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约翰 格里尔逊的纪录片的首要原则

(2012-06-29 12:56:50)
标签:

转载

    约翰·格里尔逊(John Grierson 1898-1973)英国电影纪录片导演与制片人。1898年出生于苏格兰丁斯城,卒于1972年。他是被称为“纪录片之父”费拉哈迪(Robert Flaherty)的学生,(费拉哈迪是公认的纪录片的创始人,是一位电影发展有重大贡献的重要人物。 在西方电影的发展史上,纪录片和故事片的相互影响和关系极大。1916年,弗拉哈迪着手拍摄《北方的纳努克》,也就是格里菲斯开拍《党同伐异》的那一年。弗拉哈迪的纪录片并不是现实生活的科学的精确纪录, 而是充满诗意的对现实生活场景的再创造。)  

    他的父亲是一所乡村学校的校长,中学毕业后他就读于格拉斯哥大学哲学系,1923年毕业。1924年到1927年他居住在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继续进修,在此期间他经常给美国周刊投稿,写一些关于教育问题和公共信息方面的文章。约翰·格里尔逊首先在英语世界提倡使用“纪录电影”这一词的,它是源自法文(documentaire)的英文词汇documentary,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他为1926年2月8日出版的纽约《太阳报》撰写的评论罗伯特·弗拉哈迪的第二部影片《摩阿纳》的文章里,他在文中写道:这部影片“是对一位波利尼西亚青年的日常生活事件所做的视觉描述,具有文献资料价值”。1929年才开始从事电影工作,摄制了《飘网渔船》这部以捕鱼为题材的影片。这部具有“交响乐式的”蒙太奇并给英国银幕带来一种异国情调的纪录片,是格里尔逊亲自导演的唯一作品。这部影片的成功使一些和格里尔逊一样出身于著名大学的热衷于电影的青年,以格里尔逊为核心,组成了一个团体。格里尔逊成了他们的制片人,获得英国政府几个部(如邮政部、卫生部和殖民部等等)和若干开明的资本家(如瓦斯公司、航空公司、铁路公司、海运公司和茶叶进口商等等)的支持。这位艺术倡导人在此后十几年中一直为很多纪录片筹集资金。这些纪录片中尽管有些明显地是为宣传的需要而摄制的,但它们却继承了在欧洲大陆已经衰落的先锋派所开创的研究,加以发扬光大。
  三十年代,约翰·格里尔逊组织进行了英国纪录电影运动,这也是一次有组织的纪录片摄制运动。格里尔逊于1928年进入英国政府新设置的帝国市场委员会,负责领导该委员会的电影部,其任务是用电影手段来宣传政府的食品供应政策。格里尔逊于1937年辞职,两年后,邮政总局电影部由英国情报部接管,改称皇冠电影部,于1951年解散.格里尔逊在职期间,他领导下的纪录片制作者形成著名的"格里尔逊学派",电影史上的英国纪录电影运动即指这一学派在三四十年代的创作活动。
  作为这个学派的创始人,约翰·格里尔逊的贡献主要不在于纪录片创作,内在于总结纪录电影的历史经验,为纪录电影的新学派奠定一个理论基础。

    约翰·格里尔逊从小喜爱电影,后赴美国留学攻读大众传播学,留学期间他开始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电影观;他认为电影作为一种很能影响公众舆论的传播媒介,具有强大的教育和宣传的力量。正因为如此,他比其他电影理论家更吸引新闻传播学的人。

   

    作为英国纪录电影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著名的“纪录片的首要原则”:

    一、我们相信,电影在把握环境、观察生活和选择现实场景方面的能力,可以用于一种新的、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中。在摄影棚里拍摄的影片.大大地忽略了银幕敞向真实世界的可能性。它们摄下在人工背景前表演的故事。而纪水片明明可以摄下活生生的场景和活生生的故事。

    二、我们相信,原初的(或天生的)演员,原初的(或自然的)场景,更能引导银幕表现现代世界。它们给电影提供一个更深厚的素材储备,提供无穷的形象资源,提供—种驾驭现实世界中更复杂更惊人事件的表现能力,这远比摄影棚影片拼拼凑凄的,或者摄影棚的机械师们至新创造的那个世界要复杂生动得多。

    三、我们相信,从原始状态取得的素材和故事可以比表演更优美(在哲学意味上更真实)。在银幕上,自发的举止具有特殊的价值。电影有—种感染力,能使由传统形式或被时光潦平的运动显出光彩。那一块独断专横的长方形银幕尤其擅氏于揭示运动;它在时空方面给运动提供最大限度的用武之地。此外,纪录片还能促使授知和效果紧密结合,这是刻板硬性的摄影棚机制和翘着兰花手指装模作样的大都市里的演员都无法办到的。

                                                                    ——摘引自《外国电影理论文选》

   

    1939-1945年,在加拿大,作为”电影专员”,领导国家电影局的工作,摄制了诺曼、麦克拉伦、约里斯·伊文思、斯 坦莱·杰克逊、悉德尼·纽曼、詹姆士·贝瓦利基、葛拉汉姆·麦金斯、洛拉·波尔东等人导演的影片。1947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1947- 1950年:领导英国新闻局的电影处工作。1951年,作为制片人,为”三人小组”的成员。1954年:作为制片人,到黑非洲为”南豪尔制片厂”制作影片。
作品年表:
   1929年:导演《飘网渔船》。   
   1932年:与弗拉哈迪合作摄制《工业的英国》   
   1934年:与E.安斯梯合作摄制《格兰东号拖船》   
   1935年:《锡兰之歌》(巴锡尔·瑞特导演)   
   1936年:《夜邮》(巴锡尔·瑞特与哈莱·瓦特导演)   
   1936年:《房屋问题》(安斯梯导演),《颜 色盒》与《虹的舞蹈》(李恩·拉伊绘制的抽象动画片),

           《丰富的粮食》(安斯梯导演)   
   1937年:《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卡瓦尔康蒂导演)   
   1938年:《北海》(哈莱·瓦特导演)。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