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纠正和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持续改进的区别

(2010-10-27 19:27:55)
标签:

文化

前言:

纠正是针对现象,纠正措施是针对原因,两者都是已发生不合格;

预防措施是针对潜在的不合格;

持续改进是达成目标后在目标的基础上再提高.....

 

管理体系里边很重要的是控制不合格品,而对于不合格品控制有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纠正是指改正错误,是对已经发生的问题进行解决。
       纠正措施是消除发生不合格品的原因,虽然已经发生了错误,但要防止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预防措施则是还没有发生问题,但存在一些风险点,可能会发生问题,所以提前做好相关工作,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

 另一表达:忘羊补牢--纠正措施,未雨酬缪--预防措施
ISO9001-2008:纠正措施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一个不符合可能有若干个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就是要找出问题的原因,消除原因,防止再发生。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者趋势发生的原因而采取的措施。 
不同点:1)预防措施在没有发生不合格前提下(往往从数据分析得到这种预见和趋势);纠正措施在已发生不合格情况下; 2)纠正措施的作用是预防不合格再次发生,而预防措施的作用是预防不合格的发生!
 


       从纠正到预防措施,是管理的前移,是从被动管理走向主动管理。一般来说,预防措施的成本要比光纠正要大,但预防措施产生的效益往往会高于纠正,因为只要出现问题,人们的信任就会开始动摇,如果只是纠正,这种信任基础很可能就此倒塌,而重建信任基础的成本是相当惊人的,会远远高于当初建立信任的成本。
       而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往往是做救火队员,把这个火扑灭了就很庆幸完成了任务,而忘记了还有更多的火苗会冒出来,救火只是一个应急预案,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果常常去救火,不仅是搞得自己很累,也不能避免会烧伤了自己。
       一般英雄总是出现在救火的时候,因为在矛盾的聚焦点也是人们目光的关注点。不能否认救火英雄的勇敢,但我们经常会忘记那些顶住压力兢兢业业在平时做好消除消防隐患的人,他们所贡献的远比救火英雄要多的多,而我们往往很难接受平时的那些劝导,而很容易接受救火的表现。
       纠正强调消除这次不合格,不涉及原因。但是纠正措施是消除不合格的原因,目的是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发生!顺便提一下还有预防措施,预防措施也是消除原因的,不过是潜在原因,它的目的是防止不合格的首次发生!随便举个例子:例如你是一个制衣厂的出厂检验员,你在检查今天的出厂衣服时,发现有一件衣服的扣子没缝好,这时你拿起针把扣子缝好啦,那么你现在做的工作就是纠正,但是如果你现在就去找缝扣子的工人,教育他并且不允许他下次出现类似事故,那么你现在做的就是纠正措施!

 

以下提供一个程序文件【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控制,实现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范围

    适用于产品形成全过程出现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验证。

3.职责

    3.1办公室是纠正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

    3.2各部门负责检查本部门不合格原因及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保证其有效性。

    3.3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4.工作程序

    4.1纠正措施

    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

    4.1.1识别不合格

    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

    a.过程、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时;

    b.管理评审发现不合格时;

    c.顾客对产品质量投诉时;

    d.内审发现不合格时;

    e.出现重大环境污染或环境事故;

    f.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

    g.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4.1.2发现不合格原因

    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产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4.1.3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a.对某个部门的质量问题,由办公室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交责任部门负责改进。

    b.对涉及多个部门的质量问题,由办公室请示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公司有关部门召开质量问题专题分析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落实责任部门,由办公室根据专题会议的决定,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至责任部门处理、改进。

    4.2预防措施

    公司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2.1识别潜在不合格

    办公室要及时分析如下记录:

    a.供方供货、服务质量情况;公司对顾客满意程度调查情况;

    b.以往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

    c.纠正措施执行情况记录等;

    d.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

    通过以上记录分析,及时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过程、服务质量趋势及顾客的要求和期望,负责组织研究确定消除不合格原因应采取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应有效处理顾客报怨和产品不合格。

    4.2.2发现有潜在的不合格事实时,由办公室、生产技术部会同相关部门讨论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和确定责任部门,明确责任人和实施进度,予以实施并作好记录。

    4.3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控制

    4.3.1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措施实施的过程。

    4.3.2办公室负责对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实施控制,保证有效,并作好记录,由管理者代表负责验证。

    4.6对有效果的纠正/预防措施若涉及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更改,应经审批后纳入

质量体系文件。

    4.7对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完成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办公室应对此进行调查,查明未能完成的原因,向管理者代表报告,责任部门无正当理由,应追究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4.8对重要纠正、预防措施的相关记录及有关信息应提交下次管理评审输入资料之一。

5.相关文件

    5.1《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5.2《内部审核程序》

6.记录

    6.1《不合格原因分析报告》

    6.2《纠正和预防措施整改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