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五一假期最后一天,不经意间,居然发现了一处离市区不远的颇具特色的古村落——黑龙峪。
初识黑龙峪还是2019年2月24日,跟着Q大夫一行从黑龙峪到麒麟山。那次,黑龙峪匆匆而过,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村中的阁子门及老槐树。有了黑龙峪到麒麟山的穿越,总认为黑龙峪离麒麟山不远。其实,距离并不近,中间除了隔着一座黑龙寨还有一座凤凰岭,然后是桃科村……5日,我们与S一行三人再次探访黑龙峪。
黑龙峪离市区不远。从滩九路往南,导航沿着小路很快就到。
走进黑龙峪,映入你眼帘的首先是新修建的一个标志性“城堡”式样的石头垒砌的建筑,上面写着“黑龙峪村”几个大字。后来,看村里指示牌、听老乡说,这是该村的“精神堡垒”!再往里走,漫步村内,整个村落给人以干净而又清新的感觉。当然,古门、古墙,古院、古房……处处透着古村落的气息。
据说黑龙峪村形成明代末年,因位于黑龙峪内而得名。
进入村内,新设的红褐色的旅游标志牌,指向村里的一个个景点:北湾,阁子门,老槐树等等。我们把车停放在村路旁。前面不远路的左侧是一带亭阁的高筑起的平台,平台旁的指示牌写着“有朋广场”,意取“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从“有朋广场”往左有一条斜坡小路,循着往上,右转就看到该村的标志性建筑拱形石门——“阁子门”了。它以前是村落的大门,过去主要用于抵御山匪和盗贼。阁子门前有一水湾,村名称之为“北湾”。村南另有一湾,称为“南湾”。不过,无论北湾还是南湾,现在几近干涸,湾底杂草丛生。阁子门右边有一所谓的“又一台”,意指休闲又一平台,但却已是草没人膝荒芜一片。不过,眼前看着磨得锃亮的石板路,端详着石头堆砌而成建造坚固的阁子门,加之阁子门里面两边古老的院落和大门,让人油然产生一种历史沧桑感。
更令人震撼的是,走进阁子门不远,还有一棵让村民引以为自豪的老槐树,虽历经沧桑,如今依然枝繁叶茂,树干粗壮。槐树上,一个枝丫,酷似小鸟头儿,栩栩如生,十分逼真。
村里人讲,这棵老槐树从建村时就有了,大约四五百年历史。几百年来历经风霜雨雪,这棵老槐树始终在佑护着这一方水土。面对这棵古老槐树,亲自试一试,搂了三搂,还没抱过来。见过若干老槐树,如此之粗而且依然枝繁叶茂实属罕见。
漫步在黑龙峪的小街小巷,石头房,石头墙,石板路……感受着这个古村落的沧桑气息。
黑龙峪村的南端,有一座山,称之为“黑龙寨”。记不清上次从哪儿攀登上去的了。只记得没找到正规路线,遇石攀登,遇林穿越,费了好大劲总算上去。我们则沿着小路往村西南方向徒步,至走到山垭口。再往南就看到青铜山了。然后我们原路回返。
在村党群服务中心附近,有三间石头砌的老房子,是知情点。现在辟为一景:知青宿舍。从知青宿舍,我们又想去参观观音堂,不过其已经关闭。
古村黑龙峪虽然不大,但高低错落的古房,处处透着乡愁的气息,别有一番韵味。
中午,我们在“有朋广场”阁亭旁的阴凉地午餐,分享了黑龙峪这古村落美好的时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