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循环自杀》这次是讲日本的三观了吧。。。

(2013-02-19 00:33:53)
分类: 恐怖电影

转的,我自己可懒得想这么多!

http://s9/mw690/6d395224gd60275b2e518&690

http://s13/mw690/6d395224gd602760b26dc&690

http://s3/mw690/6d395224gd60275dbeea2&690

http://s9/mw690/6d395224gd602764be2d8&690

http://s13/mw690/6d395224gd6027670226c&690

  电影的第一场景选择了新宿地铁站,导演在这里运用了大量写实手法对站台上的人群,主要是对学生的面貌举止进行了生动真实的刻画。我们从影片中可以看到,学生们欢声笑语,成人们麻木劳累。但是,如果仔细观察那些学生迷茫困惑的双瞳,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出导演的意图——他所想展现出来的,是青少年快乐天真外表下的精神漫无目的的游走,是对前途的迷茫,对周围成人世界的痛苦和压抑的恐惧。涉及到文化和族群心理了……岛国人的焦虑和孤独感,我看到的最恐怖的电影和漫画都是出自这个民族的,平时最压抑,最后也最放肆。
  还有就是如果一种文化极力渲染死亡的艺术(剖腹自杀等)如樱花坠落,又如死后便为神,生前的种种都不被人计较(像是为靖国神厕的罪犯辩解),不过日本人潜意识中或许就有这种文化心理。"死亡是美的,死亡就是解脱或者脱俗"这种理论就潜移默化成为这个族群DNA,集体无意识嘛。就像中国人潜意识中活着就要出人头地,要做人上人——所以我们对权利和金钱无限崇拜。
  日本民族的性格之一就是不在别人的面前显露出自己的软弱,希望能表现自己的坚强,如果他们一旦自己遇到了麻烦事基本上都自己扛着,而不是找人透露或者寻求帮助。全东京的心理咨询师在人口中的比率甚至比北京还要低。这是民族文化使然。
  《循环自杀》最后以活出你自己作为片尾曲,其也是大有目的的。
  日本的自杀率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本片在给你恐怖的景象同时,也在告戒一些企图自杀的人,要活出自己。不要轻易舍弃自己。
  撇开结尾和情节不谈,这个时代,人的迷茫和孤独无法宣泄,对自身的怀疑和拷问永无停息,痛苦不堪。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虽然不能控制和选择自己生命的开始,但是却可以控制和选择自己生命的结束。或许这也是一种解脱罢。就这个层面来说,那些“诗人之死”和“哲人之死”就具有了形而上的意义,是我可以理解的自杀类别。而片子中那种所谓响应偶像号召,舍身赴死得人们,在现实中有可能存在,但我不得不表示我的bs。他们只是这个物化时代特有得没有思想和灵魂的傀儡,亦不配拥有“人”这一称呼。

  片中的蝴蝶纹身,我认为,意味着隐藏在美丽翅膀下的人性内心的秘密,是一种可憎的、厌恶的内心自闭,使人与人之间隔离开来,犹如蝴蝶幼虫作茧一般。而将其充当人皮链接的标志性图案,正如茧中的幼虫欲变成美丽蝴蝶的破茧而出的动作,是一种赞美,是一种歌颂。而用线将一片片不同人的皮缝接起来的人皮卷,正是对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虚伪的功利的关系的强烈讽刺,甚至认为,只有用物体实实在在的形成纯粹的人际关连,人类社会才能继续存在,而这种存在也无非是人皮般的形式关连,终究没有触及到灵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