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字子房,是战国七雄时期韩国丞相的后代,因为祖先被秦朝所灭,立志反秦,始受书于黄石公,机缘巧合,后辅佐刘邦平天下,与萧何、韩信共称汉初三杰。大功告成,封职留侯,视富贵如浮云,弃轩冕从仙人赤松子游,相传曾居于此洞。
拜谒完子房洞,沿着石阶下山,过山神庙,拐弯就是孝慈堂了。孝慈堂内供奉着舜帝、郭巨及闵子骞三位赫赫有名的大孝子。不远处是“子房庙”。其尚存正殿三楹,西房一间。殿之东侧,有碑两通,清嘉庆、光绪年间立,皆为修庙记碑。其一载:“子房洞者,不知创自何年,经前明嘉靖、隆庆、崇贞以后,国朝康熙、乾隆、嘉庆等年相继重修”。庙前立有净空题写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巨型大理石碑刻。
沿着景区内的柏油路往南辗转上山,一路缓坡而上,穿过山坡来到山垭口,一巨型牌坊“应天门”巍然屹立在蓝天下的山巅,显得格外宏伟壮观。这个“应天门”所在的垭口也是分界线,外面就属于石匣村了。从“应天门”下面,有一条小路,蜿蜒下山穿过一大片果园,很快就来到石匣村。在离村不远的果园里,有石砌方形古墓三座,三座古墓,呈品字形。有三名自称南部山区管委的文化部门的人,在墓前石碑上拓片。墓碑历经风雨,文字斑驳难辨,一块石碑上隐约看见“泰山元阳子……”
据史料载,张良辅佐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后,退隐江湖。刘邦死后,吕后想起用他辅佐新主,张良却借口考虑考虑,一去无踪。张良何时去世、死于何地至今难以确切考证。据说吕后曾下旨追杀他,国内一夜生出三千个张良墓。至今,安徽庐江、陕西汉中、河南兰考、张家界都有张良墓,令人真假莫辨。张良洞更是不乏其地、“随处可见”。
这三座古墓传说分别为“黄石公墓”、“张良墓”和“尹宗墓”。黄石公,即张良的老师。史载当年张良圯桥进履,拜黄石公为师并得到兵书后,黄石公曾和他有个约定:“后十三年见我于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谷城山位于平阴东阿镇,石匣村距谷城山不足百里,张良与黄石公相会后终老于此听起来也算靠谱。尹宗,相传为当地尹家店农民,后成张良道友。在“张良墓”西侧原存《金天眷元年(1138年)泰山元阳子张先生坐化碑记》石碑一通,据说《金石录》收录了这篇碑文。据碑文,原来“张良墓”三人中有一个号为元阳子的张姓道人。这个“元阳子”不贪名利,活了100多岁,最后得道成仙,其他两个墓冢是否有张良就不得而知了。重要的是该墓还有清代光绪年间的墓碑,详细记载了“张良墓”祭祀大殿的重修细节。
无论古墓是否属于张良,此情此景,不禁使人想起那首古文中刘邦所言:“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
然而,这三人当中,韩信最后死于吕后的乱棍之下。萧何则因为诱骗韩信进宫被俘致死,落得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名声。真正能够善始善终,全身而退的,只有张良一人。往事如烟而去,子房名留青史!
我们徒步穿过石匣村,前面就是里石村外石村了。同行的七旬老翁王师傅提议,再去泥淤泉村,然后到“青藏高原”。哈,他这一说,我们大家都丈二和尚莫不着头脑。原来所谓“青藏高原”是附近的一个叫做西山的山村,有公交车穿越山岭而过,宛似青藏高原。这么一说,大家感觉没啥意思,同行的P先生提议去离此不远的红旗村透明山看看透明洞。于是,我们徒步前往四公里外的红旗村。
沿着103省道往前走2站路,大路左边就是红旗村了。进入红旗村,一个古槐引起我们的注意。古槐在一居民家墙外,粗细大约2米左右,树枝粗大斜歪向外。穿过村字,我们终于发现一条上山的路。据张师傅与小P说,十多年前他们曾经骑行来过。事过已久,加上山路崎岖,所以只记得大体方位。不过,即使在山脚下,那一双透明的山洞也看得清清楚楚。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透明山的灵动却不是因为有仙,而是因为有洞。洞有两个,比邻而立,就在山顶。两个洞都南北通透,穿风遮雨,仿佛两只眼睛,望着无边山色。透明洞所在的山,自然就被叫做透明山,但据说这山也叫凤凰山,远望这山的走势,很像是一只凤凰,甚至有人说很久以前透明洞里还住过一只凤凰。山下有一条通往药乡的路叫做凤药路,指的就是凤凰山到药乡。
上山不久,就看不到路了,哪怕小路也没有痕迹。他们只记得从山腰一条小路可以前往,但一直没找到。于是,P与L两人爬上山顶,我与张师傅沿山腰摸索着前行。走了好远,不见山洞。我们只好也登上山顶,意欲顺山顶往前探寻。谁知,走到前面,竟然似悬崖,我们只好下山绕道山腰转过去,躲开悬崖,重新回到山巅。站在山顶,视野变得格外开阔,目之所及尽是茂密的树木,林间鸟鸣阵阵,空气清新怡人。眺望远处,群山起伏,峻岭绵延,村落静卧,卧虎山水库遥遥可见,环视四周,宛若一幅精美的自然画卷。12点半,我们正在寻找透明洞,突然间,天空乌云聚拢,雷声轰鸣,豆大的雨点开始滴落。大家都没带伞,一旦雨下大了,躲无可躲。好在,一会儿云飘雾散,有惊无险。同行的P还开玩笑说:老天都在为我们加油呢!
期间,年近七旬的王师傅爬山时一不小心,竟然撕裂了裤子。好在同龄的L师傅带着针线,现场“办公”,及时帮助他缝补起来。据说,细心地L师傅不仅带着针线,还备着消炎止疼创可贴等常用药品呢。
带着对透明洞的向往,我们从一个山头转到另一个山头。几次转到山崖峭壁无路可走,然后退回重新寻找。后来发现,凤凰山有三道山岭,有点像M状,而透明洞在中间的山岭上。我们辗转迂回,攀来登去,熟料竟然来到最南端山岭。远望透明双洞,近在眼前,却无法靠近,令人遗憾。几经曲折,我们终于找到下山之路,沿着山路下到最后是一片杂乱的山石。山脚有一单位“柳埠镇防汛抗旱指挥部”。
走下山坡,我们来到南部山区管委回驻地,途径一“山东煎饼博物馆”,院内石碾石磨,还有仿古建筑,好似是一家食品生产企业。在不远处的一商店,我们开始午餐。此时已是下午2点多了。饭后,大家徒步来到103省道,乘坐67路公交车回城。
一天下来,徒步接近15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