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萨根的宇宙读后

实际上,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十五岁的时候,为什么我二十来岁的时候,没有遇见过这样的书籍?一方面,说明我的周围没有良师益友,另一方面,自然也说明我就是个庸才而已吧。
说实话,这本书我觉得用一句话来评价非常正确,那就是在传统科学——天文学、生物学、化学和地理学之间进行了成功的“异花授粉”,当然,我认为还有历史和哲学,也包括了文学啊什么的。这也是我这十年来非常认可的一种方式,就是所有的学科最终都关联到哲学上,关联到西方的人文历史传统上。尽管包括作者也在感叹,为什么西方的历史传统,爱奥尼亚的传统在中世纪在黑暗中摸索了一千年,但是,我们还是要看到,始终有那样的涓涓细流也罢,藕断丝连也罢,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始终在希腊化世界中,包括后来的穆斯林世界,我前两天在看从火到弗洛伊德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阿威罗伊还有阿维森纳居然都是穆斯林,这个是我看书不仔细的缘故呢。
故事从公元前三世纪讲起,亚历山大的埃拉托斯特尼发现,夏至那天,塞伊尼的木棍没有阴影,但是亚历山大的木棍是有阴影的,由此认为,地球的表面是弯曲的。而且,他测算除了两个地方的圆心角大约是7度,而两地的距离是800公里,所以,地球的周长应该是40000公里。你说,中国人的贡献在哪里?,尽管我们是个早熟的社会。
对于托勒密王朝,以前我只知道克利奥帕托拉是埃及艳后,但是又哪里知道是亚历山大大帝的部将托勒密建立的王朝,又哪里知道和亚里士多德的关系,又哪里知道建造了亚历山大图书馆,又哪里知道亚历山大图书馆有这么牛逼呢。比如说里面居然有一本书,是巴比伦教士伯诺索斯Berossus写的三卷本世界史,第一卷记载了自创世纪到大洪水之间的43.2万年的事。嗯,想想多么奇妙啊。
书里讲到了很多古人对夏至和冬至的观察,比如说新墨西哥的查科峡谷里面的会堂,再比如说美国西南部岩石上的涡旋图案,真的是让人匪夷所思。当然,这样的遗迹在埃及,在南美,很多地方都有。
开普勒为自己撰写的墓志铭是,我曾测量天空,现在测量幽冥。灵魂飞向天国,肉体安息土中。天才的第谷,天才的开普勒,从火星运动开始。我一直印象非常深刻,高中时候的物理竞赛,开普勒三定律我用的可溜了,虽然现在也不知道是个啥了。牛顿和开普勒一样,不可避免收到时代的影响,所以大多数成果都是得益于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冲突。但是,他们是真的天才。有时候我一直在想,我们中国历史上,真的有过可以和西方媲美的这么多天才伟人嘛?讲真,不由得我现在会产生这种思想啊。
书中讲到了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代表着人类历史的转折点,尽管西方人的出发点可能是野心贪婪国家荣誉宗教狂人科学好奇对探险的渴求,但是终究把我们这个地球连接在一起。17世纪革命性的荷兰是航海探险和大发现时代的典型,比任何国家都更拥护欧洲的启蒙运动,社会理性,有血,充满创造力。我看最关键的还是自由,对于非正统观点的宽容,从而成为了知识分子的天堂。也正是如此,伽利略发现了太阳黑子,木星的四颗卫星等等。其中谈到的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真是让我觉得自己以前太孤陋寡闻。家学也很重要,笛卡尔就称赞惠更斯的爸爸康斯坦丁惠更斯,说,我简直不能相信一个人的脑子里能够装这么多东西,而且每样都出色又和谐。显微镜和望远镜也都诞生在荷兰,对微观和宏观世界的探索能力都大大增强了。惠更斯由此测量了另一颗行星的大小,推测出金星被云层覆盖,火星的表面特征被绘制,火星日和地球日差不多,还有土星环。还有土卫六。你说,惠更斯厉害不厉害?而且,惠更斯还设想了外星人的存在。好吧,如果我们中国文化也非要说,我们设想了嫦娥吴刚织女的话,只能说我们的这些玩意,真的也就是个故事,过家家吧。可是,我们的民族主义者们,一定要说,这说明中华文化也很先进的咯。
木星是一颗没有成形的恒星,这个观点棒棒哒。
爱琴海的萨摩斯岛上的赫拉神庙,没有留下遗迹,但是,赫拉是萨摩斯岛的守护神,她是宙斯的老婆,萨摩斯岛上的传说形成了银河的英文名,the
milky way,也就是说这事赫拉的奶水喷溅,横跨天际。这是个香艳的传说,我要说给别人听。
就是在这里,作者讨论了爱奥尼亚产生这些思想的缘由。说实话,和我十年前的想法也没啥区别。爱奥尼亚人是岛国,不同岛上的政体不同,没有一个集中的力量能够强求所有岛屿上的社会和文明一致。政治上不需要推广迷信,思想自由成为可能。同时,处在文明的十字路口。所以各种文化交流碰撞,所以各家文化都有自家文化的神,那么为什么不能所有人的神都不存在呢?可能有某些自然原理、自然力和自然法则,可以被认知。这也就有了我们文明和人类发展的真正的先驱者。
在这里,作者和人类的终极命运这本书的作者观点不同,他很nice地认为,只要再多一点点时间,(虽然也不知道这一点点是多长,几千年够不够?)中国印度美洲也都能领悟科学之理。要知道,人类的终极命运里,可是觉得,没有亚里士多德,都不会有科学的哦。甚至用这个来解释费米悖论。当然了,我更赞成人类的终极命运这本书的观点。
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证明了几何原理,被三百年后的欧几里得记录成几何原理,再到牛顿1663年买到了这本书,作者说,知识在这一系列实践中有着清晰的延续,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也是我讲的西方文明的一种源远流长,从不间断。
从阿里斯塔克斯开始,我们都让自己远离宇宙舞台的中央,但是,这是正常的。探索是我们的本性。哥白尼也是受了阿里斯塔克斯的影响。尽管这个思想每次都受到同时代人的不能接受。
整体而言,这本书带我们探索了生命的诞生,探索了从古到今尤其是希腊和希腊化世界对宇宙的探索以及我们今时今日的科学发现,探索了宇宙大爆炸,红移现象体现的宇宙膨胀,探索了元素的诞生,也一直探索到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和电子,全景式地体现了,尽管今天社会已经没有了通才,但是实际上我们需要通才,这样的通才如果诞生不了,那是人类的悲哀,万古如长夜。但是这种通才,不是伦理学上的,就像孔子那样,因为,今天的伦理学,也需要哲学和科学的支持。没有哲学和科学的支持,无非是独断论而已,那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