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iPhone 你到底是手机还是间谍?(图)

(2011-04-15 10:41:04)
标签:

iphone

苹果

应用程序

个人信息

《华尔街日报》

集体诉讼

第三方

隐私

it

分类: 移动互联

iPhone <wbr>你到底是手机还是间谍?(图)
有的iPhone应用程序在安装时会申请追踪地理位置

然而,有些程序连这道手续都没有就直接获取你的数据

 

        如果有人想了解你的一切,他们一定比不过你的手机。手机内不但有大量你的个人信息,还在你所到之处留下一串数字脚印。上周的一项集体诉讼提出,苹果和少数应用程序提供商侵犯了用户的个人隐私。它们未经允许就从用户的智能手机上获取其个人信息,并且分享给第三方广告商。

 

        同时,纽泽西联邦检察部门也就提供商是否未经正式告知就传播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而对Pandora等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提供商展开了调查。而国会也开始考虑通过立法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使他们能够禁止公司追踪他们的个人信息。

        电子隐私信息中心专门负责消费者隐私的律师莎伦•尼日姆说:“我很高兴这件事能得以曝光,我认为虽然消费者知道使用电脑会被跟踪,但人们并未意识到iPhone或iPad也会发生这种情况”。该中心没有参与到此次诉讼中。

        起诉人娜塔莎•阿考斯特和多玛•阿塞维多-克莱斯普于4月7日对苹果和八家iPhone或iPhone应用程序提供商提出民事诉讼,指控他们违反了计算机欺诈及滥用法,在未经用户授权的情况下故意获取用户个人信息。诉讼人寻求集体诉讼身份来代表所有过去四年中,曾在自己的iPhone或iPad上安装被告方应用程序的使用者。 

        一些知名的应用程序受到了指名,包括网络音乐电台 Pandora 以及Dictionary.com。

        诉讼人指控Dictionary.com和Pandora二者都将iPhone用户独有的设备标识符、年龄、性别以及地址分享给第三方,包括广告商。诉讼人还指出,不管是Pandora还是Dictionary.com都不是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项目。

        该诉讼列举《华尔街日报》正在进行的一项独立调查研究为证,在被测试的101个应用程序中,56个应用在用户无意识或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将电话的UDID传播给第三方。iPhone本身并不会传播用户的真实姓名,但是苹果和第三方应用程序能够将设备与独特的数字串相联系,比如标识符(UDID)。

 

        问题在于,通过标识符和其他个人信息,比如地址、年龄以及性别这些数据,一家公司就可以很容易地组合出手机使用者的真实身份,再将此信息卖给市场营销者,此次集体诉讼中的一位律师约翰•纳沃锐解释道:“拼凑出那些信息后,他们就能将你所有的个人信息传播给第三方,随后第三方就能接触你,并向你进行销售”。他补充道这种行为构成了欺诈罪。

        电子隐私信息中心的尼日姆附和了纳沃锐的观点。

        “这种身份识别码应该被当做个人识别信息来看待,对此人们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尼日姆说,“如果与其它信息相结合,它就可以被用来识别你,这就成了广告商的数据金矿。”

        同样出自《华尔街日报》的调查结果,联邦大陪审团已传唤多家iPhone及Android应用提供商,包括Pandora和Anthony Campiti,iPhone应用Pumpkin Maker的设计者。Pumpkin Maker同样出现在新西兰一起集体诉讼案中,这是一款让用户能雕刻虚拟南瓜灯的应用。《华尔街日报》发现该应用分享用户的UDID和地址数据给广告商。

        《华尔街日报》指出,联邦调查局的加入意义非常,因为这可能引起对各家涉嫌欺诈公司的刑事诉讼。然而,鲜有公司得到刑事犯罪的指控,所以调查也许会发展成一项民权问题,这意味着众公司可能会被迫做出金钱赔偿并且保证停止这些行为。

       “它们只是在收集信息来获取更好的理解,”Campiti这样告诉《华尔街日报》,“我们没做任何不对的事,而且没有人做错任何事。”

        苹果对此事拒绝发表评论。

        手机隐私问题并非美国独有。在德国,政治家兼隐私提倡者毛特•斯贝茨起诉德国电信获取了他的全部个人信息。电信巨头移交给斯贝茨一份巨大的文档,揭露了该公司于2009年8月到2010年2月之间对他追踪了3.5万次,这么多数据都够德国时代周报为他这六个月来的一举一动办一个交互式地图和电视节目。

        作为对斯贝茨事件的回应,两位美国国会议员正在敦促美国电话公司AT&T、Verizon、Sprint以及T-Mobile停止它们的数据收集行为。

 

 

本文旨在信息交流与分享,如无特殊说明,图片数据等均出自互联网
原文出处:
http://www.wired.com/gadgetlab/2011/04/iphone-ispy/

译文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24f8420100qafa.html
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编译者,本人保留最终解释之权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