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三亚天涯海角游记(上)(海南游之二)

标签:
转载 |
文、图/江边鸟
早晨从海口乘坐大巴出发,全程高速,三百多公里的行程,中午赶到了三亚。用过团餐后马上来到了天涯海角景区。
天涯海角景区位于三亚市西郊二十多公里处,景区大门是由十根柱子支撑着的双人字型的简易建筑,中间门楣上雕刻着“天涯海角”这几个黄色的大字,两侧一副楹联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在这暮春季节,到天涯海角的游客很多,大家在娇阳下测温,扫码,排队进入景区。
进入大门后是一条宽阔的通道,一直延伸到海边,称为“天涯海角广场”。通道两侧是以椰子树为主的热带绿色植被,道旁的火焰树花儿开得火一样的红。
在广场的靠海一侧,有一个“天涯海角星”雕塑,雕塑运用古代天文仪器-浑仪、赤道经纬仪的原理,融入了有关天文学元素,雕塑主体造型由黄道坐标的三要素和一粒星体组成,中心水晶星体代表“天涯海角星”,这颗小行星是1997年6月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站发现的,国际小行星中心授予小行星永久正式编号为第9668号。国家天文台将该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天涯海角星”。为此,在这里创意了“天涯海角星”雕塑的主题和风格。
雕塑广场采用了周易的八卦形式,雕塑底座半弧形地球突出中国地图中的三亚位置,中间一个喷水池,水池的周边布置着24只蟾蜍雕像,代表着天球赤道坐标系中赤经环的“24时”刻度和中国农历的24节气,意为天地合一、万物繁荣的喻义。水池周围是鲜花环绕。
过了雕塑广场就是海滩和一望无边的蓝色大海,这里海水澄碧,烟波浩瀚,帆影点点,椰林婆娑,奇石林立,水天一色。
天涯海角风景区背靠马岭山,面向茫茫大海,以美丽迷人的热带自然海滨风光,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浓郁多彩的民族风情驰名海内外,是海南的靓丽品牌。碧海、青山、白沙、巨磊、礁盘浑然一体,宛若七彩交融的丹青画屏;椰林、波涛、渔帆、鸥燕、云层辉映点衬,形成南国特有的椰风海韵。
天涯海角是热带风情的海滨风光,茫茫大海,椰林婆娑,欣赏奇石成为天涯海角的游览主题;游客非常多,休闲,拍摄,游玩各尽所爱。有一些游客在海边潜水体验区,潜水教练和游客在一对一地进行着潜水练习。
路过情侣树,跟随导游走向游船码头,这是一条蓝色的用泡沫连接起来的浮桥,两侧有护栏,浮桥从沙滩通向海上的游船平台,走在浮桥上摇摇晃晃的,不小心就会摔倒。海面上是一个临时的游船平台,一些游船和飞艇都是从这里上船。
还在大巴车上的时候,在海南导游的忽悠下,我们每人掏了100元,就是参加这个天涯海角的游艇项目,有些人还没上船那,就有点后悔了。既来之则安之,也算是个海上体验吧。
穿上橙色的救生衣,摇摇晃晃依次上了游艇,这是一种能乘坐二十个人的小游艇,一个开船的,还加上两个管理员。
游艇在蓝色的海面上滑行,迅速,优美,船后泛起了白色的浪花水痕。游艇一加速,船头高昂,两侧的水花飞溅到船上,也溅到了脸上,凉丝丝的,有股苦咸味。游艇在水上飞翔,一下子往左边歪,一下子又往右边歪,一下子又往上翘,很是刺激。
游艇到了日月石,停飘在海面上,可以多角度观测日月石。
这是离海岸不远处的一个由花岗岩组成的小岛,岛上耸立着两块分别向两边插着的石头,两块巨石上分别雕凿着“日”、“月”两字,两块石头重叠交叉,心心相印,日月相伴,朝暮相随。这两块石头一个像月亮,一个像太阳,所以取名为日月石。这个日月石又被称为“爱情石”,与坐落在天涯海角广场上的天涯海角星遥相辉映,似乎这里集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演绎着陪你到天涯海角,爱你到海枯石烂的浪漫爱情故事。就像日和月交叉在一起,经历海浪的磨砺,岁月相伴不离不弃。
听说,1988年版的杨洁导演的电视剧《西游记》第一集孙悟空破石而出那一幕就是在日月石取景拍摄的。
在游艇上看景与在陆地上看景不一样,远远的看到了海滩上的游客,椰林,海滩边耸立着一些巨大的花岗岩残块,看到了“南天一柱”石,“天涯”石,“海角”石,海角两字是面向大海的,只有从海上才能看见。过了海角石还有一个建在几块巨石中的滩头地堡,听说是当年抗击日本时建造的。
坐在游艇里,感受着游艇在海面上的飞驰,看那无边无垠的海水里,朵朵欢快的浪花轻快优美的舞姿,宽阔无垠的海面上,海涛阵阵,波涛汹涌,卷起千堆雪,那是大海奏起的深沉雄浑阳刚的乐章。看着大海,心胸似乎也变得开阔了,在这种境界里,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下了游艇,沿着海滩往天涯石方向走,在莲花桥旁就是“玉兰含苞”石,这是一块椭圆形的花岗岩,在漫长的海蚀风化过程中,依自身重力分裂成几瓣,形成“玉兰含苞”的奇特造型,堪称世界上最大的“玉兰花”。只见此花静如处子,矗立在海边,笑傲着惊涛骇浪,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变迁。历经千百年的时空变换,承载了千百年文化和情感积淀,成为人们心中深深的情结。
这珠石化的“玉兰花”也有人比作“莲花”,与远处的南山海上观音遥遥相对,这就是“莲花桥”的来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