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朝花夕拾30:莫扎特的《小夜曲》感想

(2013-11-09 12:01:00)
标签:

文化

莫扎特的《小夜曲》感想

 

http://s13/mw690/001ZZLejgy6E591VGyg5c&690
              莫扎特雕塑
    听莫扎特的《小夜曲》,都比较熟悉,也很亲切。他是一位不世出之天才,只能说是上帝送给人类的礼物,因为上帝有意要送给人类一个缤纷的音响世界,“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光;上帝说,要有音乐,于是便有莫扎特。”

从这些乐曲里,听到的是秩序与安宁,透露的是人类欢快、轻松的感情,这些都是很明朗的感情。没有对感官的刺激追求,也没有躁动不安或阴郁低沉的情绪,也没有阴谋诡计,也没有世纪末那种颓废恐惧。你听到只是一个健康、纯净的Rede(德语,“话语”),光明正大,天真无垢。一个有菩提树的和平的乡村,一个公平热闹的集市,一个有月亮星星的宁静的夜,到处透着吉祥、和平与宁静。创造对莫扎特来说,应该是一种成长,一种自然的呼吸,不存在任何紧张、局促、痉挛和不安。一切的艺术创造的最好状态应该如此,不应该出自一种心理防卫。

http://s13/mw690/001ZZLejgy6E59VdFve7c&690
    莫扎特《魔笛》主题变奏

一个欲求不满的家长,很容易把自己未遂之志转移为对儿孙的要求,以补偿自己的遗憾。在这种情况下,那孩子的学习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出自心理防卫的活动。必然把家长的焦躁不安卷了进来,于是本来是自我实现的自然行为,变成了一个烦恼的种子。

有人评论莫扎特是平静的镜子,他只是很自然的反应刻在心版上的种种音响光影,一丝都不勉强。他从周围学习吸收一切,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以致除了晚年的一些代表作之外,把他的作品跟同时代作品相比,很难区分。他是时代的产物。他的心态的健康,如同反应云彩的池塘,没有焦躁的水面晃动;能够平静的表现。自然的表现,不是近代人的那种努力表现,甚至表演。福岛章说,“莫扎特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是彻底的透明无色的三棱镜。因此他的作品脱离人类常有的创意啊、自我表现啊、和自我显示啊、那种心胸狭隘的‘游戏’,他是纯粹的、清洁的、自然的。”用我的话说,就是脱离自我防卫心理的。许多人的创作活动都并非自然,而是出自一种努力,一种勉强。

http://s2/mw690/001ZZLejgy6E5a3eYM151&690
   莫扎特在萨尔茨堡出生地

 

在这儿,我给天才下的定义是:一个能够自然表现自己能力的人是天才。人心原来是吸收、摄取、融合与表现的,可是后天的修养,如果出自防卫心理作用,就会破坏原来的自然功能。人们容易把自然活动产生的一切成果目为“神奇”,把“天才”视为一种非常之人,这些是错误的。

http://s8/mw690/001ZZLejgy6E5awB9Azd7&690
             少年莫扎特全家

莫扎特(1756-1791)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

时期的萨尔兹堡出生,去世才35岁。

 

人为的、心理防卫的因素越少,人的能力就越能表现出来。CR•罗杰斯对于健康人格下的定义是:一个完全机能化的人格。“机能化”,他认为,一个人天生具有成长和“实现”的机能,但由于后天的教育,通过一些“奖与罚”的活动,妨碍了孩子的天生的机能。比如,有的孩子为了保持父母对自己的“爱”,不惜牺牲自己的“主体活动”以迎合父母,于是对于现实不能做“自然的机能反应”,首先考虑到的是父母的反应。因为父母的“爱”与“照顾”毕竟是孩子赖以在这个世界生存的必要条件。但是,正如罗杰斯的警句:

“凡是一个必须按照价值条件活动的人,他的行为有所限制,同时必定会对现实作扭曲。”

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正常机能必定丧失无疑。因为凡当他想有所活动的时候,第一要考虑的就是“价值”,简单的说,母亲会高兴吗?是否会惹她生气?当他想做却又不敢做时,他便会不安,便会用防卫心理。而相反,一个人如果在无条件好意中成长起来的人,他就自己是自己人格的主人,面临什么的时候,不必顾虑“价值问题”,只要自己确定就可以了。因此也无须动用防卫机制。自己同现实认知之间没有不一致的现象,对现实自然无须扭曲了。

莫扎特绝对是个“机能”没遭到破坏的人,因此,在他那里的一切都是自然的,如涓涓溪流,缓缓流出。没有一丝勉强。

当代人相反,“不想成为将军的,算不了好兵”、“人生难得几回搏”等等口号,反映了人们的焦躁。莫扎特没有非要称为第一流音乐家的意思,他只是自然的作曲,并不介意自己的名分。当代人是出于防卫机制而奋斗,那样其实很痛苦,连创造本身也很不快。对莫扎特而言,名声只是他自我实现(作曲)过程中副产品。重要的是创造——“作曲”,本身产生的快乐。当代人往往相反,只是为了追求名声而去学艺术。

我一边欣赏着莫扎特的《小步舞曲》、《土耳其回旋曲》等,一边写下上面的话。心里很开心。莫扎特的音乐给了我一个很奢侈的享受,整个下午,我恍入梦境。“素心人”,莫扎特绝对是个素心人。他绝对靠得住,不会戏耍你。他是个非常诚实的人,他吸取了前人的营养,他并不掩饰,自然的反映在他的作品里。——人格的光辉也来自一种自然与朴素。

http://s5/mw690/001ZZLejgy6E5b2m1Qo04&690
   罗杰斯(1902-1987)

美国咨询心理学家

罗杰斯的人格学说,舒尔茨概括成几点,其中就“创造性”一点,我觉得很有道理,把它翻译在下面:

“完全发挥机能的人都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向一切经验都持开放的态度(莫扎特就是如此——强案),信赖自己作为有机体的机能,对自己的决断和行动具有柔软性,在他们存在的全领域,创造的作品中实现自我,在创造生活中体现自我表现。他们的行为都是自发的,他们被卷进人生丰富的刺激中,他们做出反应,并在这种反应中变化,成长和发展。

创造性强的、自发的人,没必要强调被动的适应社会、文化的制约。他们的行为不是出于防卫机制,因此,他们并不关心自己的行动要获得他人的同意。但是,如果‘协调’对满足自己欲望有用,能够使自己得到完美的发展,那么他们也能适应某种特殊要求,事实上,他们常常这样做,并不困难。

防卫的人缺乏自由的感情,闭不接纳许多的经验,由于在事先预定的指针内生活,创造也不是自发的。这样的人的指向是向往一种完全能够预测的安全生活;与其追求新挑战、刺激和兴奋,还不如把紧张保持在最小限度。这种顽固的生活样式无法提供培养创造性丰富的土壤。” (舒尔茨:《健康的人格》,东京,第5859页)

罗杰斯的治疗重点在于:把人格的防卫性部分消除,变成一个开放的、可以自由体验的、自发的姿态。(这就是古人说的“心情中人”,别人说我如此是鄙夷的意思,意思我不适应社会,自顾自。显然误解了我,凡是了不起的人都是“心情中人”,曹雪芹、郁达夫等等,无不如此。唯有心情中人具备创造性。——强案)

对经验开放,对人生的每一个瞬间都能活得有意思,并且能够细细品味,怀着一种柔软性对人生的每一个侧面都没有恐惧心理。明朗的,深深觉得自己的自由,对自己能力保持信心,于是在构筑自己人生之际,感到自己的力量,大有希望。

 http://s14/small/001ZZLejgy6E5cMZ3ml4d&690       http://s5/small/001ZZLejgy6E5cOkqjO74&690
      莫扎特《小夜曲》        莫扎特第十《小夜曲》  

                     
     http://s13/bmiddle/001ZZLejgy6E5cSmnGk0c&690    http://s11/small/001ZZLejgy6E5cQu8P08a&690
  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大演出    《土耳其进行曲》

享受每一瞬间的快活,是创造者的特权。我相信,莫扎特在构思、创作每一部曲子、每一个音阶时都应该是快活的。因为,他是自发、自然的创造,没有防卫心理。不是补偿、攻击,而是健康的心态,这点必须要区分。

2000728日星期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