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深秋时节赏红叶无疑是喜欢户外活动的人们的一大乐趣。而随着“圈地运动”的发展,像百丈崖、八里峪等景点也开始收费,免费红叶“午餐”变得越来越少。如果单纯观赏红叶的话,彩石附近的康泉绝对是难得的一个好去处!
康泉地处彩石镇辖区的山坡上,从市区驱车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这些年来,每到深秋时节我们都会约几个朋友前往康泉赏秋。11月9日周六,初冬的晚秋时节,我们11个人再次相约康泉。9点许,牛哥一行4人早早赶到之后,就迫不及待深入红叶腹地。康泉村坐落在一个山坡上,对面的山梁宛似一条鳄鱼从山脚延伸向山谷,山梁与村庄通过弯弯的山路在山脚下环绕而相连。当车行至康泉村时,山梁漫山遍野的红叶进入视线后,给人震撼的感觉——哇,好大一片红叶啊!这里的红叶主要是黄栌。当红叶红了的时候,整座山梁仿佛披上了红装,红彤彤的,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这是在山梁对面的村前看到的景色。如果你绕着山路转到山梁上,山坡有上下两条小路,小路被满山的黄栌遮蔽,于是两条小路变成了红叶大道。从东端徒步进入红叶大道,两边的红叶高低参差不齐、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人在路上踏着满地的红叶,宛若进入红叶时空大道。或许是黄栌所处的位置不同,或许是接受阳光的沐浴多少不一样,或者与树的年龄大小有关……红叶有的殷红如血,有的红中透黄,还有的黄扑扑的。从上面的小路,转到西端,然后拐弯就来到下面的小路了。从小面的小路徒步至东头,右拐往南,路边长满了黄澄澄的野菊花。每年深秋季节,我们来赏红叶的时候,都会采摘一些,带回家晾晒干了泡水喝。山野里的野酸枣,虽然有的枯萎了,但也不失为大家难得的一种美食。穿过已经收获过的玉米地,趟过一片杂草,南面隔着山谷的山坡上,稀疏地点缀着一片红叶。如果说,康泉村庄对面山梁的红叶是漫山遍野的浓郁的话,眼前这片红叶则是不浓不郁稀疏有当别有一番风味。远处的松柏林,近处的腾枝条,一抹红叶点缀其间,既不过于艳红又不失美丽,似一幅天然的油画,涂抹得恰到好处。
山梁的西面山坡上,也是一片红叶,虽没有山梁茂密,但有绿色的柏树穿插其间,加之其他树的颜色,也别具一格。站在山坡东望康泉村,错落有致的房子坐落在山坡,前面是红叶,远处山峦起伏,也很有意境。从山坡往西,可以下到公路,然后沿公路折回至康泉。
康泉红叶面积不是很大,但很有特色,尤其是上下两条红叶时光大道,令人印象深刻。美中不足的是,如果你想活动活动或锻炼锻炼,活动量就明显不足了,即使放开脚步,区区康泉景区也难以满足。于是我们商量决定前往东捎近。
东捎近进入我们的视线,是因为网上一篇有关东捎近红叶的文章。之前,我们去过一个叫做捎近的村子。捎近村据说是古时候章丘一带香客去泰山的必经之路。附近一些想去泰山上香又因故不能前往者遂就近托付别人捎带而去,由此演绎而得名捎近村。该村坐落在山上的一块平地,有古井数眼、古碑、古树,还有一棵“降龙木”大树。降龙木植于一高土台上,被村民四周护围着,成为该村的一大景观。每当有游客来,都会前往观看。村里有两家农家乐,每逢周末生意兴隆,尤其夏季经常人满为患。
我们导航十几分钟,就从康泉绕道捎近村外,然后沿着山路再往东不远,就发现路边停满了车,这就是东捎近了。从老乡处得知,我们经常去的捎近其实叫做西捎近,与东捎近一个行政村。东捎近没几家住户,山坡上的一家农家乐早已爆满。本来就不宽敞的道路,停满了前来赏秋的大车小辆。一时间,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山村一下子涌来这么多的游客,足见网络传播力之大啊。
我们沿着山路徒步山坡,眼前是一大片略带枯萎的褐红色黄栌,虽然有些叶子已经飘落,但可以肯定的是时机恰当的话,这里无疑也是一片免费的红叶观赏地。山坡上,有一无名的泉眼,泉水清澈见底。村民用塑料引水管由此引水下山。极目远望,山峦起伏,层峦叠嶂,山下公路被两边红叶簇拥着,像一条土灰色的飘带蜿蜒伸向山里,红叶漫山,满目秋色,风光旖旎,美不胜收。
上午11点30分许,我们联系东龙洞附近的瑞祥活鱼馆午餐。瑞祥活鱼馆以前在港沟中学附近,因拆迁而搬到东龙洞附近的蟠龙村。我们经过半个小时穿越狼猫山水库、旅游路赶往位于港西路蟠龙村的鱼馆。鱼馆因地处偏僻并不忙。安排好炖鱼后,大家意犹未尽,决意再徒步往东龙洞观瞻。蟠龙村离东龙洞不远,我们徒步来到山下,然后拾级而上来到号称江北第一洞的龙洞。如今的龙洞已是铁将军把门,大家多数都已来过,为的只是溜溜腿锻炼一下而已。回到鱼馆已是13时许,炖好的两条大草鲤鱼已摆上桌面,一顿丰盛的午餐别开生面……
10日周日,预报有雨,没敢外出,但天气却出奇的晴朗,蓝天如洗,万里无云,我们遂徒步前往华山湿地公园,绕行一周,参观了新修缮的华阳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