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任你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
画家郑学宏,一生经历了许多挫折,却依然未改初衷,终成正果。一个人要获得事业的成功,信念与毅力是不可或缺的两大支柱。正是这些,实现了郑学宏的梦想。
个人简介
郑学宏,江西赣州人,1942年生,江西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江西实力派画家。郑学宏长期从事写意山水画的研究与创作,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得到傅周海先生亲授后,以陆俨少大师的笔墨语言为津渡,努力探索中国传统写意山水画的玄奥,结合自己对禅宗空灵境界的理解,创作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禅意山水画作品。郑学宏作品和传略入编《中国美术全集》、《中国收藏》等。http://s3/middle/6d39d65dxbc97783eae32&690
书画结缘
众生和谐
——国画家郑学宏访谈录
记者赖华明 见习记者单标清
“我把绘画当成生命最重要的一部分”
记者:您出生于一个手工业家庭,但是对绘画却有与生俱来的热爱,那么您是怎样走上绘画这条道路的?
郑:我出生于手工业家庭,我从小就喜欢东涂西抹,连家中的墙都画了壁画,5岁就拿起了画笔,小学时就能够画连环画了。小学、初中、高中除了学习之外,我一直坚持画画。虽然那时的画还略显生硬、稚气,但是在当地却也颇有画名。也许就是因为这个画名牵绊了我,高三时,县长不让我参加高考,怕我考到外地去从而造成本地人才的流失。为了弥补我,县长给我安排了个不错的工作,那就是继承县剧团画布景的老师傅的岗位。但是我不想成为一个“画匠”,一辈子呆在剧团画布景,我有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画家是我梦寐以求的。我再三要求领导给我调换工作,县长考虑到我的感受,最后把我调到了卫生部门搞宣传工作。在这段时间我认识了傅周海先生,并且拜他为师。然而,在行政单位工作,大把的时间都消耗在了那些琐碎的行政事务上。1985年,我终于下定决心,做回自己想做的事,不在把生命浪费在那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上。1986年我调到了赣南画院,同年又调到了江西省文艺学校赣南分校从事书画教学工作。在任教期间,我有大量的时间练习画画,不仅理论知识丰富了,画技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画画的基础也就是在这时奠定的。虽然我不是科班出身,没有到过专业的高等院校进修,这也是我一生遗憾的事,但是与绘画结缘,把绘画当成自己的生命有机组成部分,并且为之追求一生,是我不变的理想。http://s8/middle/6d39d65dxbc977ea9b817&690
记者:虽然您从小就有一定的绘画天赋,但是您绘画的道路并不平坦,几经曲折,那么这段经历对您以后的绘画创作有什么影响?
郑:虽然走上绘画的道路几经曲折,大部分的青春都消耗在了我所不喜欢从事的职业上,几次丧失了去美术专业的高等院校深造的机会,但是曲折的经历也是人生一笔珍贵的财富。艺术源于生活,没有生活原形或者现象就没有艺术创作的源泉和灵感,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对于绘画来说也是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也让我明白了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这对于绘画也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恩师为我的绘画创作指明了道路”
记者:60年代末,您遇到了您的恩师傅周海先生,这对于您的绘画创作有一个什么样的影响和推动?
郑:遇到傅周海先生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1968年在江西省的书画展览会上,我遇到了仅比我大4岁的傅周海,我们相谈甚欢并且互相引为知交。那时,傅周海先生的书法和绘画功底都已经很是深厚了,后来我拜他为师,但是我们不仅仅是师徒关系,更是像兄弟一般的交往,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处于人生的低谷,对于自己的绘画前途一片迷茫,看不到人生的方向。是恩师的教导让我豁然开朗,恩师为我的绘画创作指明了道路,让我重新燃起了对绘画的信心。他是我绘画的老师,但是他又不仅仅教我绘画,在教我绘画之前他首先教我做人,教我做人要诚信、厚道、乐于助人,要敢于讲真话。其次,他教我写字,画画的不写字是如今绘画界的一个通病。书画自古就是相通的,“画到写是极致,写到画是上品”。最后,他才教我绘画,他让我画国画要先学传统,只有把传统的基础打深了,扎实了,再从传统跳出来,走出自己的风格。“打十口浅井不如打好一口深井”,这些都是他教我做人、绘画的道理。能找到一个好的,传承自己的师傅是很不容易的,我深深地感恩于自己能遇到一个亦师亦友的好师傅,感恩于傅周海先生。没有他,也许我一辈子都消磨在了那些琐碎的行政事务上;没有他,我一辈子都不能成为一个画家。
“人生的追求不是钱而是信念”
记者:2008年,您开办了自己的国际艺术工作室,国画作品也常被国际友人收藏,对于现在的艺术市场您有何看法?
郑:做人不能只看到名和利,人生的追求不是钱而是信念。自从退休以后,我才能够真正的静下心来来从事绘画艺术创作,因为没有名利的束缚,没有了琐事缠身,更能画好每一幅画。绘画创作不能刻意的去附和市场,附和买家。艺术是纯洁的,艺术是无价的。当然,艺术创作也不能脱离市场,毕竟艺术家也是需要生存的,他们也需要经费去各地采风,举办画展。对于企业来说刻意先有市场,后有产品;但是对于一个画家来说,你的先有作品,后有市场。作品永远是第一位的,一切用作品说话。
记者:您的绘画作品有什么独特的艺术风格?
郑:国画要扎根于传统却又有别于传统。把传统与当代艺术结合起来,以自然为师,师法造化,注重自然的和谐美。有人评价我的画:笔墨凝重浑厚,质朴古拙,以书法笔意直追厚重朴实的山乡气息,从山水画作品中体现自然和谐,宁静与朴实的雄壮美,特别是罗汉,高士用笔简炼,质朴高古,既有传统文人画的书卷气,又有现代艺术单纯强烈以及大开大合的形式张力,在意法中求得法度的超越。我注重的就是“厚、重、拙”。“厚”者,是谓不单薄也;“重”者,是谓不轻飘也;“拙”者,是谓内秀也。国画中,不管是人物画还是山水画,在笔墨、构图、和章法上都要大气,要充满阳刚之气,然后再与自然的和谐美结合起来就是幅优秀的国画。
“绘画是我一生的事业”
记者:已步入花甲的您,对于绘画又有了新的看法,认为“道”才是绘画的精髓,那么您能跟我们解释下这个“道”吗?而且,现在您强调最多的是以“心”养“画”,那么“心”是做人的境界还是更高层次的艺术追求?
郑: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这就是“道”,这就是禅宗的最高境界。我认为搞艺术创作良好的心态是最重要的。如今的社会物欲横流,人们都很浮躁,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家,一个画家,要能够静下心来。我也是从退休之后,才能够真正比较专一、安心地从事梦寐以求大半生的绘画生涯。我把这个时间当做自己生命的刚刚开始。“放下亦放下,何须来牵挂”,只有解脱了束缚,在空灵的状态下,才能做出好的作品。“空”是心灵的净化,是灵魂的升华。“梦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鸟烟没,秋水连天”(正觉禅师偈),在明净、高洁的山川世界中,处处是静,处处是空。于是,我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换成了深山修炼的隐士,换成了月下吹箫的高人。画中的景物,已不是尘俗中的土石草树,而是内心深处的秀水灵山。
记者:在绘画的道路上,您今后有什么打算和规划?
郑:自从与绘画结缘,绘画就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没有什么东西比它更重要了。今年12月份,在东莞举办的一次书画展,将有我的27幅作品展出,获得了一定的成功。远的来说就是要一直画下去。总之绘画是我一生的事业,生命不息,绘画不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