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K5独家评论
李安以技术方式的创新与变革寻求内容表现的挑战与突破,年迈而不忘纯粹的电影初心,掌声也好、质疑声亦罢,足以令人心生敬佩。
——文/影行人
在从小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到电影的转换中,李安导演选择了将关注重点放置在人物成长与心灵历练的描写上。影片记录了主人公在战时与演出中经历的一些关键事件和节点,利用插叙闪回的叙述方式将主人公置于战中与战后不同的经历境遇与内心矛盾中,通过对比来展现国人的战争观念与刻画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看似平淡的情节背后聚焦于人物复杂的心理世界,心路历程的波澜起伏比之故事情节上的高潮迭起实则有着更强大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原来战场特别危险,回到生活中,才觉得战场里更安全。”少年比利•林恩在战时的危险与恐惧中接受洗礼,高帧摄影下的子弹壳一颗颗清晰地散落在地,枪炮声、呼喊声震耳欲聋,把战争的残酷性血淋淋地展现给了观众。
比利•林恩在看到蘑菇在枪林弹雨中的本能反应挺身而出,与敌人近身肉搏,这却让他成为了饱受赞誉的英雄。战时的冲锋救援是平凡举动还是英雄专属?在被记者问及到当时的心理感受,他的回答获得了敬佩的掌声,也给世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当比利•林恩独自站立在舞台中央接受荣誉的礼赞,欢呼声与对战声、烟花与炮火对于他来说仿佛是那般相似。摄影机的环绕摄影将观众深深的代入到了比利•林恩复杂的心理世界。影片的最终片名“中场战事”非常契合主题,战争的确残酷,但战外世界的生活同样令人恐惧,这也是影片最打动我的桥段。
“我们只要把门打开一条小缝,阳光就会照进来。”比利•林恩从懵懂少年进入战场,在和蘑菇交流中得到精神慰藉后见证了战场的残酷与死亡的恐惧,回国的短暂休息让自己处在饱受赞誉与恸失好友的阴霾中,在商人表面的敬畏下却是利用与盘剥,家人关爱与未来的选择始终在徘徊,偶遇心爱的女孩却难以与之共度一夜春宵……
战争与生活的经历后,比利•林恩最终鼓起勇气做出人生的抉择重回军营,其中有忍痛割爱的不舍,也有内心世界的惶恐,不管未来的路如何坎坷,但一路的挫折与历练使得他自己在这世界上找到了参与自己成长过程的一席之地。
“4K/3D/120帧”的技术名词作为本片的最大亮点,在没有120帧的城市退而求其次选择60帧观看虽然遗憾但也有了一丝慰藉。整个观影过程仿佛是在影院的一次全新体验,3D的亮度提升配上高清的画质让观感更舒畅,更加流畅的画面增强了运动质感,使得电影更加趋近于身临其境的体验。
影片中出现了大量演员直视摄影机与观众对话的镜头,这更能丰富观众在3D加高帧技术里观影的临境真实感,同时也使得创作者与观众的交流更加郑重与密切。
影片利用大量的近景特写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演员们脸上的毛孔、血丝与神情都被观众窥视得清清楚楚,使得导演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更加清晰明了,但大量特写镜头与3D的组合使用降低了电影的立体感,使创作者的情感表达与观众的体验接受有一些相斥的矛盾。
电影重来都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技术的不断创新进步也更加丰富着创作者的内容表达。从24帧到48帧,到60帧再到120帧,这样的技术启幕在一段时间里虽然不会得到普及,但它无疑是电影史上的一个重大迹点,成为推动着电影前进步伐的动力与活力。
技术是表现故事与情感的方式,前者是载体,核心在于后者。李安以技术方式的创新与变革寻求内容表现的挑战与突破,年迈而不忘纯粹的电影初心,掌声也好、质疑声亦罢,足以令人心生敬佩。
影行人
2016年12月12日
(声明:影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稿件为K5特约作者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冒用必究!昆明影视频道)
你关注影视娱乐圈吗?你的文笔犀利吗?不要再默默躲在朋友圈里吐槽了!K5影视频道正在招募娱乐新闻特约撰稿人——评说电影电视,盘点娱乐八卦,只要你观点独到、具备娱乐精神,就赶快加入我们吧。K5特约撰稿人,虚位以待、稿费从优。报名电话:13608880005,报名邮箱(kmtv5@sina.com)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K5微信公众平台
掌握更精彩的节目资讯 了解更丰富的活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