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万物智能友联天下

标签:
重庆大学上海校友会万物智能智能传感器 |
分类: 职业发展 |
万物智能 友联天下
文:04英语_张萍
2020年6月21日下午,由全球高校上海校友联盟发起,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和万测联合实验室共同举办的“人工智能&大数据论坛”嘉定专场隆重召开。本次活动由重庆大学上海校友会秘书长李力生牵头策划,万测联合实验室创办人、重庆大学上海校友会IT分会会长王勇承办。重庆大学上海校友会会长张斌受邀出席了本次活动。
大会以 “万物智能 友联天下”为主题,吸引了超过150名人工智能领域政、产、学、研的专家学者、行业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对未来发展的深远影响,包括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重庆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耶鲁大学、韩国西江大学、瑞士联邦高等工业学院等校友代表。
大会开始前,与会人员参观了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万测联合实验室以及成果展厅,体验了展厅内的各类AI教育机器人、AI健康、物联网应用等产品,负责人向参观者详细介绍了万测联合实验室的各项测试设备的功能和检测能力,获得一致赞赏。
下午两点半,大会开始。全球高校上海校友联盟理事长李志田致开幕辞。他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并预祝本次活动圆满举行。他介绍说,随着人工智能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优势作用,以及新基建的助力,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及范围将更大范围的扩大和深入。这给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如何在政策和行业利好的情况下,抓住机会,实现产学研和企业发展的腾飞,大会的各位行业领袖将现场答疑解惑、分享经验,交流探讨。全球高校上海校友联盟的定位和组织方向之一是举办行业论坛峰会,为校友及校友企业之间搭建资源对接和校友事业发展平台,并致力于长三角区域内举办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行业专题活动,推动校友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嘉定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总经理樊珠女士致欢迎辞。她坦言校友平台是非常好的交流、交友和合作平台。因为与本次大会主办单位万测联合实验室的创始人是中欧校友,正是基于校友会的平台万测联合实验室才有机会落地到嘉定。她介绍道,嘉定位于上海西北门户、长三角圆心地带,具备明显的区位优势,同时也是历史文化名城、科技城、国际汽车城、宜居宜业新城。嘉定的发展定位是锚定“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生态人文宜居之城”三大功能定位,打造创新活力之城。嘉定区着力打造以汽车产业为主体的高端制造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高科技产业,聚焦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 集成电路及物联网、 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智能制造及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并积极发展有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和高品质的生活性服务业。嘉定出具了丰富全面的相关政策包括产业扶持、科技创新服务、人才政策等,并表示欢迎大家来嘉定入驻、发展。
接着,在樊珠女士、朱佳骐先生、钱大宏博导、陈晓东教授的见证下,举办了授牌仪式,全球高校上海校友联盟将全球高校上海校友联盟产学研基地授予万测联合实验室。
之后,三位特邀嘉宾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演讲嘉宾【朱佳骐】
智能传感器生态及物联网产业发展
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微电子硕士、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副总裁、曾任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产业合作副总裁,负责与产业界及政府合作,包括产业联盟、8寸超越摩尔研发线及技术服务平台的运营。
随着社会发展,信息技术从计算时代到通讯时代发展到现在的感知时代并走向未来的智能时代,在这过程中,传感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2017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约为400亿美元,2021年预计将达650亿美元,MEMS传感器是重要的增长点。中国MEMS及传感器产业已初步形成了长三角(大约50%企业聚集)、珠三角、环渤海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传感器作为感知层的信息来源,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首先是消费电子领域包括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家电等;其次是工农业物联网应用、智能化汽车应用、生物医疗应用等。朱总向大家介绍了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2018年经工信部批准正式启动,中心以“公司+联盟”为运营模式,致力建立传感器共性工艺、器件结构等领域研发平台,实现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中国成熟半导体基础、人才和市场等优势,建设世界级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及产业集群。
演讲嘉宾【王勇】
CRMO模式赋能AIOT产业创新
重庆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中欧EMBA、中南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兼职导师
万测联合实验室创办人、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人工智能专家委员会成员
3G智能手机“中华酷联”时代的领军人物之一、中南大学上海校友会副会长
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从中美的GDP对比情况来看,乐观估计2028年中国将超越美国。从中美企业市值排名可以看出,金融科技、软件/企业服务等创新创业,中美差距大同时也是机会。另外,这次疫情美国受到的冲击非常大,IMF预计今年全球GDP下降总量中,美国将占31%;中国虽然也受到影响,但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后,预计中国对全球增长贡献将位居首位达到29.2%。同时预测,中国在下一个经济发展周期里,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先进技术驱动,会享受持久的红利,而新基建更为产业创新加持。王总介绍了其首创的AIOT行业CRMO模式,即合约研发、认证测试、中试、运营等服务。CRO源于生物医药行业,解决新药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等难题,随着市场发展,陆续衍生出CMO/CDMO等服务。万物智联时代,人工智能+物联网应用涉及“云+端+芯”全链条,覆盖各种细分场景,面临芯片牌照贵、芯片设计人才短缺、中小企业研发条件有限、产业生态不完整等问题,CRMO模式为AIOT创新创业团队、传统行业智能化升级提供共性技术赋能,以及测试认证、中试转产、市场对接、供应链生态平台等一体化服务,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增加市场机会。王总介绍了公司的发展情况,公司是由数家研发型科技企业重组而成的高科技集团型公司,经营模式是“三纵三横”+生态合作,“纵”即公司自主创新,包括智能硬件、智能装备、行业应用,“横”即公共服务平台,包括提供测试认证、柔性中试、供应链生态平台,生态合作即与产业上下游合作,聚合产业、合作共赢。目前已经拥有海宁、上海嘉定、上海张江、中国芯等四大基地,并在智慧创城、智能园区、智慧节能、智慧照明实现落地应用。
演讲嘉宾【陈晓东】
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与传承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博导、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博导,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联合建设委员会常务规划总师,黑龙江省政协经济委副主任。
陈教授介绍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传统文化主流正面临无以为继的重大危机。人工智能丰富了文化内容的表现形式,创造了许多文化奇观,将非物质文化的制作技艺、大国工匠精神传播得更快更远;人工智能优化了文化消费的接受体验,AR游戏Pokemon Go曾掀起过一波全民手游热潮,虚拟与现实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对接为玩家创造了全新的用户体验;人工智能提升了文化营销的整体效果,通过对用户消费偏好的筛选倒逼文化内容创作模式的革新,让网络直播内容的创作由UGC向PGC转型,实现网络直播平台的高效分流。人工智能对文化内容的传播不是填鸭式的硬性灌输,而是在用户有需求的时候把最有用的内容提供给信息接受者。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创造性地保护和传承文化艺术遗产。人工智能在中医文化、人文文化、航天文化也有诸多应用。与传统的中医文化望、闻、问、切相比,人工智能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和机器视觉实现“望”,物联网各种温度、声音、气味传感器的医疗器械实现“闻”,数据分析、推荐系统等实现“问”,通过检测系统、深度学习实现“切”。另外还能通过全息影像、高仿等技术实现虚拟人。总之,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并使之得以传承。
本次活动增进了重大校友与各兄弟高校校友会代表的友谊,深化了校友单位的专业合作与分享的可能。活动在促进校友创新创业落地、助力上海嘉定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良好的推动。
重庆大学上海校友会校友参加活动筹备工作有:王勇、张萍、李力生、张涛
受邀及报名参加活动的有张斌、吕亚斌、曹峰、刘震、劳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