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特级教师教学实录
(2018-10-05 22:03:26)分类: 必修5专题 |
一、教学设想:
在日常作文训练中,我们发现学生经常是“言不由衷”,不能“我手写我心”,甚至是一个动词、一句话传递出来的意思与想要表达的意思截然相反。因此,教好学好这篇文章,对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自觉注意炼词炼句,恰当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了解汉语独特的神韵和深厚的意蕴,并在阅读中养成自觉品评和挖掘文章内蕴的良好习惯,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方法上,我拟定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大胆去探究。我首先以学生熟悉的一个经典动画导入,生动形象地让学生了解咬文嚼字的危害;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进行粗读,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咬文嚼字的;然后,让学生对课文重点段落进行咬文嚼字,老师举出身边或已经学过的课文中熟悉的例子,进行佐证;最后,布置一道与课文相关联的随堂小测试,自己动手写出一段文字,自我感知,自我鉴赏,拓展学生思维。
二、课型
阅读赏析课。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体会“推敲”因句式、字数等不同而带来的情感不同。
分析探究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自主探究,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了解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文章的能力,总结课文的实例,分析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体味文中所举例子,体会“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精神,体会汉语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
重难点
重点: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 揣摩体味文中所举例子体会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文艺评论的兴趣,利用所学知识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诗文鉴赏。
四、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2【讲授】积累~整合
1.明题目。
2.知含义。
3.梳内容。
活动3【讲授】思考~总结
活动4【活动】应用~拓展
题目:刘老师(……)进了教室,(……)了王刚一眼说:“(……)。”
示例:刘老师
鲁威评论
优点:
讲得太好了,学习
缺点:
瑕不掩瑜
冷晓栓评论
优点:
讲的太好了
缺点:
怎么那么好
周娟评论
优点:
内容简介,流程清晰,能够真正的使学生学有所得,做到“一课一得”,很好!
缺点:
语言应更简洁,鼓励应更多样化
杨军评论
优点:
该课教学设计合理,活动安排得当。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主动学的有机结合。举例源于教材和学生熟知的生活实际,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知识点落实灵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掌握了比较枯燥的知识。
缺点:
1.提问针对性还有待加强。 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点评还要更加明晰、精准。
王启冲评论
优点:
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式新颖,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标的互动合作、共同探究的理念。
缺点:
活动可以再适当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