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和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的异同
标签:
教育学习结果分类教学目标杂谈 |
分类: 教学系统设计 |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和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在三个大领域的划分上完全相同。
不同的是认知领域内容各亚类的划分标准和目的不同。加涅从学习结果出发,按照各种学习结果所需要的学习条件的异同而提出其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的。各类目标之间没有层次性、累积性和连续性,但在智慧技能的各个亚类(概念、规则……)之间,却具有明确的层次性和累积性。布卢姆所用的标准是测量学的,从测量或操作上看,以简单回忆,不需要对原输入的信息作较大的加工或改组的测验所测出来的是知识。智慧技能不同于知识之处在于:它们是加工知识的方式,需要在思想上对知识进行组织与重新改组。所以当测验情境与原先的学习情境有程度不同的变化时,所测量出来的结果才是水平不同的智慧技能。
第一,两个分类系统都是对教育目标进行分析,因为加涅所说的学习结果,实际上就是布卢姆所说的教育目标。
第二,两个分类系统都包括了知、情、动作三个方面,体现了学生心理结构的全面发展。
第三,这两个分类系统都重视在认知领域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就从认知领域来看,它们都把知识与智慧技能区分为两类不同性质的学习结果,而且智慧技能均被排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如下图:
http://s8/mw690/6d3a3c26td94c69359667&690
它们所不同的是认知领域内容各亚类的划分标准和目的不同,故此对教学设计也有不同的意义。
第一,加涅重视对学习结果进行分类,即重视教育的终极目的,而布卢姆却重视动态的教学过程,并把教育目标视为动态的。有人认为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更具有进步意义。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意义首先表现在哲学层面,即教学设计不仅是客观的、外显的、可测的,而且是动态的,教学设计必须考虑教学过程的动态因素。其次,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对教学设计的意义在于,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结构,而且还要考虑教师的心理结构。比如,教师的期待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
第二,加涅学习结果中的“态度”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中的“情感”含义有同有异。二者的相同点在于把“态度”与“情感”都理解为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所不同的是加涅认为“态度是一种琴得的内部状态,该内部状态影响着一个人对某类事物、人或事件的选择。而布卢姆认为情感是一种兴趣、态度和自己对自己的看法的复合体。由此可见,布卢姆的“情感”内涵比加涅的“态度”内涵更为丰富,尤其是把学生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自我图像)归入情感范畴,这的确是布卢姆的卓见。它对教学设计的启示在于:教学不仅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第三,加涅把学习的认知结果分为语言技能、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3大类。各类学习结果有区别,也有联系,但没有高低之分。加涅对语言技能和认知策略的论述虽然能给人某些启示,但这不是他的独创,甚至他也未讲得非常清楚。他的分类系统的独到之处是把智慧技能分成由多个层次组成的阶梯。加涅认为,智慧技能是人们利用符号处理环境或做事的能力。人们运用符号的能力水平是不同的。加涅在他的名著《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对各种能力形成的内部条件(学生的原有能力)和教学条件(外部条件)作过较深入的分析,所以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运用加涅的分类系统有助于分析教学目的。虽然布卢姆的分类系统便于指导教师全面描述教学目的和评定教学质量,但这个系统并未告诉教师各级认知和能力是怎样形成的。因此它不能指导教师用什么方法,或创设什么条件帮助达到各种水平的智慧技能。加涅的系统恰好在这一方面弥补了布卢姆分类系统的不足。
两人分类的出发点不同。布卢姆以认知心理学为出发点,根据人的认知规律对学习目标分类,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在什么阶段向学生输入什么样的教学信息。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以学生学习会产生什么样的信息输出为出发点设计教学目标,更注重反馈的作用。因为,学习结果本身就是信息反馈。
在加涅看来,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不断的反馈,使信息流在学习者与环境之间形成一个环路,两者不断地相互作用。反馈是学习的最后阶段,这是通过强化过程发生的。加涅说,一个学习活动为了它的完成,需要一种自动的或者设计造成的反馈。当反馈是由操作本身提供的时候,它是自动的。教师们的主要作用,是以信息反馈的形式,提供人为的强化物。
虽然两人的分类系统出发点不同,但殊途同归,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有助于导学导教,是指导学习目标设计的很有实用价值的学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