可以品味气象万千的书法石刻。在通往瞻鲁台的路上,悬崖峭壁上有几幅石刻。一是赖少其的人称之为最经典的打油诗:
“太阳大如斗,群山皆抖擞;按剑又狂歌,立马大关口”。
在一线天与日观峰的拱北石之间的石崖上,刻有名为“章蕴”的一首《登玉皇顶》:
“
八十谁云老,高峰尚可攀;身临玉皇顶,脚下万重山”。
该诗题于1984年8月12日,老人家80多岁还不服老,亲自登上了泰山的最高峰,那种脚踩万山的感觉,有多自豪!
瞻鲁台上,北风呼啸,寒风刺骨,游人很少。我们没有多待,立马穿过红墙圆栱门,来到西面的仙人桥。尔后径直下到碧霞祠一带。
从立有“万代瞻仰”照壁的碧霞祠焚香处往下走不远,有一下山台阶路。此路比起南天门至升仙坊那段路更加陡峭,但台阶宽且距离高,不至于放不下脚。由此可以直达十八盘的方台子,相对南天门下山,距离近许多。
意想不到的是,此路积雪未化,台阶结冰,确有点儿危险。于是,大家小心翼翼,弯腰弓背,手脚并用,沿着台阶边沿缓慢下山。虽然走得很慢,但提心吊胆地一步步下山,一会儿还是感觉浑身热乎乎的。
及至下到十八盘的方台子,就来到了大路。我们继续边走边玩,下到中天门,已是下午4点。如果徒步出红门则还需至少一个小时,大家商量还是争取时间乘中巴20多分钟下到天外村,然后打车到红门停车场。不到6点,我们就通过济泰高速回到济南,晚餐于胶东海鲜酒店。
2021年元旦,没想到大家再一次登顶泰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