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献基督的神圣爱情——序沙光诗集《香祭》(郭文森/著)

标签:
评论 |
分类: 用心灵的眼睛读沙光 |
敬献基督的神圣爱情
——序沙光《香祭》
郭文森
《香祭》是基督徒诗人沙光继她的赞美诗集《泉旁的玫瑰》后的又一本诗歌体裁的祈祷类赞美诗专著,是以《圣经·旧约》中的《雅歌》书卷为神学主导,以其中所描写的书拉密女向自己的所爱“良人”倾诉爱情的叙事为诗歌主体内涵,表达的是时代的书拉密女向心中仰慕的“良人”救主耶稣基督所敬献的神圣爱情。和其他许多以释经为题材的灵修书籍不同,《香祭》的主要功能不是阐明教义或解读经文,而是透过对耶稣基督的赞美与感恩,表达作者对上主的至爱。因此,《香祭》对那些渴慕在圣灵里学习祷告和赞美,以表达感恩、赞颂、忏悔、信心、喜乐和盼望的基督徒来说,是会予以其帮助的。
《香祭》是作者在追求属灵生命的成长与成圣的历程中提炼出的以神圣之爱为赞美主题的诗歌,是不易创作的。赞美诗不是神学,乃是对信仰的情感的抒发。诗人以一种独特的圣诗的语言方式,抒写自己在属灵生命上的追求与收获,见证上帝的爱。诗歌创作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艺术审美运动,是人类语言活动中的一种最高级的思维活动,其艺术手段与审美角度不是一般人都能够掌握的,需有一定的驾驭语言与表述诗情的能力。作者用发自生命深处的最美的言说来赞美神,将优美而圣善的诗意向现实时空持续地展开,既细腻又夸张,含蓄而坚定,充满着属灵生命的意境之美。在信仰、理性与浪漫的完美结合中,将时代的书拉密女对上主那如歌如泣的清心爱慕,阐扬得真实而生动,读者在阅读中更深经历可感可及的慈悲的上主耶稣基督。《香祭》的诗歌,从不同层面表达出基督徒的信心,用信心中的理性的激情贯穿其抒情主题并揭示抒情主体,使读者透过一幅幅感人的赞美画面,进入到内心对上主渴慕的热切想往中,从而敬献出自己在对诗歌的领受中所发出的赞美的心声。
在沙光的诗歌里,所有的诗意都是围绕着“爱”这一主题。正如作者自己在诗歌论谈中所述:“的确。爱是我诗歌写作的核心性主题与内涵,因为‘上帝是爱’[1],祂是爱的本原,是爱的本体,且是爱的本在。”[2] 《香祭》是来自生命的诗歌,带给我们的是诗人在信仰中对上帝之爱的深切感悟与美好诠释。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迄今,十年来,沙光用赞美诗的形式传扬上帝的爱并抒发对上帝的爱,成为中国第一位潜心专著赞美诗的基督徒诗人。
圣经教诲我们:“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帖撒罗尼迦前书》第五章第十六节至第十八节) 祷告是神的每一个儿女终生都在学习仍深觉不够的敬虔操练。其实赞美更是如此。马丁·路得曾如此说:“祷告是属灵的争战,赞美是属灵的夸胜。担子重到祷告不下去的时候,就要赞美。你如果赞美,神的灵就要作工。”我曾遇见很多爱主的弟兄姊妹,他们能为自己无论是顺境或逆境同样赞美神,这是因为他们虔心领受《圣经》的教训——凡事赞美神。基督徒诗人沙光便是其中的一位,因为她深知,“任何一种真诚的祷告都能使神的能力进入我们的生命中,然而,赞美的祷告却比其它任何形式的祷告更能释放出神的能力。”由于赞美上主,使沙光体验到不住地赞美所生出的感恩、喜悦与满足。她的信心因此得以坚强,能继续在经历了顺境后的逆境中为主作美好的见证。沙光在奉献的道路上一直经历着上帝对她属灵生命的试炼,接受着做神的使女所必需的操练与装备。她经历了从经商职场的成功到退出职场而进入侍奉的工场,这其中的心理反差所带给她的属灵的争战,内心的孤独、彷徨和焦虑是可想而知的,但她以上帝对她生命的特殊恩赐与独特带领,将其用赞美诗的形式委婉、真切而充满信心地表诠出来,成为我们众人灵程的分享。
尽管上帝所赐予沙光的属灵经历是相当特殊和曲折的,但她在窘迫的逆境中,始终追求对上帝的全然信靠并最终确信:神允许发生在她生命中的一切都有神的美意。在每一次长时间的祷告后,在经历心灵的震颤、呐喊、流泪和沮丧后,沙光最终还是以顺服的生命发出向上主的赞美,感恩之心溢于诗章,构成属灵生命的审美意境。因她知道,若我们不感谢神所赏赐给我们接受操练的机会,我们便不能真正地赞美祂;若我们不能心甘情愿地赞赏上主所赐予的一切,我们便不能真正地感谢祂,赞美和感恩必使我们的生命蒙得神荣耀与喜乐的恩膏。为逆境、病痛,为一切在人看来的不良现实因素甘心乐意地赞美神,表明我们接受并赞同这一切的发生是神在我们生命中的计划之一。为此,作者以“我愿以苦难为冠冕的代价”作为《香祭》中的一份顺服的祭品,献给她所亲爱的上主。这是为什么沙光在她的诗歌中,向我们展示的不仅是诗歌的意境,更是一种灵性生命的境界。她在诗歌中掺入了自身灵性生命的体验,用诗歌见证属灵生命。这使沙光的诗歌对于情感的表达显得更加深邃,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激励,给人以提升。
读了沙光的诗,使我想到,作为基督徒诗人,要想写出荣神益人的赞美诗,首先要和神发生美好的、生命的关系。因为这不是普通诗歌的创作,而是生命对生命的呼唤。《香祭》中书拉密女的心灵颂咏,倾诉了基督徒向耶稣基督的赞美、感恩和忏悔的心声,赋予赞美诗以时代的生命力,抒写诗人对信仰生活的深层感悟并见证其对属灵生命的执着追求。只有对信仰生活与对属灵生命有深刻理解的人,才能使诗歌充满赞美的香气。走进《香祭》的字里行间,读者仿佛走进时代的书拉密女的内心世界,仿佛触摸到她那跳跃在基督里的心音,走进了一片开阔的赞美的圣地。透过对《圣经·旧约》中的《雅歌》的女主人公书拉密女向“良人”的执着爱情的诠释,展开时代的基督徒对耶稣基督那发自生命的深切的爱,这是诗人沙光的创作灵魂。她的61篇诗歌与33篇颂祷文,每篇都燃烧着属天爱情的火焰,句句都充满着赞美的神圣激情。
赞美神是基督徒信仰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得恩典、得祝福的时候当赞美,我们在困苦、在患难中就更要赞美,因为赞美是我们属灵生命的一种夸胜。因着赞美,我们与神的关系更加亲近;因着赞美,我们会心里火热,喜乐地侍奉主;因着赞美,我们能在困境中刚强壮胆,敢于面对挑战,向环境夸胜,在患难中得胜。没有对上主的信心,没有在上主里面对苦难的认知,没有在苦难中对生命之爱的奉献,是写不出《香祭》这样的诗歌来的。q5c旷野呼声因此苦难中的赞美一定是生命在最高境界所产生的能量。q5c旷野呼声可见,我们的生命离不开赞美,正像《诗篇》中所颂赞的:“万国啊,你们都当赞美耶和华!万民哪,你们都当颂赞祂!因为祂向我们大施慈爱,耶和华的诚实存到永远。你们要赞美耶和华!”[3]
作为一个蒙恩得救、与上主有密室的生命联合、亲尝过主恩滋味的基督徒,沙光情不自禁地要用她手中的笔与蒙爱的心,来歌唱神、赞美神和荣耀神。有热切的追求,有坚定的跟随,有患难中的颂赞与感恩,有忧伤中的喜乐和丰盛满足中的盼望的远象。信仰追求中所产生的无可比拟的和前所未有的变化,是沙光创作的源泉。她的创作过程,始终和她追求属灵生命的成长紧密相联。可以说,没有她对属灵生命的追求,就没有她赞美诗歌的创作,这是沙光作为基督徒诗人,不同于当代其他诗人的独特性之所在。上主赐予沙光的诸般恩典,使她心中涌动着创作激情,以致她在数天内连续创作出数万字的作品。这种“井喷”式的创作灵感,见证了一位基督徒诗人对自身生命与那至高存在者之间属灵关系的透视和感悟,见证着她在祈祷时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对创造者的生命呼求。她的祈祷诗,字里行间都涌溢着个体生命向赋予生命者的欢呼与记念;短暂的存在对永恒的存在的参与与奉献;受造者向创造者的感恩与颂赞。从中,读者可在阅读的分享中触觉到作者透过书拉密女所表达的那由于生命被拯救、被更新和被提升而带来的无比的喜乐与属天的满足。诗人透过赞美向我们诠释出时代的书拉密女进入内室与她的“良人”基督亲密交通时的在地如同在天的美好灵境。
《香祭》中赞美诗的特点之一,是诗中贯穿着强烈的女性生命意识,抒发着蒙爱者对神圣爱情的追求和想往,使读者真实地感受到女性作者特有的对“良人”基督从内在生命中的经验和领受,及其漫溢于诗歌作品中的细腻而执着、深邃而轻盈、馨香而宁静的情感的倾诉,激励我们一同向上主赞美、向上主欢呼。“信仰是诗人的翅膀,信仰能让诗人飞起来。”我为沙光感恩,因为她是一位属于耶稣基督的诗人;我为中国教会感恩,因为沙光是上帝赐给中国教会的恩典。我相信,她赞美的诗歌,将如同插上翅膀的天使,环绕在上帝的宝座旁,见证上主的荣耀。
掩卷《香祭》之余,仍使我沉浸在作者对上主赞美的炽热情感中。那发自心底的倾诉,依然震撼着我的心灵,一种扣人心弦的意境和能力,使我融化在其中,让我深思,让我遐想,引领我不由自主地进入到她精心构筑的诗歌境界中去——“我要时时称颂耶和华,赞美祂的话必常在我口中。”[4]愿《香祭》的一切荣耀都归于我们的上主耶稣基督。阿们。
是为序。
[1] 参阅《圣经·约翰壹书》第四章第十六节。
[2] 沙光著:《大地上的异乡人》。参阅《答友人十二问》。
[3] 参阅《圣经·诗篇》第一百一十七篇第一节至第二节。
[4] 参阅《圣经·诗篇》第三十四篇第一节。
* 请转载时注明作品出处:沙光著:《香祭》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11月初版。
或注明沙光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hirenshag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