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驱车从八泉峡到青龙峡,临近青龙峡时,高耸在起伏山峦上的一个塔引人注目。远远望去,似延安宝塔。这座宝塔,就是大河村山崖上的佛寿塔。其实与大河村这个太行深处的古村落,差点失之交臂,虽然身置大河、游览了其附近的青龙峡。
8月2日我们入驻大河宾馆,游览青龙峡。上午11时许,从青龙峡出来,我们在牛哥妹夫陈引领下参观宾馆附近的地质博物馆后,顺便来到广场对面的观音寺,同时远观上面写有三个大字“大河关”的高崖。当时,怎么也没想到,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大河村。直到拿出出行前打印的“攻略”,看到最后一个古村落——壶关县桥上乡大河村,突然间既有“差点失之交臂”的唏嘘又有“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惊叹。我们入住的大河宾馆就在大河村广场。资料介绍,大河村位于壶关县桥上乡往东大概五公里的地方,是太行山深处一个恬静的小山村。村子地处峡谷之中,由东坡、坡下、上坪、后垴等自然村组成,约有200户人家、800余口人。郊沟河和浙水河两条河在此汇集并流向河南境内。据说,村名“大河”就是因为两条河在此合流而得名。
次日晨,我一早出门,专门游览眼前的这座古村落。建于清朝年间的观音寺,院落不大,坐落在郊沟河与浙水河交汇处的高台上,漆红色的石墙灰瓦顶房舍显得古色古香。旁边的一座石桥,据说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仍在使用。附近的一面墙上,印着魏武帝曹操的著名诗篇《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曹操诗中提到的羊肠坂,据说在大河关以西约5公里的地方。史书记载,建安11年即公元206年,曹操亲率大军从河北临漳进军壶关,征讨并州刺史高干。当曹操来到羊肠坂时,道路崎岖难行,战车轮子都颠散了。曹操触景生情,留下了千古佳作《苦寒行》。如今,在羊肠坂的四周仍有多处与曹操进兵太行有关的遗址和地名。在大河村东,还保留着一段青石古道和历代重修的大河关。大河关是壶关东出河南的必经之路,也是河南进入山西上党的主要路径。
顺着斑驳的青石板古道向上行走,不一会就能看到一座砖砌的关门,青石为基,青砖砌筑,中间是砖石拱形门洞,正面门洞正上方的字迹历经风雨已经变得模糊不清。里面门洞上面新修筑的青砖墙清晰写着“大河关”三字。门洞附近,立有一块漆红色木板说明牌:“大河关为太行羊肠坂古道的重要关隘。现存关门高4.7米,长7米、宽4.6米,为明清重修建遗存。关隘旧设关廨、议事处、古盐店、古驿站等遗构至今尚存。大河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历为晋冀之间军事交通要隘。廉颇在此筑关拒秦,曹操当年经此创造千古名篇《苦寒行》,更有众多帝王将相在此斩关夺隘,成就一代伟业,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揽胜,留下诗文佳作”。关隘旁边一栋陈旧的二层楼房,上面挂有“议事处”的牌子,并注着“古大河关守关议事、换岗小憩、盘诘搜查可疑人员、临时处置事务之处”。穿过门洞,眼前的青石官道稍稍平坦了些,只是依旧磨得发亮。青石板古道两旁的古老建筑有的依然有人居住。食盐历来官营,大河关即有稽查私盐的职责。古盐店高三层,据说一层为伙房宿舍,二层为盐库,三层为办公室。前面的青石古道当地就叫盐店坡。再往前,右边建筑宽大的门板依然透视出当年驿站或店铺的样子。关廨目前仍住着人,一位女主人介绍说,这里就是官员曾经住的地方,虽然外墙刷了一层白粉,依然遮不住看上去的破败。这里的主人借势在门前垒石填土,栽植上绿树与蔬菜,平添了几分浓浓的生活气息。
沿着古道下坡,路旁有两棵古树——香樘树,不是旁边有说明还很难辨认。两树长于石缝之中,造型优美,枝繁叶茂,其中一棵为子母树。坡道下面左转,一座名叫佛缘桥的大桥横架大河之间,跨过大桥,对面大山下是一寺院——报恩精舍。一位老乡告诉我,报恩精舍后面的山叫做“五佛山”。五佛山山势雄伟壮丽,像一道厚重的屏风,为大河村的居民遮风挡雨。仔细观察,山峰下面一道山崖,五块不规则巨石依次突兀地在山坡上显露着,乜斜着眼睛端详,好似五尊大佛,故得名五佛山。
大山,大河;古道,古关,古桥、古庙……太行深处的清晨,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没有人声鼎沸的热闹,山头云雾缭绕,四周绿色环保,寺院静而肃严,连小鸟也不鸣叫,空气清新,环境幽静,仔细端详,处处都有曼妙的风景,哪怕平时感觉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山脚下的民居,在丹崖峭壁下沐浴着晨曦也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高山耸峙,溪水潺潺,古迹斑驳,望着眼前太行深处的大河关,注目着满载沧桑与历史的古迹,时光仿佛穿越隧道定格了曾经的峥嵘岁月。古道依旧、关隘不再,如今的大河早已成为名闻遐迩的旅游胜地与避暑天堂。

佛寿塔

大河广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