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清明节假期全部贡献给lab之后,不顾老板的追杀,抽出了5天去北京——这个计划了一年半而一直未能去的地方。回来之后又贡献了一个周在lab,终于有时间来整理思绪+图片们了~
2008-04-10,阴,第一站:天坛。
从北京站出来,看见哥哥在广场上背对着出口方向张望。近一年没见,胖了~对着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丑了...
进地铁站,径直到了天坛公园。(北京的地铁真便宜,一律2RMB,比上海的最低价格还低)
阴沉沉的天,北京却是热闹非凡,虽然不是节假日,旅游团却不见少,一半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头老太太们,一半来自韩国,欧洲....似乎比上海国际化了许多。
从东门进,首先感受了一下北京人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广场上,长廊里都聚集着中老年人,有踢毽子的,玩啥球的,演奏乐器的,合唱的...
而后到了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皇帝们祈谷的地方。一边参观,一听着哥哥解释建筑形式,楠木大拄,还有朱红色屋檐上的沥粉贴金绘制的精致的图案...

百花园——正直北京春暖花开的时节,看习惯了学校的花花草草,发现北京的花都开得更奔放~特别是海棠,开得连树枝都看不到了...

斋宫——皇帝举行祭天大典前进行斋戒的场所。不让进,于是只在门口逗留了一会儿。
回音壁——皇穹宇院落周围的圆形围墙,据说分别站在东西配殿的后面靠近墙壁轻声讲话都能听得很清楚。可惜去的时候人太多,没办法亲身体验。只看见一个小女孩儿在墙边大声喊:“爸爸,你听见了吗?”,她爸爸在几米之外大声的回答:“听到了!”~
圜丘——祭天的场所。似乎除了中心的天心石之外,所有东西都和“九”有关。“圜丘三层坛制,每层四面出台阶各九级。上层中心为一块圆石(天心石),外铺扇面形石块第一圈为九块,第二圈为十八块,依次周围各圈直至底层,均以九的倍数递增。各层汉白玉石栏板的数目也是如此。燔柴炉位于圜丘坛外壝内东南,座南朝北,圆筒形,绿琉璃砖砌成,其东西南三面各出台阶九级。”

第二站:王府井,感觉是北京的南京路步行街。买了一串糖葫芦,结束了我近十年不吃糖葫芦的历史。
在王府井大街上的教堂里坐了一会儿,感受着里面的宁静与教徒的虔诚。特地抬头忘了许久穹顶,想试试能不能有书中所说的,离神更近的感觉,或许是我没有信仰,又或许是这个教堂太小,感受了半天只得放弃。

第三站:北大,天色已经很暗了,只在未名湖胖转了一小圈。未名湖的湖岸都是不规则的大石,不像思源湖般齐齐整整的岸,要自然&诗意很多。湖边的塔上刻着无数的“***到此一游”...

我承认我不会写记叙文。。。所以大家还是主要看图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