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模仿教学模式
(2013-04-21 19:45:13)
标签:
示范-模仿教学模式 |
分类: 教学系统设计 |
一、基本概念
示范-模仿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把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效地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多以示范技能为目的的教学。
费茨和波斯提出了一个复杂的行为技能的获得,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认知阶段,即学会行为技能的要求;
联系阶段,通过学习使部分技能由不够精确到逐步精确,单个的下属技能逐步结合成总结技能;
自主阶段,行为技能的程序步骤已不再需要通过思考完成。
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行为技能,如读、写、算、唱、跳及各种运动和操作技能; 在学龄初期或社会化早期,通过示范模仿,使学生掌握社会的道德习惯和行为模式。
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
1.定向阶段:教师在这个阶段要完成两项基本任务:一是向学生说明要掌握的行为技能,解释技能操作的规则、要领、程序等;二是对学生做形体演示,也就是示范。
2.参与性练习阶段:教师示范以后,便由学生进行模仿。
3.自主练习阶段:上一阶段学生会做了,但还不成熟,还需要边想边做。这一阶段的任务是通过自主独立练习,由会到熟。
4.迁移阶段:这时动作达到高级阶段,可以在新的情境中灵活运用。
实现条件是指能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手段等等。
示范模仿的实际手段可以简化为: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来达到教学目标。
示范—模仿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所学的知识。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手脑并用,行为质量可以及时得到反馈,效果较好,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注意观察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相互帮助、遵守纪律、加强自主性等品质和观念。
二、理论基础
三、教学目标
四、操作程序
五、实现条件
六、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