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彩葉粗肋草

标签:
粗肋草观叶植物杂谈 |
分类: 观叶植物 |
彩葉粗肋草
学名:Aglaonema
科属:天南星科(Araceae)粗肋草Aglaonema屬
原產地:亞洲東南部的印度、泰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印尼等地。近年来泰国培育了很多新奇品种。
“苏门达腊之傲”(Aglaonema “Pride of Sumatra” )或其杂交品种。
拍摄地点:新加坡圣陶沙、植物园
粗肋草為全球常見的室內觀賞植物,屬名Aglaonema為aglaos(輝耀)與nema(系)組合而成,有其雄蕊富光澤之意,英文亦以aglaonema為名,中名粗肋草則以其葉脈中肋明顯粗大而得名。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粗肋草之原生種約50種,另有許多雜交種與栽培種,主要為盆栽觀賞或者切葉生產植物。
植株高度20-150公分。葉互生,披針形至狹卵形,葉長10-45公分,葉寬4-16公分。花小不明顯,花序為佛焰花序,佛焰苞白色或綠白色,果實為漿果,成熟時會變為紅色。
粗肋草的汁液具有毒性,碰觸到汁液時,會導致皮膚發炎,不小心吃到時,會造成嘴巴、嘴唇、喉嚨及舌頭發炎。
另外根據美國太空總署的研究發現,粗肋草對於淨化室內空氣懸浮粒子有顯著的效果,可推廣為淨化空氣的室內觀賞植物;而其葉片具有多樣色彩及條紋變化,美國佛羅里達州的觀葉植物生產業者也將粗肋草作為一種可炒作的高經濟栽培作物,並列名為美國最有潛力三大觀葉植物之一。
新奇品种可炒成天价
泰國是粗肋草的大本營,有如於台灣當年國蘭的炒作風潮,由於新品種的單價極高,許多人投入育種的工作,孕育了許多新奇的品種。
開發新品種,除了探尋原生新種外,以人工授粉進行雜交育種為主要的途徑。
原產印尼蘇門答蠟的圓葉粗肋草 Aglaonema rotundum有厚實且寬圓的葉片,葉色深綠到墨綠色,甚至會到有顏色深到發黑的感覺。重點是她大部分個體具有紅色的葉脈與葉背,就是這個特徵所具有的遺傳基因,讓她與其他粗肋草品種雜交,如竹芋葉粗肋草 Aglaonema marantifolium,便能產生出紅色斑紋、葉柄的品種。再經過反覆雜交,育出紅、黃、白斑紋交錯的品種,甚至是葉片全紅的品種。
這些彩葉與紅葉的粗肋草,大概於1990年代由泰國的育種家 Sithiporn Donavanik 等人開始進行雜交育種。在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育種、栽培非常興盛,甚至成為投資炒作的標的。比賽的品種,栽培品質與美麗葉色確實讓人嘆為觀止,價格高昂。曼谷郵報 Bangkok Post 的報導說,1999年泰國育種家培育出全紅葉片的粗肋草,當時以50萬泰銖的價格賣給了馬來西亞的華裔收藏家,真的非常瘋狂。(资料来自“爱花人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