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的泰山,简直美爆了!尤其是天烛峰景区为代表的泰山北麓,更是五彩斑斓,一步一景,美不胜收!
10月25日,周日,农历九月九。跟随紫金华府户外群张队再次登泰山。
农历九月九,也即重阳节,
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在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活动。
10月24日,张队就电话邀约一起登泰山,遂应邀一同前往。
25日早上,我们从市区赶往仲宫集合。张队联系的董师傅开面包车送我们直达泰山天烛峰景区。因为25人的队伍,前后不一,所以我们决定提前进入景区。8:38分,我们几人首先通过检票口,开始了一天的登山之旅。
从天烛峰登顶,据说是泰山登顶距离最近的线路。同行的邢师傅虽年整七十却对泰山屡登不厌,他介绍说,从红门登顶徒步8公里,而天烛峰登顶只有6公里。当然,对于登山来说,距离是一个方面,还有坡度与险峻情况。据事后七十多岁的王师傅介绍,泰山从天烛峰到玉皇顶7850步。这可是其一段一段徒步丈量并记录而得的结果,足见其用心之良苦。
进入景区,开始比较平缓,尔后开始登高,大约半个小时攀登650个台阶来到“声声亭”。邢师傅说,之前登泰山,进入景区后多是在“声声亭”处集合。担心拖后腿,我们慢牛早套车,决定提前赶路。稍事休息一会儿,便开始继续走。很快,银白色的泰山山脉在蓝天白云下显得异常壮观!过吊桥后就是“好汉坡”。好汉坡旁边是一条巨大的瀑布,可惜如今无水银白色的岩石裸露着像一条丝带飘在山坡。所谓“好汉坡”是指此处陡峭难登。据这次王师傅记录,好汉坡只有500个台阶。
登上“好汉坡”,右侧便是恢宏壮观的“龙脊”,又称之为“鱼肚”——巨大的一片山石裸露在山间,像龙脊一般横亘在山坡,又似银白色的鱼肚一样展现在人的眼前。历经一个一个小时,我们攀登到“龙脊”。站在此处回望吊桥附近的防火检查站,山坡色彩斑斓,小房嵌在山间清晰可见,秋色浓郁,令人惊艳。
从“龙脊”旁,沿着铁链护着的石阶继续攀等300个台阶,就到达“山呼门”了。山呼门前的台阶很像十八盘那样陡峭,可谓一步一登高步步需用力。
山呼门是天烛峰景区一个很有特色的标志性景点。其不仅以山门的建筑奇特而闻名,且附近可观泰山山峰通天拔地之恢宏之势。据说,山呼门本为“三呼门”,当年皇帝封禅登泰山路过此处,人们要接连呼喊三声“万岁!”故也俗称“三呼门”。山呼门一边靠山一边是一平台。站在平台上,迎面山谷壁立万仞,泰山山峰通天拔地,异常壮观而宏伟。
过山呼门,是一片松柏林,号称天然氧吧。蜿蜒而上,继续攀登,便是“天工开物”观景台了。站在此处回首“山呼门”,其嵌于山坡一角,显得更加壮观!下山呼门后,右转,回望南侧山崖一怪石宛似“神龟上山”,惟妙惟肖,形象逼真,仔细端详,别有韵味。
由此继续攀登,大约1300级台阶,就到达古松园了。泰山古松园位于后山天烛峰景区。顾名思义,古松园里千年古松随处可见,造型奇异,千姿百态,形状奇特,尤其以“泰山松”为代表的各种古松令人惊叹。有的似鸟首,有的似耳朵,有的似眼睛……各种奇形任人想象。
过古松园,很快就是石海,然后是后石坞索道站。再往上,离北天门越来越近了。拾级而上,两边的落叶松一片金黄,闪闪发光,煞是好看。红色的野鸦椿像南国的红豆般挂满树枝,在空旷的山林里显得格外鲜艳夺目。蓝天白云下,绿的,黄色,红的,粉的……真似上帝打翻了调色盒,放眼望去,五颜六色色彩斑斓,宛若一幅精美的金秋画卷!
11:34分,历经2小时54分钟,我们终于登上北天门。
从北天门,我们前往丈人峰及玉皇顶。丈人峰后面的石刻“国泰民安”虽数次拍照,但没想到其为一日本友人所提,落款为1989年柳田伊秀。
大概是九月九重阳节的缘故吧,意想不到的是玉皇顶人山人海拥挤不堪。从玉皇顶到拱北石,然后摩崖石刻,来到碧霞祠。熟料,碧霞祠前人满为患,举着高高的黄色旗子、来自淄博的善男信女们为泰山奶奶送衣服,也在拥挤的人群中排队等待。
原定我们在碧霞祠集合的。见此状况,我们从碧霞祠来到西面,下台阶后在下山的台阶旁集合。然后午餐。
下山,则从碧霞祠附近的下山石阶路一直下到对松亭附近。绕过了十八盘陡峭的台阶。当然,此路虽然距离稍近,但台阶相对比较陡。
徒步至大陆后,继续沿着台阶左边的步行道一路跳跃着下到红门。
下午5点,张队联系的董师傅安排面包车在红门附近接到我们回返。回到仲宫后,从仲宫回济南一路堵车,多亏搭乘邢师傅女儿同事的便车顺利返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