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及反思
(2017-11-07 09:21:23)——基于“主动。有效”课堂教学背景下,信息化技术整合运用的几个教学案例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方式改革进程中的不断深入,信息化之于教学创新、教学效果等诸多反思,也显得应时而生。笔者结合教学课堂,立足教学案例,从教育科学的角度出发,依据师生教学互动双方的心理需求,对信息化(主要指信息技术层面)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及反思,作以浅谈。以期从理论、实践双方面,进行经验自省与积累。
一、信息化教学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几个维度
(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定义及几个特性
1、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定义:
2、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几个特性:
(1)信息化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对于小学数学课堂而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始终是辅助手段,不能因为技术水平、专业术语等专业要求过深而成为我们推进信息化教学整合的阻碍。比如,我们常用的Office软件,多媒体资源,白板教学技术等等,都能满足我们的信息化教学技术推进的需要。
(2)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日常情境创设:毋庸讳言,运用信息化技术,其目的就是化抽象为直观,提供有效的情境,简化文本过程,提高课堂过程实效。因此,贴近我们教学双方主体心理,即师生教学心理,是我们运用教学技术以创设教学情境时所必须遵守的前提。比如,创设贴合生活实际的情境以引入新课探究,在情境创设中引出问题,将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进行多媒体的直观呈现等等,不仅是常见可想象的,而且是动态、直观,有趣味的。
(3)信息化技术运用目的的单一性:小学数学课堂,其知识教学过程比较简单。从知识角度看,对信息化技术运用的要求指向性比较单一。比如,有效情境创设的激趣性,多媒体技术运用以调动感官感受,动态图像呈现知识产生的过程等等。因此,信息化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目的较为单一。
(二)、基于小学数学“主动。有效”课堂教学而取用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层面之案例若干
1、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数学课堂的引入,新课探究的引导,往往为人所疏忽。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多端,有人以为数学宜于开门见山,以单刀直入为常见,以为情境创设之有效否与“双基”教学目标达成几乎无干。又,相比其他学科而言,数学课堂的新课引入,也确实存在着“借鸡生蛋”,又恐“画蛇添足”,所以,多数老师也就有意无意地荒芜了情境的创设。
类似的教学情境创设,就是借助了信息化教学技术,以追求主动有效的教学课堂,老师们也是常加运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化抽象为直观,展示动态的生成过程。小学数学教学,有着学科性特征所必然要求的那种逻辑抽象过程。而对于小学生而言,逻辑抽象的能力、兴趣都远不是那么的强,甚至还很差,这是由于他们的心理成长规律、社会经验、知识修养等不足所必自的自我缺陷。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在主动有效课堂的追求下,要善于化抽象为直观,展示动态的知识生成过程,以某种感性的形象,刺激学生的认知阈限,达到感性经验的积累。而这样的要求,对于信息化教学技术而言,是正好恰切的。换句话说,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有效运用,不仅能服务于文本静态向多媒体动态的转换,同时也能带动学生的感官,使得他们主动积极去投入到课堂知识生成的过程中。
……
3、将数理逻辑进行形象化,以具体的物象表征数理逻辑。这方面的案例数不甚数。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用手工粉笔进行物象表征,比如线段图的延展,几何图形的切割转化等等。可是,借助信息化教学技术,我们不仅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物象表征数理逻辑的过程,更可以让学生因此而兴趣激增,同时,教学耗时有大大减少。
二、信息化教学技术推进主动有效课堂的若干经验
(一)创设情境,要有意地创,创新地创,更要服务于课堂教学而认为地设计。当然,课堂来源于生活,知识是以生活问题为素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尤其如此。然而,学科教学决然不同与一般化的生活现象问题,而是带有学科规律性、逻辑性、规范性等科学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取用生活素材,又要高于生活素材。我们要善于“无中生有”,“一切皆有可能”地创造,自我设计。固然,对学生认知心理、学习规律的尊重,是前提原则。如上面的案例1就是作如此考虑的
(二)结合学生的兴奋点,以当前人们的话题味引,降低老师成人师尊的姿态,以童真的眼光心态投入到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课堂情境创设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或引入热门卡通人物以引起共鸣,或插进有明显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或展示学生急需的求知感官过程,用信息技术来奉上学生们的兴奋点,降低他们在新知认识理解中的抽象逻辑能力要求。比如,上面的案例1、案例2即是作如此考虑的。
(三)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整合运用,以目的单一要求为上,以直观可感为佳,以简洁易于操作为有效。对于小学生而言,太过多维立体的感官同时综合调动,是难以做到的,也是一语疲劳的。对于小学数学知识而言,也没必要深挖,更不讲究曲径通幽。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说,将教学过程演绎成纯粹的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展现,更是不合时宜的。我们追求的是,在急需信息化教学技术辅助的环节,应该积极主动地加以运用,比如情境创设,动态过程展示,白板讲演的操作,矛盾冲突形象画面的呈现等。而且,在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过程中,某一环节的信息化教学推进的目的、过程、效果都要单一性、直观性、针对性强。一般说来,一节课中,教学的重难点宜于采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以有效推进化解。
三、信息化教学技术推进主动有效课堂的反思几点
(一)、把握好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方向、程度、价值很重要。时下,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整合课堂的尝试很多,展示课,亮相课,比赛课,都极尽信息化技术水平展示之能事。然而,热度过后的冷思,我们发现,我们是否有顾此失彼、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甚至是不知轻重之虞呢?还是那句话,用智慧创造性使用信息化教学技术,目的就是为了辅助学科教学。
(二)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有效运用不单是对于老师有要求,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考虑,更在于对学情的把握,对学生认知心理、成长规律的尊重。所以,要从备课角度出发,从把握学生血清角度出发,正确地理解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推进整合问题,不能逢课便信息技术,不论学生年龄、不分学龄阶段地照搬他人课件,都是对信息化教学技术有效推进“主动有效”课堂的亵渎。
(三)能否有效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以促进主动有效课堂,对于老师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作为教学主导角色的老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习得新的教学辅助技术。同时,为了辅助信息化教学技术本身的运用,老师还得贴近学生认知心理,尊重他们的生活态度,童真的心,发现并欣赏学生的各种感知生活、学习的方式方法。比如,卡通人物形象,热门流行的话题,童真的俚语等等,这虽然不必是信息化教学技术本身,但却关乎能否有效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以促进“主动有效”课堂的生成。
四、总结
信息化教育理念、教育技术,从服务角度而言,是适应时代要求下的教育教学方式革新过程而来的。有效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不仅利于教学过程更生动、更逼真、更情感化地外显展开,更是基于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上的教学效益的提升。
当然了,信息化教学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型、服务性手段,其运用之适当否,有必要否,如何运用等问题,取决于师生双方对于知识教学的具体情境,不可作出某种硬性论定判断。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追求“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就要求老师善于先挖掘把握学情,做好教材分析。在学生最需要,知识情境最适合的课堂中,积极地、创新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则学生学习不仅主动激趣,更有其后继学习的创新意识。而对于老师而言,则因此非特粉笔、口舌之劳作减少,教学智慧、个性诸端也赖以进步见长
前一篇:数学思考评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