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明·拙见

(2007-09-01 12:21:11)
标签:

杂谈

分类: 别处人生-读书
     断断续续,缓缓急急地看完《千年一叹》和《The History of Mankind》。
     一直觉得文明的诞生和发展都是神秘而且灿烂的。可是在看完这两本书之后,突然觉得历史有时候很残忍,有时候很荒谬,有时候和课本上说的“历史必然性”相去甚远。
     美丽的背后总有着伤痕,残缺的背后又往往躲藏着逝去的辉煌。
 
      “文明之所以称为文明,是它与周际的生态相比较而言的,因此,它注定要与野蛮和愚昧为邻。”
    “再高的文明在自然暴力面前,也往往不堪一击。但它总有余绪,飘忽绵延,若断若连。”
    “今天文明的最高原则是方便,使天下的一切变得易于把握和理解,这种方便原则与伟大原则处处相背,人类不可能为了伟大而舍弃方便。因此,这些古迹的魅力,永远不会被新的东西所替代。
     但是正因为如此,人类和古迹会遇到双向的悲怆:人类因无所敬仰而浅薄,古迹则因身后空虚而孤单。”
    “战争首先摧毁的是对方的高层文化,然后又剥夺双方最勇敢、最健康的生命,结果总是留下一大堆失去文化的萎缩躯体,去承受种种荒唐。”
——摘录自余秋雨《千年一叹》
   
    “焚书坑儒”的悲剧,时时处处以不同的规模在上演。但除了悲悼,似乎也无能为力。文明难以共通,难以被相互理解,当受到侵略时,或被改变,或被覆灭。当然,改变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它能以一种隐蔽的方式继续生存和发展。
     那些残存下来的遗迹,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命运,有的在日晒雨淋中述说千年的古老;而另外一些,却被人想方设法重塑成其“原始”的样子。可是昔日的繁盛或是其他无法被复制,被修葺一新的所谓“遗迹”也丧失了其原有的风韵,只是别样的东施效颦。
    垂败也是一种风格,对人要坦然,对历史残留的足迹或许也该如此。
 
    喜欢爱琴海岸的纯净的蓝白的颜色;喜欢欧洲那片大陆上的浪漫;喜欢那些神圣的教堂;喜欢金字塔下的旷然……
    喜欢自然而纯粹的东西。
    2007-8-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