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棱镜,让用户隐私很受伤
(2013-06-24 12:55:50)
标签:
魔盒什么是很受伤问题大部分it |
分类: 互联网评论 |
近日,“棱镜门”事件再次将媒体和大众对于网络安全的目光聚焦起来。全球互联网用户第一次因为互联网安全而变得如此恐慌。正当美国开始大举彻查“棱镜”事件的同时,中国式棱镜爆发。360成为第一家中招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那么,什么是“棱镜”?中国式棱镜又有何不同?棱镜事件给用户和互联网安全带来哪些影响?
所谓“棱镜”,其实最开始指的是“棱镜”窃听计划。这个计划始于2007年的小布什时期,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在九家美国互联网公司中进行数据挖掘工作,从音视频、图片、邮件、文档以及连接信息中分析个人的联系方式与行动。简而言之,就是用户在互联网上的每个信息,一举一动,美国情报机构都将第一时间得知。记得此前一部以《鹰眼》为主题的美国电影,就曾生动形象的再现了这些镜头。
当美国“棱镜门”事件尚未妥善解决,中国式棱镜已然出现。作为中国的一家安全软件企业,360以免费名义获得了数亿用户。这其实等同于获取了数亿用户电脑的相关信息。静默式地在上传和下载,可以将信息直接返回到360服务器,这一系列的操作几乎是在悄无声息中完成,用户不会也收不到任何提示,更不要说有所察觉。
不只是软件,360近日还推出了“随身WiFi”这一硬件产品。用户只需把该产品插到任何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上,不用做任何设置,手机、Pad等智能设备就可以上网。此产品虽然带给用户方便快捷的上网方式,但是毋庸置疑,此产品同样面临泄露隐私的风险。众所周知,每台产品都具有大量数据,而把有数据的电脑作为热点,几乎等同于“共享”,其危险程度不言而喻。实际上,路由器是上网的交互渠道与入口,通过该入口,360究竟会做些什么?很难说。
如果说美国棱镜监控的是全球大部分用户的隐私信息,至少这些信息来自不同公司,且并不属于某一家拥有,放在美国政府手中,使用权限相对更加可靠,至少不会滥用。而小布什之所以会开展这项计划,很可能与美国遭受到不同的打击有或多或少的关系,意图是在加强网络信息监管。
但是中国式棱镜,就目前来看,信息聚拢到一家之手,且数据量之大,数据准确度之高,无不令人咂舌。企业与政府相比,不可控性更强,未知性也更强。这给用户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隐私泄露,敏感信息失控等重要权限的丧失。而一旦这些重要信息,被披上“安全”的外衣,再去用作商业用途,其后果不堪设想。
事实上,无论是美国棱镜,还是中国棱镜,最终受伤的都是用户。“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时代已经过去。网民们应该学会使用各种正当合理的方法,来捍卫自己的网络隐私权。此外,相关机构完善立法,加强监管机制也成为当务之急。而对于那些到事件当中,以各种名义对用户隐私巧取豪夺的企业来说,审慎言行,扪心自问,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旦潘多拉的魔盒打开,再想关上,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