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告诉我们:科学与艺术是一对矛盾体。因为科学是通过观察、实验和计算来系统地研究自然和物质世界的本质,从而找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而艺术是通过抽象的、想像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来反映事物的。它是很难通过实验和量化来证明其存在的。
答:语言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它的科学性体现在:语言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与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现代科学体系中,机器翻译、自动控制、人机对话等方面的进步向语言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得它必须与数学、数理逻辑、控制论、概率论、符号学、计算机科学建立密不可分的联系。迄今为止,语言学界已对语言的起源、发展、变化、语言学习、语言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领域展开了系统的、科学的研究,并且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研究理论,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语言教学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范畴。现代语言教学已经运用了很多语言学研究的理论和成果来指导外语教学,所以就这一层面而言,语言教学是科学的。而它的艺术性则体现在:语言学毕竟是一门新兴的科学,现代语言学已经将研究的重心从对本体论(即语言的本质和语言学习的本质)的研究转向对学习者(语言习得)和方法论(教学法)的研究上。在对所有影响外语习得的因素进行考察和研究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些研究和成果还是比较肤浅的、部分的、不完善的,甚至不是很客观和全面的。因为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人,而不是物,而人本身就是一个变量(学习者的年龄、职业、心态、身体状态等各有不同)。况且,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的家庭出身、生活环境、身体素质、父母受教育程度等诸多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这种影晌会反映在他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而这些影响是不可能被系统地、科学地追踪以及观察和量化分析的。此外,语言的艺术性还表现在: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更典型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①而这些艺术形式的表现很多都离不开语言的参与,如文学、戏曲、电影。尤其是当我们把艺术与语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语言和艺术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例如,我们在欣赏一段相声的时候,首先是要归功于相声脚本的成功创作,而脚本创作成功的精髓就是成功地、艺术地驾驭相声语言。这种相声语言或者说相声艺术的主要特点就是用说笑话、滑稽问答、说唱、模仿等来引起观众发笑,同时,再伴以形体语言(面部表情、手势或其他夸张的动作),从而发挥语言独一无二的优势,达到只有语言才能达到的特殊艺术效果。那么一个成功的相声演员或电影演员要过的第一关就是语言关,即他必须具备一流的语言天赋,其次才是其他的表演才能关。这种特殊的语言天赋是很难被“言传身教”的,其原因在于这个时候的语言已是艺术,而不再作为普通交际工具。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相声演员具有很强的语言模仿能力,他们可以模仿很多种方言,甚至外语。所以当老师按照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来进行教学和指导时,他们就会发现学习者的终极学习效果的好坏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而不是老师。这就是语言教学的艺术性。再比如说,一个出生在城市中家庭条件较好的孩子,因从小接触艺术,无论是学习过器乐、舞蹈还是声乐,他就会在音的识别、音准、节奏、乐感等方面具有优势,而这种优势也会反映在外语语音的学习上。至少这类孩子具有较强的模仿力,在语音学习上具备一定的优势,学起外语来也就更容易,进步也更快。同时,这一类的孩子还较没有接触过艺术的孩子具有更良好的记忆力和意志品质,因为学习任何一种艺术都必须经历一个十分枯燥、漫长的基本功训练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他们必须经历对其意志品格的种种磨炼,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具有耐心、韧劲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才能完成那些简单、枯燥、重复的基本功训练。如学习弦乐的人练习运弓,拉空弦;学习钢琴的练吊臂;学习绘画的练素描;学习声乐的练吊嗓等。而那些没有从小受过这种熏陶的孩子会在这些方面有明显欠缺。再有,像从小生长在父母讲普通话的家庭里的孩子,也同样在学习语音方面具有优势。虽然,目前并没有语言学研究的实验证明这一点,但经验告诉我们,在这两个方面中任具有一面,或同时具有的学习者会在外语学习上具有较大的优势。此外,如果学习者的父母本身就受过高等教育,而且懂得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他们就会循循善诱地鼓励孩子,唤起他的学习兴趣,而不是采取粗暴的、压制的态度,强迫孩子学好外语。因此,这个学生可能比其他学生更容易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持久的学习热情。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困难的是所有这些隐形的个人综合条件是不可能在同一教学环境下反映出来的。老师只能按照常规的教学程序和统一的教学进度来进行教学,而千差万别的个体差异中反映出的问题甚至在课堂上也很难被老师一一发现。对于那些内向型的学生更是如此。同时,这些问题即使被发现,也只能由老师指出,通过学生本人课后额外的努力才能真正得到解决。此外,外语教学与音乐教学还有很大的区别。首先,从学生的数量上看,外语教学班的人数是几十个人,特别在扩招以后,每个班至少是四五十人;音乐学院的钢琴系的学生人数则只有十几个人,或二十个人左右,并且教学方式也是“一对一”的方式,即每次上钢琴专业课都是由一个老师指导一个学生(除了公共大班课以外)。老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施教,指导教学,布置作业和增减教学内容等。外语教学则根本无法做到这一步。此外,这些钢琴专业的学生进校前在同样的教学方式指导下已经学习钢琴达数年之久。由此可见,语言教学与音乐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语言教学是大众教育、普及教育,而艺术教育则是精英教育、提高教育。即便在那样严格、专业、系统、“一对一”的指导下,真正能成为顶尖钢琴家的也是少数。更何况外语教学,这种大众的、普及的“大锅饭”似的教学呢,你怎能企盼它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外语人才呢?
①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61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