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六甲海峡的海水流向

(2012-04-03 22:18:13)
标签:

杂谈

 
马六甲海峡的海水流向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综试题(Ⅳ)
我国沿海某省一个课外小组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16:40。据此回答4~6题。
4.该地的经度约为                                (   
        A.120°E        B.125°E        C.115°E        D.110°E
5.该日可能在                                (   
        A.11月        B.9月        C.7月        D.5月
6.该月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南海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印度洋
B.印度洋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南海
        C.拉普拉塔河进入枯水期
D.印度河进入丰水期
某某教育研究所
4.B(由日出日落时间求出昼长为10小时,则该地日出地方时为(12- =7)7点日出,当7点时,北京时间为6:00,则该地120°E以东比北京时间早20分钟,每4分钟1°,共5°,则该地的经度为125°E,故选B。)
5.A(由昼长10小时,得出该地昼长夜短,故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只有11月份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故选A。)
6.A(11月份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南半球的东南信风使海水由马六甲海峡流向印度洋。)
某知名出版社《2004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题全解 》
考查点:时间、季节和洋流、河流径流的变化。
思维切入:日出、日落时间。
解析:根据该地日出和日落时间可知当地的昼长(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为10小时,则可知该地日出的地方时为7时(12-5),比北京时间早了20分钟,相差5个经度。北半球昼短夜长,故北半球为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可能为11月,此季节东南亚及南亚的热带季风区盛行东北季风,北印度洋洋流向西流呈逆时针流动,我国南海海水流入印度洋。
某知名出版社《十年高考分类解析与应试策略》
答案:B
解析:依题干所给日出、日落时间,可推断该地当日白昼时间为10小时,即日出推迟1个小时(较当地的地方时)、日落提早1个小时(较当地的地方时),所以,该地日出的地方时为7:00,日落的地方时为17:00,再对照题干中提供的该地与“北京时间”之差异,可推出该地较“北京时间”(120oE)早20分钟,即经度较120oE大5o—125oE。
5、答案:A
解析:该日、该地昼短夜长,所以,太阳应该直射在南半球,月份包括10、11、12、1、2五个月,3月和9月处于交界处。只有A项最接近。
6、答案:A
解析:该月北半球进入冬半年,南亚、东南亚、我国的南海地区盛行东北风,北印度洋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A项正确;印度河位于南亚地区,此时,南亚地区盛行东北风,气候干旱,河流进入枯水期;拉普拉塔河位于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此时正是夏季,降水多,河流进入汛期。
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地  理(广西卷)
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读图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3—15题。
13.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                        (   
        A.夏季        B.春末        C.冬季        D.初秋
14.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15.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要                        (   
        A.半年        B.一年半        C.二年半        D.三年半
某某教育研究所
13.C(甲地位于东亚地区,冬季吹偏北风,选择冬季出发可顺着洋流走。)
14.C(从乙地到丙地必须分为两段,从乙地到赤道选择北半球的夏季,此时乙地到赤道吹东南信风,船只可顺洋流走,越过赤道后应选择北半球的冬季,此时吹东北季风,可顺风顺水。)
15.B(本题要求回答的是完成整个航程的时间,据题意应为一年半左右。)
某知名出版社《2004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题全解 》
13.考查点:东南亚和南亚的冬季风风向。
思维切入:最佳出发季节应选在东北季风盛行之时。
解析:船队经过的东南亚和南亚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船队去时由东北向西南航行,利用风力应选在冬季。
答案:C
点评:明朝郑和下西洋冬去夏回,利用了印度洋北部的季风和季风洋流。
14.考查点: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季风现象。
思维切入:从乙地经丙地到丁地贸易,最好全程顺风。
解析: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赤道低压带移至赤道以南,北半球的东北季风和东北信风越过赤道以南,北半球的东北季风和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从乙到丙逆风航行。而北半球夏季出发时,乙地盛行东南信风,从乙到丙顺风航行。但到达丙地时,印度洋北部盛行西南季风,应等到下一个风季即东北季风吹起时再从丙地到丁地。
答案:C
点评:考生应具备知识迁移能力。课本上着力强调的是印度洋北部西南季风的成因,对南半球同样原理形成的西北季风没有解释。因此做题时应善于联想、科学推理。
15.考查点:地理推理能力。
思维切入:结合材料回顾整个航程。
解析:冬季从甲到乙,第二年夏季从乙到丙等到冬季从丙到丁,一年过去了。从丁返回甲时则是借助西南季风,又一个夏天来临,总共至少需一年半(冬夏均指北半球)。
答案:B
点评:该题图文信息丰富,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紧密联系历史知识。试题面貌新,考查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某知名出版社《十年高考分类解析与应试策略》
第12题,考查考生对天文时事的了解,具有较强的新闻性。
13~15,答案:C     B
解析:本题组的设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立意在于考查考生对季风和洋流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可以把船队航行路线画成一简图:
       冬    夏    冬   
甲 → 乙 → 丙 → 丁→甲
                        
然后逐个分析航行期间的风向:甲→乙航行时应选冬季,此时盛行偏北风;乙→丙航行时应选夏季,此时南半球受澳大利亚大陆影响盛行东南季风,丙→丁航行时应选冬季,此时北印度洋海水向西流;丁→甲返航时应在夏季,此季节北印度洋流向东流,商船顺水而行,而且船在太平洋顺风(偏南风)而行。最后把季节标在图中箭头上,很容易看出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
我在电脑前忙了一夜,也没找到确凿的答案,只想这可能属于美国国防部研究的内容。谁知: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综试题(Ⅰ)
2.一艘油轮从波斯湾驶往我国沿海。6月下旬经马尔代夫附近海域、马六甲海峡到新加坡,该油轮
  A.先顺水航行,后逆水航行   B.桅杆的日影始终出现在南侧
  C.可以不经过吉隆坡西南海域    D.航行期间,雨少晴多
答案为B。    A如何解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