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深化同盟深层牵制中国 毛峰
(2012-05-04 17:03:09)
标签:
杂谈 |
日美深化同盟深层牵制中国 毛峰
中国轻描淡写,日美重拳出手。日美首脑在华盛顿共同声明,强调日美主导创建亚太地区海上安全保障及经济领域的新秩序,制定有关海洋安保、宇宙空间、网络安全措施;在日美军事同盟的新框架下,两国联手反制围堵中国,也将更加紧锣密鼓。
在中日战略互惠关係连唱「空城计」的同时,日美深化同盟关係却提升為「确保亚太地区安全与繁荣的基石」,取得新突破。日美两国首脑五月一日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声明,共同确认「面向未来的共同蓝图」:进一步深化日美同盟五十年不变,进一步强化日美的防卫合作,提升「动态防卫力」,加强对冲绳和西南岛屿等地的警戒监视。联合声明强调要在日美主导下创建亚太地区海上安全保障及经济领域的新秩序,包括两国联手制定有关海洋安保、宇宙空间、网络安全新型合作领域的国际準则,以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中国军事力量迅速崛起与海洋活动的日益活跃化,则成為了日美首脑在白宫会谈中的核心话题之一。
首相野田佳彦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会谈中也达成共识,确认应密切关注中国的海洋活动,為了切实加以应对,日美两国必须进一步强化安全防卫合作,深化日美安全保障的军事同盟,包括推进日本自卫队与美军的共同警戒监视活动,尽快落实驻日美军整编计划等。两国首脑同时还强调為了保障亚太地区的安全,两国将调动所有的能力,发挥各自作用与责任。
野田这次访美不仅全面修復了首次执政的民主党与美国的同盟关係,更在政治、军事与经济领域扩大了日美同盟的合作范畴,提升了日美同盟的作用,力图使其成為主导亚太地区的核心力量与「确保亚太安全与繁荣的基石」。二零零九年九月民主党首次夺取执政权后,因当时的民主党首相鳩山由纪夫推行「亲华疏美」的政策和坚持要将美军普天间军事基地搬出冲绳县,造成了日美同盟关係的倒退与恶化,鳩山由此也被迫下台。随后接班的菅直人刚考虑修復出现破损的日美同盟,却被突如其来的「叁一一」大地震海啸及核灾事故搞得焦头烂额,不得不掛冠而去。
回归亲美疏华路線
野田佳彦在去年九月出任民主党新党接任新首相后,全面回归到「亲美疏华」的执政路線,不但竭尽全力修復鳩山执政期间受损的日美关係,而且更在牵制中国,进一步深化日美同盟,特别是军事同盟上做了大量的「补课」,其中最大的成效就是终於打破了驻日美军整编计划六年来所处的僵局,进一步深化日美军事同盟和强化日美「动态防卫合作」,并有所突破。因此,野田访美的深意不仅局限於民主党执政以来首位首相正式访美,而是通过日美首脑会谈和联合声明,全面落实并真正深化新日美同盟关係,对日美两国及亚太地区深具影响。
四月二十七日,日美两国正式发表了有关修改驻日美军整编计划的共同文件,标誌作為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重要一环,通过深化日美军事同盟而得以落实。日美两国外长与防长共同签署的驻日美军整编新计划有叁个看点特别值得关注,其一是将原定撤出冲绳集中迁往美国关岛的九千名海军陆战队精锐之师改编且分散部署於叁地,其中有四千七百名美军海军陆战队的特遣队官兵仍迁往关岛,另外有二千五百人调往夏威夷,其餘则派驻到澳洲的达尔文。这个将「一箩筐鸡蛋」分散到多个「篮子」里的重大战略调整,其根本目的是要在「不稳定的安全环境下」确保美国军事威慑力的稳定,避免「周边有事」时美军机动战斗力最强的海军陆战队第叁远征军可能遭到中国军事的饱和式毁灭性打击。
其二是确认在冲绳仍保留近一万名驻日美军和东亚军事枢纽作用。同时应日方要求,原定外迁的美国第叁海军机动部队司令部、第一海军航空司令部和第二海军后方支援司令部仍将驻扎於冲绳,主要是便於日美能积极指挥﹑配合,迅速应对中国可能对西南岛屿等採取军事行动等大规模突发事件。第叁个关注焦点是,新整编计划不再将美军普天间基地搬迁作為驻日美军迁移的前提条件,将普天间搬迁与美军战略调整「剥离」开来,破解了因冲绳民强烈反对而举步维艰的「老大难」问题,為日美抓紧时间作出军事战略调整铺平道路。新计划原则性的坚持普天间基地仍按照搬迁至边野古的原有方案,同时也不排除今后搬迁至原方案以外地区的可能性。
日美同盟的核心是军事。深化日美军事同盟的一个重要标誌,就是明确提出针对中国军事迅速崛起和海军远洋化行动加剧,进一步加强日美的「动态防卫力」合作。动态防卫力是日本新防卫大纲提出的军事战略目标,其实质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长期以来所坚持的「专守防卫」的军事方针,其核心就是要强化日美军事同盟主动性、机动性的军事遏制力和可以「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力。為此,日美一方面对军事战略布局作了新的调整,这包括日美正式敲定的有关修改驻日美军整编计划,日本在冲绳扩充陆上自卫队的混合旅团和计划向与那国岛派驻侦听部队等。另一方面是加强日美军事战术的一体化,这包括强化与提升西南岛屿的作战能力,加强对第一岛链中国海军侦察监视和反潜能力,以及有效应对中国导弹攻击的反导防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