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标签:
农业标准化标准化体系建立完善国际标准 |
在加入 WTO
后,我国的农业正面临着深层次结构战略调整的问题,
在我国实施农业标准化工作已经成为必然。本文首先讨论了在我国实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义所在,并对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提出建议。
由于长期以来在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没有受到重视,使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
市场上频频遭受“技术壁垒”的阻挡,随着国内外市场上消费者对于农产品从追求低价转变为追求健康与质量,就要求我国必须遵循国际农业标准化,不断建立与完善我国农产品的标准化体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
我国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意义
1.1 实施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需要
1.2
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加快农业科技
1.3
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农业产业化的现实需要
2
建立和完善我国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议
2.1 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和市场的需要农业标准化的实施要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紧密联系起来,并且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要与农产品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相适应,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性作用,农业标准化工作要与政府的产业发展规划相一致,因此在制定标准时要考虑周全,将标准化工作合理规划,将工作重点放在当地农业的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上,做到重点突出,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步伐,要将农业标准化工作渗透到农业产业化的全过程中,以标准化来指导农业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针对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分布面积广、标准化不易实施的特点,应当组建农户——企业——市场的流通机制,其中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中最重要的一环,应根据市场情况建立企业的标准化体系,用以指导农户的生产实践,在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符合市场的要求。
2.2
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国际标准就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指定和颁布的标准、经
ISO 认定的其他国际组织指定的标准以及其他国际组织指定的,得到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标准,因此国际标准能满足大多数国际经济活动的要求。在国际市场上,除了国际标准外,一些发达国家作为农产品进口国也制定了本国的标准,在进口农产品时以本国标准作
为门坎,一旦不符合标准的要求就拒绝进口。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最早几年里,
由于不符合外国标准而被拒的案例非常常见,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较大的损失。因此,在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时,应当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的先进标准,并加大研究力度,使我国的标准化体系逐步与世界接轨,促进我国农业走向世界。
2.3
建立并完善农产品技术、质量等标准,健全质量认证体系首先,要完善农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农产品的技术标准贯穿了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是使农产品增产、保质的重要依据,实际工作中,在国家层面应当借鉴国际先进技术经验,并总结我国农业生产积累的经验,制定出通用性标准;而各地和各企业应当根据通用性标准的要求制定出适合本地、本企业的专用型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体现因地制宜的特点。其次,要加强质量监督体系建设。按照“择优选用、业务委托、合理布局、协调规范”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农产品质量监测机构,加大对质量检测机构人员和硬件设备的投入,不断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最后,不断健全质量认证体系。可以采用国际质量认证的通行做法,也可
通过借鉴和改进,建立有我国特殊的质量认证体系,不断改进农产品质量检查和认证的程序以及工作办法,提高质量认证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积极参与国际认证,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认证的水平,为农产品外贸创造积极条件。
结语
http://s3/mw690/001ZYfVwgy6PLwf5Klce2&690
http://s3/mw690/001ZYfVwzy75Qwo9Kf012&690
【资料来源:高祥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