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优质课评选评课总结

(2010-11-15 11:56:19)
标签:

教育语文教学

教育

分类: 计划反思总结论文

章丘六中青年教师优质课评课

语文组 刘峰

今年10月至11月,我有幸参与了我校组织的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暨党员示范课活动,在细细聆听观摩了参评老师精心准备一节节精彩的展示课后(除付春燕老师的课因实在调不开课未听外,其他课无一错过),我心潮起伏,由衷地感觉到:随着新六中的崛起,我校一大批教坛精英也已纷纷抢占新的制高点,在各自的教学专业领域各领风骚。

各位青年教师暨党员同志在这次活动中值得称道的共同优点是: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策略符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巧借辅助媒体,注重情境创设,师生互动,教有所成,学有所得。现择几例简评:

靖飞飞和张惜焴作为刚刚踏上教坛三个月的教师,所表现出的对工作的热情投入、敬业执着的认真劲,令人由衷的赞叹。靖飞飞口语流畅,教态亲切,学生英语表述规范准确,看得出平常课堂训练有素;张惜焴声音甜美,亲切自然,《春》一课的设计精巧,注重文本研读,注重个性解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教学路子正确。以上的提及,对于一位刚刚开始教学生涯且如此年轻的教师来说,是极其难得的。

政治课在我的印象中是枯燥乏味的,但曹颖颖、赵永超和张书丽老师的课堂却改变了我的这一看法:这三位教师巧借多媒体,将很多抽象的概念如“依法治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转换成生动的视频和图片,视听并举,趣化了教学氛围,收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赵永超老师作为一名刚走上教坛满一年的教师,上课从容不迫,教学注重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娓娓道来,深入浅出,所执教的《一念之差》一课,教学效果凸显; 张书丽老师执教的《人民当家作主》一课,教学切入点巧妙,板块明显,层次清楚,步步为营,有高山悬瀑、水到渠成之效,令人不由得击节称赞。

执教历史课的翟家娟和蒋清华两位年轻教师,课堂富有激情,语调高昂阳刚,教学魄力大有巾帼不让须眉之概,两位教师凭借自身功底,妙用多媒体,使听课者有穿越历史、身历其境一般,仿佛置身于“五四爱国运动”和“经济大危机” 的狂潮之中,收到了极其有效的教学效果。

地理组殷春华和石明慧两位老师,他们的课堂彰显着地理组的优秀。殷春华老师课堂教学,尤其注重联系生活,讲练结合,学以致用,《多变的天气》一课教学效果显著;年轻的石明慧,课堂教学老到大气,一次次的课堂锤炼,使他的课堂教学卓尔不群,出类拔萃的自身素质,让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又一颗教坛新星将在我校升起!

刘峥老师的英语课《unit6》也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精心,教学环节紧凑,屏幕上一张张生动的图片,课堂上纷纷上举的小手,如此扣人心弦人的课堂,令听课教师也不由得热血沸腾起来,恨不得也举手回答一次老师的问题,再过一把学生瘾。

提及高凯和李靖老师的音乐课,我耳边即刻回荡起《当兵的人》、《溜冰圆舞曲》那优美的旋律,虽然农村学生音乐素养普遍欠缺,但他们学起来却没有生硬勉强的感觉,我想这归功于两位年轻的女老师善于寓教于乐、匠心独运的课堂教学设计。置身于课堂,与学生共同欣赏着典雅高贵的《溜冰圆舞曲》,我真替他们由衷的高兴,04年我来到六中时,垄断课堂的几乎全是文化课,课堂上没有歌声和色彩,像音乐美术这种提高素养的课程,对我们这里学生来说,还如海市蜃楼般的缥缈;而现在,我们的学生竟也可以和城区的学生一样,会打节拍,会识简谱,会欣赏高雅音乐……我们在感谢各级领导给我们提供了如此优越的教学环境的同时,更感谢两位可爱的音乐老师,你们的敬业和热情,使崭新靓丽的六中校园更加五彩缤纷。

语文组这次登台献课者甚众:德高望重的资深教师杨克海老师,采用比较阅读法,《春》一课的教学,开拓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杨老师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整堂课语文味道浓郁;邢介潮主任一节传统文化课《老子》,将深奥的“有无相克,难易相成》阐释得浅显易懂,邢主任作为领导,在繁忙的工作中还身先士卒,为我们展示了如此精彩的一课,更令人敬佩;谢淑娟、宁伟、田春燕是我们语文组的青年才俊,三位年轻女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做到了虚心善于学习,潜心钻研业务,她们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很快。谢淑娟执教的的《望岳》《春望》,大气厚重,显示了不俗的实力;宁伟的《石壕吏》,板书设计尤其令人称道;田春燕的《杨修之死》,教学板块层递,环环相扣,读写结合,堪称优质课。

在对这次听课活动作深情回望之后,我在想,我们六中教师正在以自身的实力和魅力诠释着“新六中,新形象,新起点”的内涵,作为六中人,我们由衷的希望我校的教学工作更大跨步的踏上更高的台阶,使我们六中真正成为章丘市的初中窗口示范学校,所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想与各位同仁在以下方面共勉:

扩校以来,我们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多媒体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老师们通过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形象地表达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一点是任何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无可厚非。但过犹不及,优质课评选中,有的教师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遗忘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优秀成分,所以,多媒体的使用要有必要的“度”,当用处可用,不必要处千万不能牵强附会,以免画蛇添足。以语文为例,紧扣文本,品析语言、把握思想、体味情感,才是语文课的正途,如果滥用多媒体,由原来的让学生看课本变成看屏幕,教师授课只是照“本”(屏幕)宣科,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就会导致教学过程中转移学生的兴奋点,远离教学,影响到教学效果,“人灌”演变成了“机灌”,就难以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因此,窃以为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语文),我们教师应关注过程,妙用课程资源,把握契机,适时呈现,使课堂效果自然生成,这样就会避免造成“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人尽其能,物才能尽其用,切实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

总之,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带来强有力的冲击。但这对我们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掌握这一工具,才能适应新六中时代的要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