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句话理解生命起源
(2022-12-30 20:28:54)
标签:
几句话理解生命起源 |
分类: 哲学 |
生命的活性是依靠拆解离子获取电子能量的独立个体,生命是由活性的个体一层一层迭代形成的,所以一个可见的生命个体是由无数个独立的活性个体构成的,而且还每时每刻在与所处的内在和外在环境存在着交换,不仅仅是细胞,连细胞内部的结构也是独立的个体,在分派的能量转化流程中获得必要的资源和能量。
生命的意识是群集的活性个体的集体的复杂的混合反应,是最大程度获得能量的索求,不是某一个体的灵光乍现,所以在中枢受伤后,意识仍然是存在的,就是与先前的会变得有所不同。
生命树基本构造建造于黏土层表面,因为黏土有吸附性能,可从吸收固定周围的大分子有机物,并且土层上有足够空隙,可以容纳大分子体狭小的空隙内进行复杂的生化反应,并且这种间隙随时会被覆盖,造成纯净的封闭空间的反应室。如果周围的有机物足够多,而土层的环境稳定,则土层会被蛋白质枝杈渗透和包裹,形成生命产生的稳定边界,就好像霉菌包围了整个食物一样。为什么不是在海洋中内,因为海水流动会撕开初始化学键,形成不了综合链接。
生命树的最初是不需要基因的,作为游离的异种蛋白质可作为催化剂大量复制和转化同类型的物质,已发现的肽病毒就是残存的一种。只有当环境剧烈变动,作为保护体的生命树逐步崩塌,在空间被挤压后,失去保护的各种各样的内质体的活性个体才可能集中在一个密闭腔体内,形成最原始的能量内循环机构,所以基因要通过解码,翻译,转录等等各种措施在各个独立个体间兜转一圈再合成蛋白质,而不是简单省事直接由单个机构完成,幸存下来该组织反作用于作为架构的蛋白质形态。
对生命体征有影响的各种化学分子,应该就是在蛋白质形成过程中有催化作用的离子体,所以当蛋白质自我合成时却会干扰其性能。
初始的生命是永恒的,无限的增长,没有限制,耗尽所有可取得的资源,竞争造成旧的化学链的断裂,被剥离的成为新的资源,如此循环,从永恒转化为波动发展的构造
所以猜想最初的生命是黏土层的寄生体,分子结构比无机物稍大,但获得电子能力比无机物稍差,在环境的变化中逐渐抱团融合而成的复合物。据此推断,生命的存在与星球的环境无关,在所有含有碳元素及其化合反应的星球上都应有生命体的存在,只是与我们用局限的地球生物的眼光去定义有所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