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1 06:15:40)
标签:

365

分类: 旅游休闲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天台庵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原起寺(上)
                                                                                 大云禅寺(下)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7月30日是我们出行的第三天。按照计划,我们游览两个古村落王曲村与  实会村,同时去太行水乡风景区。

  王曲村位于平顺县城东北25公里处的北耽车乡,位于平顺、黎城、潞城三县交界处,离黎城县20公里。我们早上7点半黎城宾馆出发,8点20分就来到王曲村南头。浊漳河依村而过,路旁成片的黄花菜成为一大景色。坐在村碑下歇息的老乡十分热情地告诉我们,天台庵就在村子前面。顺道入村,村前一片高过人头的芦苇引人注目,说明此地水源充沛。村口的墙壁上,写有王曲村简介,一句“从王曲走进唐朝”,虽说不无夸张之嫌,却从另一侧面表现出其为有大唐建筑的自豪之情。天台庵不仅是大唐文化的载体,也是王曲村特有的文化地标。毕竟它是我国目前仅存的4座完整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许多文人墨客纷至踏来,为的多是一睹其建筑特色。

  一听到天台庵的名字,人们就会把它同佛教联系在一起,确实如此,它是中国佛教创立最早的宗派“天台宗”的庵院。开始,见此庵高建于凸台之上,对佛教知识的匮乏,以致开始还误以为因筑于天台而得名。其实,天台庵,顾名思义,是中国佛教创立最早的宗派“天台宗”的庵院。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后,天台宗是在中国形成最早也是最完备的、第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佛教宗派。因创建者智颛久居浙江天台山,故以“天台”为宗名,随之各地纷纷建起了天台宗的寺庙、庵院。由此,也学得了一点佛教知识哈。

  来到村里党群服务中心对面、村街南侧的天台庵前,只见窑洞式的临街房右侧,有一青石板铺就的台阶路,古老的门楼,大门紧锁,上面挂有一个电话号码。路遇一85岁的老太,其自述原本河南林州人,逃荒至此,落叶生根,见到我们十分热情,告诉我们,参观可以打电话联系云云。老乡的质朴厚道表露无遗,令人感动。电话打通不久,有一约五十左右的村民开门,我们步入天台庵参观,其用当地浓重的口音不时为我们讲解着。同时还建议我们去离此不远的实会村参观大云院(禅寺)。其实我们已有计划。

  天台庵是一座规模不大的寺院,甚至可以说是简陋。但别看它小,仅余一座厅堂式建筑,却始建于唐末,是我国目前仅存的4座完整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千年古庵院的四周,农舍环绕,绿草如茵,林木苍翠,鸡犬相闻。站在明显高于四周的寺院内,前方为蜿蜒的漳河,山野碧绿,景色清幽。天台庵坐北朝南,它不像许多寺院那样正门大开,以长长的高高的石阶迎着八方香客。天台庵不是这样,往上走的青石台阶并不宽大,在石阶的底部,看到的是天台庵的背影,对于见惯了一进山门就进香的香客来说,这样的进入方式有点特别。院内只有一座规模不大的佛殿,基座是一个石片垒砌的方形平台,如进庵门,仅需跨上三级简陋的石阶。大殿面阔三间,平面看去,近似一正方形。大殿四周分别有四柱顶立,门槛、门框、门头以及门,也都是木制,没有任何装饰,朴素得像乡间的泥土,但构架造型却给人以庄重、大方。殿身正面、侧面的明间开间较大,次间仅有明间的一半。整个殿内没有一根柱子,结构简练,相交严实,既无重叠构件,也无虚设之弊,没有繁杂装饰之感。据资料载,1973年,原山西省古建所所长柴泽俊确认天台庵为唐代建筑,天台庵大殿虽然有很多后期修缮的痕迹,但是它的整体结构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点,依然是我国现存唐代木结构建筑的珍贵实例,使殿内的空间更显得空阔。如今殿内空旷,并无佛像或其他,据说全毁损于文革。门前挂有落款为平顺县革委会文物古迹保护标志的标牌,落款日期恰为1973年5月23日。谈起千年来大唐建筑何以得以保存至今?其告诉我们大抵与山西地势偏高干燥不潮湿有关吧。

  虽然没有数不清的善男信女,没有熏得人睁不开眼的香火青烟,也没有经幡飞扬,但它静静地走过一千多年,默默地历经风霜雪雨,见证了人世间的沧海桑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供人们品味与思索。

   离开王曲村,天台庵的影子时时萦绕在心间。村头山坡上一幢两层破旧的楼房引起我们的注意。停车观赏,一当地老乡告诉我们,这是村里曾经的古老戏台,如今破败废弃,村里另择地在里面建起新的戏台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一个村庄对戏台却情有独钟,不能不引发人的思考。事实证明,这不是个例。在我们接下来的古村落游览中,得到了验证,无论是接下来的潞城市(据说现已改为区)辛安村还是平顺县的实会村。

   上午9点多,我们告别王曲村,前往实会村。一路上,浊漳河蜿蜒在山区,在满目绿色中,流淌成一道绿色的飘带。顺着浊漳河行驶,蓝天白云下,路旁弯弯的小河,高低错落的绿色田野,淡淡发光的黄土山坡,绿荫中红瓦砖墙民房,像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在眼前闪过。尤其是翠柏环绕中山上那一座高耸的古塔引起我们的关注。远远望去,颇有点延安宝塔的样子。于是,分,不约而同,我们9点25分把车子拐弯开进了附近的村落——新安村。

  新安村属于长治市潞城区。 一个传统的小村,这里没有古村落的古朴典雅、没有城郊的富有华丽,走在这里,看过去,只有属于它特有的宁静,只有朴实的人。在玉皇庙前,村里几位中老年男子在闲玩。在其指引下,我们参观了正在修缮的玉皇庙,然后从右侧来到原起寺。

  原起寺是一座古寺,位于潞城、平顺交界处的一座山上。此山孤峰突起,两侧平缓下落,形似凤凰展翅,故名凤凰山。主峰东临浊漳河,南跨晋豫公路,西接辛安村。同天台庵一样,原起寺大门紧锁,但有联系电话号码。电话打通,告知收费每人10元,一会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士开门引我们参观。

  原起寺始建于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北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建青龙宝塔。寺内石刻楹联曰:"雾迷塔影烟迷寺,暮听钟声夜听潮","飞阁流丹临极地,层峦耸翠出重霄"。 该寺由大雄宝殿、三佛殿、青龙宝塔、香亭、经幢等五部分组成。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座北朝南,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平面呈方形,柱有侧脚,升起明显,梁枋用材规整,屋坡举折平缓,出檐深远。虽经历代修葺,仍不失唐宋风格。寺院周围有砖砌花栏围墙,院内佛殿飞檐斗拱,雅致古朴,十分壮观。殿西矗立着北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建造的 大圣宝塔(俗称青龙宝塔)。塔身八角七级,层层飞檐斗拱,节节精雕细刻,形状各异。有道是,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对于不懂建筑的人来说,只见其构架与造型就给人以庄重大方之感,明显带有大唐建筑风格。

  离开辛安村,我们继续古村落游览的下一站——平顺县的实会村。

   7月30日上午,离开辛安村,我们继续古村落游览的下一站——平顺县的实会村。辛安村离实会村只有2.3公里,沿着浊漳河顺着324省道很快就来到实会村。这里和王曲村同属于平顺县北耽车乡管辖。路程虽然很短,但公里上大型重汽明显增多,加之双向两车道山路,稍不注意就会堵车。

   我们10点10分到达实会村,把车停在村里东南角的大树下。树南侧就是一古老建筑,门窗齐整且建于高台之上,当地老乡告诉我们,它就是观音堂。沿着小路往村里徒步,两旁或民宅或庙宇,明清时期的建筑随处可见。其实这边曾经叫做实会乡,至今一些老宅子门上还能见到那时的地名,浊漳河在这一段转向北流,过实会村不远又折向东,村子位于浊漳河西岸,附近就是所谓的太行山水乡。实会村也是一座相当古老的村庄,遗存有众多的古庙和老宅,村口的观音庙、村中的龙王庙都旧貌依然,沧桑气息扑面而来。村中老宅院有四合院式,也有窑洞式,许多清代旧居还保存的很完整。这里最为著名的古建筑当属建于村北龙耳山下的大云禅寺。

  与先前观瞻的天台寺与原起寺不同,这个村的大云禅寺不在村里明显的地方。原以为,走着不远就可以看到。熟料,我们穿过村子从南走到北门,直到村北的山坡,一排排独具特色的山西山村民房呈现在眼前,也不见禅寺。顶着炎炎烈日,我们询问当地老乡,说是顺山路环绕一里地即到。于是我们既来之则安之,开始顺着山路攀登,走了十几分钟,转到山坡上,路见山地里的玉米干旱枯萎,仍不见禅寺。俯瞰山下,一座圆形山坐落在山间平原上,道路绕转,河流蜿蜒,远处群山连绵,景色自然秀丽,十分养眼。几经辗转,大约有四五里地,我们才看到环山之下,绿树遮荫有一寺院。望着眼前这座漆红色院墙的禅寺,依然铁将军把门。不一会儿,见我们到来,东侧房子走出一中年男子,先说好人均20元云云,便开门引我们入内,一边参观一边讲解着。

   这座幽隐于大山深处的大云禅寺始建于五代时期。其介绍,寺院背靠的龙耳山形如半月,九条支脉呈放射状指向圆心。人称之为九龙环抱。下面两侧分别有一座小山,似龙椅扶手,寺院就建在这九龙环抱之龙椅下。仔细观察,后山连绵确有九座山峰,意寓九龙,寺中建有正殿大佛殿,即今弥陀殿。至北宋初年,此院已经发展成拥有百余间殿堂的大寺,并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敕赐为大云禅院,成为一方名刹。可惜明代时一场山洪将大云院冲毁,仅余弥陀殿独存。后经清代重修和增补,才基本形成了今天所见到的规模。

  大云禅院最具盛名的当属五代壁画。昏暗中,在殿内的东墙上仍然能够见到已经斑驳缺失的五代时期壁画,虽然人物模糊不分男女,题材是佛教里的故事,色彩不再鲜明,许多形象也不再完整,但从那丰腴雍容的造型和灵动洒脱的笔法仍能感受到那个时代艺术的高深造诣和并未远去的大唐余风。

  其介绍说,现存的大云禅寺最宝贵的是核心建筑五代后晋天福五年(940年)修建的弥陀殿了。现存于世的五代时期木构建筑仅有四座,弥陀殿即是其中之一,五代历史持续时间较短,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休,古建筑能够遗留至今的已经极少,因此弥陀殿的宝贵价值不言而喻。

    整座寺院坐北朝南,群山环绕,绿树成荫,静谧雅,加之不远的浊漳河,可谓依山傍水,位置极佳。尤其核心建筑大檐缓坡,木质构造,大唐风格显露无疑。虽然冒酷暑徒步进山观瞻,大家均觉得值得一看不虚此行。 

  在大云禅寺门外西侧的山坡上,有一座残缺的石雕佛塔,名叫七宝塔,修建于五代时期的后周显德元年(954年),系为青石雕造,残高约6米左右。2000年盗贼推到七宝塔,偷走部分石雕,剩余的构件也被摔的支离破碎,直到2004年4月,石塔才被重新修复,并且补刻了丢失的塔身石雕,使我们得以重新看到它。

  中午,我们在停车的大树下,几根火腿,几包咸菜,几桶啤酒……简单午餐。期间,一30岁的青年曾经驾车走南闯北且到过山东。其热情寒暄,愿意给烧开水并意欲领我们去他家参观,表现出山里人的质朴与仁厚。稍事休息后,我们驱车继续前往太行山水乡景区。其实,所谓太行山水乡景区,就是实会村附近浊漳河段的漂流等。我们网上查询,介绍的环境优美,景色壮丽,真的来到现场却大相径庭相去甚远,于是我们在河边吊床午休。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天台庵大门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王曲村的老戏台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山乡美如画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原起寺旁的玉皇庙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浊漳河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原起寺大门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原起寺旁的辛安村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实会村老建筑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大云禅寺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20190730晋东南游记之五:山村里的大唐符号(天台庵原起寺大云禅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